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这座大桥并不只是一座大桥,还具有非同小可的象征意义。
1968年12月29日 南京长江大桥提前全面建成通车。大桥铁路桥全长6700多米,公路桥全长4500多米。这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最大的一座桥梁。
1968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曾在头版用三分之二版面报道了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消息,剩下的三分之一版是关于新的氢弹试验成功。而在此之前的9月26日,为验证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时任南京军区司令的许世友将军调用118辆坦克一字排开、列队绵延近10公里,缓缓从大桥驶过。坦克车过后,大桥毫发无损。60万群众亲眼目睹了这一壮观的历史画面。
此后,南京长江大桥就成为新中国的形象与骄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接待过15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代表团。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这座大桥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南京长江大桥日均通过汽车超7万辆、列车200余对、船舶2300余艘。如果大桥封闭10分钟,南京市区便会陷入交通瘫痪;封闭1个小时,整个江苏省的交通将会受到巨大影响。
有句话说“谁都无法跳出历史的局限”,这话说得真好。南京长江大桥当初的建造时也是这样。在最初设计时,以李国豪为代表、都认为公路桥应设六个车道。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参会的南京市代表认为4个车道就够了。
时任大桥局工程师车家明介绍过原因,主要是“当时的车辆非常少,我们整个大桥局就一辆小汽车,那时更没有私家车”。
上文中的李国豪是我国的“一代桥梁大师”,曾任同济大学校长,当时担任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是我国著名的985高校,位于上海,工科力量是该校一直的优势,土木工程专业甚至曾排名全球第一。在同济大学百年发展史上,李国豪的作用和影响被认为最为长远而深刻,堪称“同济之魂”。
一代桥梁大师的六车道提议未通过,大桥后来就遇到了宽度和高度问题。曾几何时,由于大桥长期超负荷运转,围绕大桥的存留、曾出现两种声音。一种观点认为,大桥净空高24米,5000吨级货轮就无法通过大桥开往中上游,如同一座铁锁,限制了长江航运。但是,来自生态专家的说法则是:感谢这座不够高的桥,避免了长江被过度开发。
2014年7月,大桥入选不可移动文物,争议就此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