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25日,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美丽江城建设规划(2024—2035年)》新闻发布会实录。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懿,吉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锋,吉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萧玉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美丽江城建设规划(2024—2035年)》有关情况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夏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系统部署美丽中国建设,同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2024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美丽吉林中长期建设进行了全面谋划、系统布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生态强市建设提档升级,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美丽江城建设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规划》围绕“一个中心,四个基地”战略目标,共设定重要指标17项、明确重点任务61项、谋划重大项目100余个,分3个阶段以“5+8”模式,全力描绘“大东山水、秀美江城”的“四彩”画卷。具体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新蓝图、新格局、新起点”。

第一,绘就了“新蓝图”。《规划》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安全现代、生态宜居为总目标,分3个阶段建设美丽江城。第一阶段为2024年到2027年,聚焦补齐短板、提质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第二阶段为2028年到2030年,聚焦提质加速、跨越发展,美丽江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第三阶段为2031年到2035年,聚焦根本好转、效果显著,美丽江城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城全面建成。

第二,构建了“新格局”。《规划》提出五大战略定位,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全领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二是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三是全链条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四是全流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是全方位畅通“两山”双向转化渠道。

第三,明确了“新起点”。《规划》紧盯全市未来发展目标和特色,提出打造“八大家园”,全方位展现亮丽江城辽阔风光。一是低碳发展、绿色转型,打造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样板家园;二是城市焕新、向美而行,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三是天蓝水净、肥沃富饶,打造自然生态优美的和美家园;四是现代安全、持续稳定,打造安全和谐的平安家园;五是保护自然、万物共生,打造和谐融洽的生态家园;六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打造高质精细的美丽家园;七是多方参与、“两山”驱动,打造价值转化的示范家园;八是多元共治、智慧高效,打造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精品家园。

建设美丽江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系统推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规划》贯彻落实,发挥好职能作用,把统筹协调责任担起来,制定出台美丽江城年度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职责分工,推动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全面推动生态强市建设提档升级。

同时,吉林市已于近期印发了《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划定管控单元170个,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以高水平保护助力全面推进美丽江城建设。

江城日报:建设美丽江城,生态环境质量尤为重要,《规划》在目标设定方面提出了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特别是到2027年,相关指标都进行了明确。请问,吉林市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如何?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夏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统筹、全力推动下,吉林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特别是在今年,我们实施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攻坚提升十大行动,攻坚克难、统筹兼顾,蓝天碧水已经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崭新标识。截止到12月23日,吉林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8.3%,较2020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PM2.5降低了7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更是减少了11天,作为一座“化工城”,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更是达到了94.7%,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全部消除,用一个直观的画面来表述,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近年来屡现江城。

下一步,我们将以美丽江城建设为统领,以“十大行动”(即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行动、秸秆全域禁烧行动、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行动、农村环境整治提速行动、“无废城市”建设提速行动、生态示范创建行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守护美丽江城强化监督行动、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行动)为基础,深入实施“六个统筹”(即统筹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持水环境质量;统筹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修复治理,稳定土壤环境质量;统筹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持续提升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统筹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使命;统筹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力提升吉林市生态环境质量。

松花江网:《规划》中提出“全链条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战略目标,请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先期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下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锋:

吉林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近年来,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核心关键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示范,全市黑土地数量不减少、质量稳步提高、生态条件逐步改善。为打好《美丽江城建设规划》实施基础,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实施黑土地质量提升行动,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和信息化等措施,促进黑土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资50余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59万亩;因地制宜推广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粉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等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持续加强黑土地改良培肥,典型黑土地保护面积达到437万亩,项目区每千克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克以上;全市年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常年保持在40%以上;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分别达到200吨和4300吨以上,处理率达到100%;定期组织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评定,全市黑土地保护利用阶段性成效明显。

下一步,我们将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农业强市战略,按照《美丽江城建设规划》目标要求,全链条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依据不同区域土壤类型、耕作方式等特点,将全市划分为提质增肥区和固土保肥区两类黑土地保护区,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模式,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不断强化基础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优先支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衔接配套实施,开展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推动黑土地保护提质增效。

三是持续加强地力培肥。因地制宜推广深松深翻、耕地轮作、种养循环、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保护措施,实施合理耕层构建,建立相适应的耕作制度和培肥方式,遏制土壤有机质下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耕地地力。

四是实施绿色生态农业。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统防统治技术、减量控害和精准施药技术,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让江城百姓吃得放心。加强农膜回收利用,持续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种养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

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规划》中提出“构建有序和谐的国土空间格局”,请问在建设美丽江城过程中,吉林市国土空间布局是什么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 萧玉艳:

依据省政府批准的《吉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我市将构建“黑土为底、两屏护水、一核驱动、一带联通、点轴支撑”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黑土为底,就是要推动市域西部和蛟河盆地黑土地本底保护,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产出效益,打造“黑土地农业样板区”。

两屏护水,就是要强化市域东部老爷岭-哈达岭、富尔岭-龙岗岭两大生态屏障功能,以及松花江流域“一江三湖”为代表的水脉保育功能,构筑全域生态保护格局。

一核驱动,就是要把中心城区作为推动我市城镇化、工业化、区域一体化和创新发展的核心,持续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

一带联通,就是要构建市域综合发展带,向西推动长吉一体化发展,向东对接珲春口岸,塑造山水-城镇-田园交融的空间结构,逐步形成开合有序的发展轴带和网络化组团城市。

点轴支撑,就是要推进5个县(市)域中心城市建设,沿吉桦、吉舒、吉磐等重要发展轴线,壮大一批重点镇和特色产业小镇。引导大中小城市协调、互促、共进,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局将坚定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要求,锚定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严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为美丽江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吉林网:刚才发布中提到了《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请问何为分区管控?请简要介绍一下实施方案的相关情况。

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夏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其中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重要抓手。通俗讲,就是把吉林市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格子”,也就是所谓的环境管控单元,并且针对每个单元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管控要求,进而实现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目的。通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作为“硬约束”,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避让生态保护红线,避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不受威胁和破坏。

这次,吉林市制定出台的《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结合吉林市实际,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健全吉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推动相关成果更好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充分起到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的重要作用。起草过程中,我们充分衔接重大规划、重要政策法规、各类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在2021年《吉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管理、实施应用、监督评估等工作要求,确保国家和省要求坚决执行到位、不打折扣。

《实施方案》共分为六个部分,对2025年、2035年提出了具体目标。特别是建立了“1+1+9+170”四个层级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1”为“松花江流域”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另一个“1”为吉林市总体准入及管控要求,“9”为各县(市)区发展定位及管控目标,“170”为各环境管控单元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其中划定优先保护单元99个、重点管控单元63个、一般管控单元8个。同时,明确建立全地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立技术完善、责任明确、应用广泛、监管到位、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为全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管控成果落地应用,发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区域规划中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用,在重大项目谋划阶段提前介入指导,优化选址、选线,促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