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新一批38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包括北京清河、江苏扬州芒稻河、江西赣州寻乌水、长沙市浏阳河等。这些案例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人水和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生态环境部将印发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系统施策,共同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冬日,沿着浏阳河畔徐徐前行,只见河面清澈碧透、白云倒映,河畔银杏点缀、柳枝轻摇,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生态长卷。
浏阳河自东向西流经浏阳市、长沙县、雨花区、芙蓉区,在开福区奔入湘江,全长共224公里,流域面积4224平方公里,其中在浏阳市境内最长。近年来,浏阳将河流生态保护作为重要工程来抓,还原浏水本色,共享治水红利,实现了清水下山、净水入河、水润民心。
打响水生态治理攻坚战,重现一条生态之河
浏阳,因河而名,因河而美。一条浏阳河穿城而过,孕育了城市文明,更见证了历史变迁。浏阳高度重视浏阳河治理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打响水生态治理攻坚战——根据不同流域的不同特点,既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又协同推进上中下游、左右岸一体治理。
上游实施水资源保护,沿线禁止污染企业入驻,全面整治小水电,全域生态流量平均保证率达100%;中游实施水生态治理,依法划定畜禽养殖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排查清理;下游实施水环境提升,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风光带建设……
统筹同治,实现了浏阳河水生态闭环管理,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守护一河碧水,水源地的保护与治理至关重要。
今年,浏阳市14处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积极统筹规划,提前四个月完成了14处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销号工作。
与此同时,浏阳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及整治工作,将排口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全国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信息系统,推动实现“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精细化监督管理,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提升。通过汇聚各方面力量,浏阳构建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形成了强大的治水合力,让碧水清流滋润千家万户。
“科技+执法”监管新模式 涵养一条碧水之河
保护“母亲河”,要从源头治理,也要强化日常监管。
近日,在一处工厂,浏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正在对工厂废水采样。
为加强全市涉水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每年都会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检查涉水企业的环保手续办理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等,同时对其废水进行采样、检查,通过执法行动护航浏阳蓝天碧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监管过程中,抓好“人防”的同时,智慧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
伴随着螺旋桨转动的“嗡嗡”声,一架无人机缓缓升起,在空中迅速移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通过屏幕认真观看无人机实时传输过来的画面,周围环境尽收眼底。
“搜寻范围太大或比较隐蔽的涉水、涉气环境问题,用无人机能尽快溯源。”执法人员介绍,目前大队已配备5台无人机用于执法工作,大幅提升了执法能力、效率和精准度。
当企业排污超标,智慧平台能自动识别事故类型,并及时发送报警信息……另一边,浏阳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则成了环境变化的“电子眼”和“探头”。
该平台涵盖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保督察、环保智库等多个功能,对空气环境、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一旦超标便会实时提醒,并可实现数据溯源、数据分析和统筹、情况预测。
生态环境系统人员可在手机、电脑等终端登录平台,并接收污染源超标提醒,及时发现环境风险隐患、精准追溯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浏阳以12个环境空气自动站和12个水质自动站为基础,精准绘制浏阳全域污染源电子地图,将全市被监管企业,分行业、分类型、分主要污染因子进行排序,精准制定重点监管对象名录,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监管,构建起了“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立体化监管机制。
全民共享治水红利,汇聚一条幸福之河
“治水”不仅清澈了河流,孕育了美景,而且还推动了文旅、农耕等产业发展,治水成效与生态红利不断显现。
惊险刺激的峡谷漂流、花样十足的水上项目、清凉悠然的溯溪体验……每到夏日,大围山就成了长株潭、湘赣边游客的热门避暑目的地。
位于大围山镇浏河源村的水上项目综合体今年刚开业就成了爆款。项目投资人罗汉说,为了选址,他走遍了长沙有山有河的地方,最终看中这里优越的山水资源。火热的亲水游也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采摘等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大围山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亿元。
不仅是大围山镇,依托优良的水环境,达浒镇以大溪河为轴,实现象形风景区、达兴古街、榴花洞漂流、千年银杏、金坑溯溪等景点组团式开发;张坊镇田溪村打造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产业,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2万余元;小河乡发展的“玉针香”大米、芥菜等绿色产业,因其品质优良备受消费者青睐,小溪河上的鱼鳞坝、叠水坝一年吸引30多万人次前来打卡……
做活水经济,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浏阳走出了一条“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的发展之路,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从“水清”到“水美”,浏阳成功绘就了一幅治水兴市的新画卷。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殷志民表示,将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持续擦亮浏阳生态底色,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美丽浏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