12月22日20时许,最后34吨水稻卖出后,合阳县洽川镇南义社区村民王文义满脸喜悦地说:“亩产675.3公斤,比去年多了50.3公斤。我总共卖了35万元,比去年多了3万元,我盐碱地里的水稻连续7年增产增收。”
南义社区位于黄河岸边,沙地多,村民“土里刨食”。上世纪90年代,王文义种过水稻、小麦、油菜。“忙活一年,一亩地能打百十斤粮。”王文义说,沙土透水性强、不耐干旱,大伙最头疼的还是土壤盐碱化重。
庄稼没有收成,日子过得紧巴,王文义不得不外出打工。
在外闯荡十多年后,王文义再次回到盐碱地里谋生计。2010年至2016年,他种植莲藕,后期收成不好。2017年,他又试种高粱,颗粒无收。2018年,他改种成水稻,收成不错,160亩地卖了17万元。
自此,王文义有了信心,至今坚持种水稻,且连年丰收。
问他,诀窍是啥?王文义嘴角上扬,伸出两根手指:“一是种子,二是科学。”
2022年,合阳县莘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聘用王文义为理事长,负责水稻种植和管理。在他的带领下,社员试种了多个品种水稻,最后优选出辽河5号和盘育稻。
“这两个品种耐盐碱、产量高、颗粒饱满、品质达到国标一级米,口感绵软,适宜煲粥。”社员王哲强说,他们还种了少量黑香米、小粳米等品种,迎合市场多样需求。
水稻喜获丰收,王文义笑容满面。(资料照片)任晓彤 摄
该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了1000亩地,王文义占240亩。他们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统一采购稻苗、统一耕作管理、统一销售原稻。王文义说:“规模上去了,统一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价格能比市场价低8%左右,统一销售还能避免低价、乱价。”
这些年,合作社通过平整土地、深耕深翻、疏松表土、灌水冲洗、施用石膏、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培肥土壤等改良措施,降低土壤含盐量,减少返盐,提高土壤肥力。据监测,该合作社土壤pH值在8.5至9.5之间。
合作社还邀请农技专家“把脉问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名专家结成对子。在专家的指导下,社员科学改良土壤、选种施肥、除病虫害,提升了水稻品质和产量。
“现在种粮,简单便捷。”王文义说,手机登录农机APP就能完成施肥、喷药。前不久他们一边收割水稻,一边种小麦、油菜。
过两天,王文义要去参加一个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班,进一步提升粮食种植和管理水平。他说:“踏踏实实把粮食种好,也算是我这个农民对国家的一份贡献。”
来源丨渭南日报
记者丨王小敏 任晓彤
编辑丨周佳
初审丨董智勇
终审丨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