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经济差,快放水!这是中国人的货币崇拜。什么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实际利率走向来看,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中国就处于利率下行周期中,实施的就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货币供应量和债务扩张数据来看,2012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漫长超过了12年的降息周期。如果在一段长达12年多的货币扩张周期中,经济增长表现为趋势性趋缓,那意味着经济面存在的,是用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差,快放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用一句话来对外介绍中国人对于经济政策的偏好或崇拜,一定是“经济差,快放水!“。这不仅是大多数中国人、中国经济学者的迷思,也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偏好,更是经济决策部门的肌肉记忆。

刚过去的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的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会议还明确提出了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而紧接着的12月16日,央行研究局局长就表明,要适度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适时降准降息,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这一政策是在2024年我们已经多次降准降息后宣布的。2024年央行已经降准了两次,分别为在2024年2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及2024年9月27日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24年共降息了3次,分别为:2月份,5年期以上LPR由4.2%降至3.95%;7月份,5年期以上LPR由3.95%下调至3.85%;10月份,5年期以上LPR由3.85%下调至3.6%。

于是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说,这是近13年来首次用“适度宽松”来定调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新一轮的货币宽松周期要到来了。

此前余永定在IMF的一次演讲中也认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由于经济增长表现差强人意,特别是CPI增速过低、PPI持续负增长,中国有必要采取更为强有力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财政当局有必要提高赤字率、增发国债;货币当局应该进一步降低基准利率。

曾经的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近年来也一直在他的自媒体账号中呼吁央行放水,加大力度放水,要放水养鱼。

二、什么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收缩性货币政策。分别体现为加息周期和降息周期。

在中国,由于国家掌握着大多数的经济资源,金融系统基本国有,所以在货币政策上,比一般的货币政策更为精细和复杂。从央行的表述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分别为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三种不同描述的货币政策,理论上应该分别对应加息加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基本稳定、降息降准。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实际政策利率对中性利率产生较大程度的偏离。说白点,就是增加货币供给,利用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具体而言,就是降低政策利率,减轻市场主体的贷款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蓄,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使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进展。

中文博大精深,中国也一直存在宏观政策与实际措施分离的现象。因此,我们评估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应该仅从大会小会上的适度宽松还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书面语言来界定,而应观察央行实际上的利率政策和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的力度。

三、从实际利率走向来看,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中国就处于利率下行周期中,实施的就是适度宽松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世界央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这有助于我们建立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基本概念,从而帮助我们判断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从美联储的政策利率曲线图来观察,最近十年来,美联储经历了两个加息周期,并启动了第二个降息周期。

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美联储的政策利率从0加到2019年6月的2.5%(下限,下同),并一直保持到2020年初。这是近10年来美联储的第一个加息周期,时间跨度上差不多5年。

2020年初,疫情波及全球,包括美国。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到2020年4月,政策利率就快速降低到0,一直维持到2022年3月,这次降息周期的时间跨度差不多2年。

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近10年来的第二个加息周期,累计加息11次,到2023年6月,利率从0加到5.25%,并一直保持到2024年9月。这次加息周期的时间跨度差不多2年半。

2024年9月,美联储开启近10年的第二个降息周期,当月降息50个基点,11月再降25个基点,12月继续降息25个基点。

我们再来观察中国的利率周期。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处于持续不断的降息周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2年之前,央行在加息。

2010年10月份开始,央行结束了始于2008年的上一轮适度货币宽松的降息周期,开始进入适度从紧的加息周期。

比如2010年10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2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2月8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4月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7月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从2012年6月8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央行称之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实际的货币措施上,一直在降息放水的降息周期。

在这个长达12年半的降息周期中,一年前LPR从6.31%下调至3.1%,累计下调了321个基点,利息下降幅度超过了一半。

四、从货币供应量和债务扩张数据来看,2012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漫长的已经超过了12年的并且还看不到结束的扩张性货币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来看,2011年12月中国的M2为85.16万亿元,到2024年11月,M2增加到311.96万亿元,M2在不到13年的时间中,增长了266.3%,年均增长10.5%。这13年央行注入市场的货币,比这一轮降息周期之前的2011年增加了226.8万亿元,年均放水17.45万亿,大约是这13年年均新增GDP 6.32万亿元的2.76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社会融资来看,增长的速度更快。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融资存量为76.7万亿。到2024年11月,增加到405.6万亿元,为13年前的5.29倍,年均增长13.7%。这13年央行向社会注入了328.9新增债务,年均新增25.3万亿元债务,大约是这13年年均新增GDP 6.32万亿元的4倍。

从央行向市场注入货币的速度与规模来看,从中国债务增长的速度与规模来看,最近这不到13年的货币供应量和债务增速,算适度的货币宽松还是货币稳健?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吧?

五、如果在一段长达12年多的货币扩张周期中,经济增长表现为趋势性趋缓,那意味着经济面存在的,是用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央行楷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来观察,对应于加息和降息,也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与收缩。

比如2020年1月,美国的M2为15.4万亿美元,到美联储加息时的2022年3月,在疫情扩张的货币政策期间,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到21.74万亿美元,增长了41.2%。但美联储开启货币收缩周期后,货币供应量也在收缩。到2023年10月,最低收缩到20.73万亿美元,M2减少了4.6%。此后缓慢扩张,到2024年10月增加到21.31万亿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2.8%。

这说明,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周期,不仅包括加息和降息,也包括缩表和扩表。所以在经济学中,描述类似于我们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叫降息扩表,描述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叫加息缩表。

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看,从2012年开始,不管央行的文件上是如何描述我们的货币政策的,持续的降息扩表,已经用事实证明,我们这12年半一直处于适度宽松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周期中。这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扩张性货币周期,大概也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罕见的扩张性货币周期。

而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未呼应货币扩张政策。2012年一季度,中国GDP可比价增长8.1%,现价增长12.1%,GDP价格调整系数为103.7%。经历了12年多的货币宽松周期之后,2024年三季度,中国GDP可比价增长速度回落到4.8%,现价增长幅度回落到4%,GDP价格调整系数下降到99.2%。

如果在一段长达13年的货币扩张周期中,通货表现为趋势性收缩,资产价格表现为趋势性下行,经济增长表现为趋势性趋缓,那么意味着,经济面存在的,是一些用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使继续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更为激进的完全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12月25日,经济学博士@勇敢的清泉q 说的这段话,非常适合我计划就货币政策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的第一篇的结尾。

他说:靠政策刺激可以暂时摆脱危机,却可能酝酿下一次更大的危机。也就是说,有时候政策刺激不仅没有稳定经济,反而放大了经济周期性波动。所以,它不仅不能治本,甚至不能治标,凯恩斯主义那一套是没有啥前途的。当然,它可以给改革腾出更多时间,就看有没有实质性改革举措了。

请静候我的下一篇货币政策分析《适度货币宽松,我们还有多大空间?多少本钱》。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