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印发《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车联网直连通信无线电发射设备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将车联网直连通信原有20MHz单一信道带宽配置调整为10MHz或者20MHz两种信道带宽配置。
也就是说,车联网直连通信车载(便携)设备可以使用5905-5915MHz或者5905-5925MHz,路边设备可以使5915-5925MHz或者5905-5925MHz),进一步提升信道配置灵活度,提高频谱使用效率和抗干扰能力,为产品研制、规模部署、应用推广提供更多选择,更好满足产业需求,对推动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自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球率先规划5905-5925MHz频段用于蜂窝车联网直连通信(C-V2X)以来,经过多年规模测试验证和落地应用,目前C-V2X已成为全球车联网领域的事实标准。
01
车路云一体化的万亿潜力
所谓“车路云一体化”,是指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的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已经成为全球政府、产业界的发展共识。
在全球范围内,欧洲和日本等国家以组织重大的工程方式来加快技术建设,已在加快探索实践和发挥车路云一体化融合优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交通部在2024年8月发布《美国国家V2X技术部署计划》(Vehicle-to-Everything。车联网),计划准备在12年内,按短、中、长三期,达到V2X车联网在全国高速公路上覆盖率达到100%,在全国主要75个城市路口的覆盖率达到85%的目标。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我国率先提出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路径,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逐步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车联网行业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车联网技术正加速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选择智能网联汽车:2023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规模为2887.2亿元,同比增长22.4%,2024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3200亿元。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峥透露,车企在智能化技术上加大投入,加快推动高阶智驾和大模型技术普及应用,L3级自动驾驶加速“上路”。预计今年全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超过1700万辆,到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为2.58万亿元,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新增产值2.03万亿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最新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计分别为7295亿元、25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
02
智能网联汽车,多城布局提速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从新能源“上半场”进入到智能网联“下半场”,以无人驾驶、智能驾驶为目标,推动汽车产业和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融为一体。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部署进程也呈现出加快趋势。今年7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首批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进入试点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沈阳、长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合肥、福州、济南、武汉、十堰、长沙、广州、深圳、海口—三亚—琼海联合体和成都。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成都、武汉、苏州等城市先后发布低速无人车相关政策规划,为无人车上路开放“准入”大门,作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抓手。
例如,成都现已完成超过4000余个路口红绿灯联网,主城区和核心区域联网率达到100%,初步构建了“车路云”协同车程网,日前还宣布首批低速无人车(无人快递车)正式投入测试运营。
武汉也发布了《武汉经开区自动驾驶装备商业化试点管理办法》,聚焦特定的低速无人场景,如“无人驾驶清扫车”、“无人配送车”、“移动零售车”、“无人安防巡逻车”等,对自动驾驶装备进行规范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低速无人车技术相对成熟,尤其适合固定线路的计划性物流,能够帮助物流、快递等运输企业降本增效,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条件。
深圳位居智能网联汽车全国第一方阵,已初步实现了功能型无人车常态化、多元化场景运营试点。截至目前,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开放道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560公里。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于近日完成招标,有望在2025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表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国共建设了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包括建设、车路协同的设施超过8000多台。
在通信技术方面,目前4G Cat 4接入技术在NAD模组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对下一代SDV的需求增长,5G RedCap将快速取代4G Cat 4,用于L2 ADAS及以下的联网车辆;在L3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领域,5G将成为主导技术。因此,到2030年5G与5G RedCap将成为车联网的主流技术。
最新显示,中国三大运营商相继完成了多轮5G Redcap技术验证,截至2024年11月,已在超过300多个地市实现Redcap端到端商用网络开通部署,预计到2025年12月,三方运营商将实现全国网络覆盖。
03
5G车载通信市场爆发
2023年,我国5G车载模组装车量迎来显著增长,经佐思汽研统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5G模组装车163.3万辆,装车率约7.5%,预计到2027年中国乘用车5G模组装车785.6万辆,装车率将达35.6%。
2023-2027年中国乘用车5G模组装车量及渗透率
图源:佐思汽研
从主要车型看,新势力新能源车型的5G装车率更高,例如极氪、腾势、阿维塔、岚图、智己、理想、蔚来等均已实现5G模组标配。随着汽车座舱对智能化、网联化和便捷化的需求日益增长,5G车联网的渗透率预计将持续提高,进而推动5G车载模组的大规模部署和出货。
移远通信正式推出符合3GPP Release 16标准的车规级5G NR模组AG59x系列。相较于移远第一代5G车载模组,AG59x在5G传输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C-V2X PC5直连通信能力、位置定位服务、高算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皆有较大提升与完善,使其成为支持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
美格智能打造的全新一代5G车规级通信模组MA922系列,在通信速率、V2X应用部署、通信覆盖范围等方面优势明显,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现和高适配性、高灵活性的特点受到行业客户的一致好评,并与多家主机厂、Tier 1伙伴开展密切合作,相关产品已进入加速量产阶段。
芯讯通推出支持R15 5G NSA/SA网络的车规级模组SIM8800,利用5G技术低时延、高可靠性、广连接的特点释放C-V2X的连接潜能,为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稳定通信连接。同时,SIM8800支持高精度定位和OpenCPU二次开发,节省架构成本,满足汽车产业客户迭代产品和进行未来规划的灵活需求。
移柯通信推出车规级5G模组T800,集成了5G、GPS/北斗卫星、V2X于一体,通过4G/5G、V2X、WIFI、BLE等无线通讯方式,实现与车外设备及数据平台的通讯交互。
中兴通讯推出首款车规级5G/V2X通信模组ZM9300,基于中兴通讯全栈自研车规级5G Modem芯片平台S1打造,可同时支持5G NR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模式,最高支持4.6 Gbps下行速率和2.5 Gbps上行速率,内置超18K+ DMIPS高算力CPU,可同步支持C-V2X ITS协议栈及应用。
广通远驰AN970系列模组CPU算力高达22k DMIPS,集成多星座GNSS接收机,支持选装双频GNSS、惯性导航(DR)、RTK、C-V2X单元;支持3GPP Release 16,支持NR Sub-6,支持5G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两种网络架构,拥有更快的传输速率,更优秀的承载能力,以及更低的网络时延。
有方科技N520、N521模组可广泛应用于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车载单元(OBU)、路边单元(RSU)和汽车制造领域,助力汽车网联化、国产化升级,为实现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供全球领先、可靠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助力驾驶体验更智能、更便捷。
高新兴正式发布了其基于巴龙平台开发的5G RedCap的车规通信模组GM870A,是一款全国产化的5GRedcap+V2X+AP三合一的Open CPU车载通信模块,车规级品质、支持原生OpenHarmony OS的软件架构、支持V2X通信、ecall等8大核心特性。可应用于智能驾驶、车载通信、车载娱乐、RSU多种产品和车载场景。
>End
本文转载自“智能通信定位圈”,原标题《工信部释放重要信号!5G模组支棱起来了》。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王俊峰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周泳、邱莉、黄榕、娜娜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
视觉总监:董泞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5910858067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