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业种植是陕西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的重要方式,把残疾人增收之路嵌入县域经济优势产业链上,可为残疾人农户的增收保驾护航。
▲渭南市白水县美华果业公司是陕西省残联实施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项目所设立的省级助残增收基地,智能水洗和智能分级系统会为这里的每个苹果“冲洗”和“体检”。因引进机械化、智能化设备,果园里的体力活减少了,残疾人将果园托管后,还可以到基地务工。冲洗、分装都是残疾人或其家属可以从事的工作。(图片由渭南市残联提供)
北纬35度的气候带有着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是苹果、猕猴桃的黄金生长地带。2021年,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确定苹果产业为首位产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白水苹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白水县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方案》,从生产、营销、仓储物流、产业服务等4大体系14个方面,规划白水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宝鸡市眉县出台《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决定》等文件,编制《眉县猕猴桃“百年产业百亿产值”发展目标五年规划》等中长期规划,为眉县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2024年,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加快推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以周至县为核心的猕猴桃产业提档升级。
果园种植是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的重要方式,苹果和猕猴桃种植也成为陕西省残联实施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扶持助残增收基地的重点。
果园有了“托管所”
白水县是陕西省苹果生产大县之一,苹果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52万吨。全县汇聚果业经纪人2万人,冷藏代销周边省市的苹果年销售能力达200余万吨。苹果是全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何让农村残疾人的收入也跟上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速度,白水县残联在想办法。
薛小民家住白水县尧禾镇薛圪崂村,他腿脚不好,妻子是精神残疾人,两个孩子读初中,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在苹果园套种农作物维持。打理苹果园费工夫,他家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缺渠道,种植纯靠天吃饭,苹果的产量、质量跟不上,一年到头的收入仅够维持日子。村里另一位残疾人薛世民双腿残疾,生活自理困难,日子过得很是拮据,4亩多园子撂荒着。
另一头的企业主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小勇也在算一笔账,企业要扩大规模、转型升级,根本出路在于统一质量标准、创建自己的品牌,发展有机果业、建好自己的生产基地。如果要新建200亩生产基地,流转土地每亩按500元算,果苗购买每亩需1.5万元至2万元,首期投入就要三四百万元,这对于他的企业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
如果把这些老幼零散果园实施标准化改造,由公司统一管理,以托管代替流转,就既能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又能把生产基地建起来。李小勇提出果园“三托管”的办法:第一种是“全托管”,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兜底户残疾人,企业提供派送劳力、专人监管技术和垫付全部资金,落实农药、肥料资金补助,并以每斤高出市场1至2角的价格优先收购苹果。第二种是“半托管”,对有劳力但缺技术、缺资金的残疾人,企业在剪枝、拉枝、疏花、定果、施肥、喷药等方面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和农资。第三种是“反托管”,对无劳动能力、无资金的残疾人,企业以土地流转方式全权管理。双方根据协议的保底产量和实际产量确定收益分配办法。
但即便这样,薛小民也不愿意将果园交给李小勇托管,因为对民企有疑虑,担心自身利益不能得到有力保障。为此,白水县委组织部指导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党支部,选派一名党建指导员把企业党支部和镇村党组织联系到一起,耐心细致地给果农解读政策,同时组织发动党员发挥带头作用。
李小勇进村入户,到薛小民家,帮他仔细算账对比,做通思想工作。白水县残联将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陕西省残联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的助残增收基地,予以扶持,给予残疾人农户农药50%、肥料20%的资金补助,减轻薛小民果园种植的成本压力。
现在薛小民半托管的果园增收了1万多元,他还在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基地示范园打工,3个月领取了8000多元工资。薛世民家的果园全托管后,年收入增长近3万元。白水县安乐村43户残疾人的243亩果园被托管,户均增收5000元。
跟上有机种植的新观念
每年5月是猕猴桃地里最忙的时候,翻地、除草、旋耕、浇地、授粉、打芽,健全人都恨不得多长出一双手来。田宁波每天5点起床,带上自制的专用农具,在地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用嘴或脚来完成各种农活。
▶宝鸡市眉县的田宁波(右)靠种植猕猴桃稳定了生活,盖上了新房,还直播带货,他“无臂桃哥”的视频直播号,有20万粉丝“围观”。(图_邵林喜)
把针管改造成授粉棒,咬在嘴里,给猕猴桃人工授粉,他干得快、稳、准。脖子上套根绳,绳两端铁钩“抓”着肥料袋,上身一使劲,一大袋肥料就从车上挪到地上。脚夹着剪刀,在塑料壶底部打孔、穿绳,装满肥料后,再挂在肩膀上施肥。他“无臂桃哥”的视频直播号,有20万粉丝“围观”。
“我养过羊,做过摩托车特技演员,一直到2007年开始种植猕猴桃,生活才稳定下来。”田宁波是宝鸡市眉县横渠镇金河村人。自2006年起,眉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连续18年联合推动“眉县猕猴桃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田宁波赶上了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步伐。
刚开始,育苗、栽培他都没经验,就跟着有经验的村民学,后来积极参加眉县残联组织的猕猴桃冬季田间管理、果树施肥技术、短视频拍摄与制作技巧、抖音短视频带货、农特产品营销、电商直播技术等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从种1亩、3亩增加到现在的16亩,家里日子好起来了,还盖起了新房。据统计,2023年眉县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39元,其中80%以上的收入来自猕猴桃。
相比眉县作为猕猴桃新产区,有着“后来者” 规划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的产业发展优势,西安周至县作为陕西猕猴桃产业的“老大哥”,土壤肥力减退、选优育种的压力正考验着这个猕猴桃老产区的生命力。这直接关系到周至县农村残疾人的收入。专注于周至猕猴桃农业向绿色、有机发展的技术和农务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周至中欧有机农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致力于此,西安市残联将之作为陕西省残联实施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的就业增收扶持基地。
85岁的赵志修是周至中欧有机农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首席专家,也是周至猕猴桃的乡土专家之一。他是周至最早种植猕猴桃的万元户,参加过县里组织到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学习交流,历经了秦美、海沃德到翠香等三代猕猴桃品种的更新迭代。他发现,每个新品种大约在经过15年后,树身的溃疡病就会袭来。“得了溃疡病的猕猴桃树,果子品质会下降、产量降低,表面看是树生病,实质是土壤病了。” 这与长期以来果农为追求快速增产而过度施用化肥致使土壤结构被破坏有关。“以前浇地敢穿拖鞋,土都是板结的。”楼观镇周一村的残疾人果农陈刚社回忆当初,“一年从头忙到尾,结果桃品质不好,卖不出去。”
赵志修根据亲身实践,总结出给土壤治病的“中医疗法”,“增施有机肥、恢复微生物菌群、果园生草,以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从而提高树自身的免疫力。”在他的带领下,60名残疾人果园种植者只施化肥的观念得到转变,基本能做到科学施肥,规范化栽培管理,优果率提升,商品果达到95%以上,人均年收入约9520元。
“有机种植投入成本高,一亩果园传统种植只需一袋化肥,有机种植25袋肥是下限,需要更新观念不急于求成,更要勤快,按时按点科学施肥、修剪。虽然有机桃还未被市场认可,但肯定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土壤修复需要时间,等有市场再开始,就晚了。”赵志修数着经他培训的残疾人农户的名字,又总结道,“种猕猴桃没有太重体力活,适合残疾人,只要观念跟得上,肯投本,手脚勤快,不嫌费事,都能靠猕猴桃种植过上不错的日子。”55岁的陈刚社带着一家人种猕猴桃,先在自家庭院建起小型冷库,学会适时待价销售,现在还带着几户残疾人一起搞电商网售了。
▶数字兴农在陕西果业种植产业中不断发挥作用。农业的机械化、数字化、智慧化为残疾人农户增收保驾护航。(图片来自网络)
用上共享农具
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基地示范园里,喷洒作业的是植保农用无人机,适时滴灌水肥的是智能系统,苹果采摘后,进入智能水洗和智能分级环节,电脑会为每个苹果“体检”,按重量、颜色、糖度和霉心与否,为它选择一条品质分级流水线,进入不同的包装环节。
“按甜度分级后,一盒苹果甜度一样,不会有酸有甜。”白水县尧禾镇满义村听力残疾人高向莉是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外货苹果分拆生产线普通分拣岗位的一员,第一次知道苹果还有这么高级的“体检”时,她深深为自己家乡县城的苹果产业发展感到自豪。
“农用器械还能像共享单车一样使用呢。”白水县残联理事长孙长民介绍,增收基地的部分扶持资金用于购买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果园除草机等农具,也带动公司拿出其他适合的农业器械供残疾人农户免费使用。这些器械都贴上了二维码,若残疾人急需,而公司不能及时送到家时,残疾人不需要专程跑到公司借,网上实时查看离他最近位置的除草机,用手机一扫码,就能拿回家使用,“极大方便了出门不便的残疾人。”
乡村产业振兴,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农业产业新业态也在逐步培育。“我们也在积极从中发现更多适合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形态。”陕西省残联教就部主任于国强说道。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