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零食作为食品行业一大细分品类,在市场中存在度颇高,尤其是不同种类的辣条,几乎是一代又一代的童年回忆。如今在健康化风潮引领下,众多零食品牌都在朝着更营养、更健康靠拢,辣条这种在固有印象中被贴上垃圾食品标签的品类逐渐卖不动了,但辣味零食依旧是市场青睐的大品类之一,其中具备低热量的魔芋爽、海带片等辣味蔬菜制品成为多个品牌营收的主要力量。

一些辣味食品品牌中蔬菜制品的品类数量甚至超过了辣条,除了健康驱动外,无论是从利润上看还是从产品创新空间上看,似乎都更具发展空间;只不过,品牌也不能过于注重蔬菜制品而忽视辣条品类,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由于行业门槛并不高,还是需要品牌瞄准消费痛点,不断推出新,打造品牌护城河。

Section 1

成了以“蔬菜制品”为主要营收的企业?

近年来,辣味零食在整个食品市场中所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辣味零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3%,占据了整体休闲食品市场份额的22.0%,这一迅猛增长态势不仅突显了辣味零食在市场中良好发展前景,也显示出了其在消费市场中的潜力。卫龙作为知名辣味零食品牌凭借其不断创新的产品品类,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辣条起家的辣味零食品牌营收主力似乎转移到了蔬菜制品上,从该品牌财报上看,其营收主要由以辣条类产品为代表的调味面制品、以魔芋爽、海带丝为代表的蔬菜制品、以香辣豆皮、溏心蛋为代表的豆制品三部分组成,在过去调味面制品一直是营收支柱,占比超过50%。但今年上半年,蔬菜制品营收反超调味面制品,前者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55%下滑到46%,后者营收则从去年同期9.3亿元增长至14亿元,总收入占比由40%提高到49%。

近三年同期,该品牌旗下调味面制品占营收比例逐年降低,蔬菜制品则逐年上升,受健康饮食理念不断深入影响,这一结果也是早有预兆,而蔬菜制品中魔芋爽走红,为品牌营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据悉该品牌魔芋爽产品早就推出,但刚开始并未掀起较大水花,据查询品牌年报发现,2018年魔芋爽等蔬菜制品业绩占比仅为10%,至2023年营收逐年增长,但增速一度下滑直到2022年同比增速才逐渐上涨。

直到近两年得益于市场需求升级,魔芋食品热度一路攀升,带动了该品牌魔芋爽甚至整个魔芋品类的火爆,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品牌入局,比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零食巨头都取得了不错成绩,比如盐津铺子魔芋制品半年入账3亿元,在所有品类中占比较高达12.61%,劲仔食品蔬菜制品生产量同比涨了75.59%主要靠魔芋产品带动。

Section 2

健康化驱动下,产业结构的调整

辣条在市场中已经发展了较长时间,其“高油、高盐、高添加、低营养”特点,在大部分消费者印象中属于“垃圾食品”的代名词但还是有不少消费者“爱不释手”,只不过近两年在健康饮食理念影响下,才有越来越多消费者减少其食用频率,这就影响了不少品牌旗下“调味面制品”的增速。比如某品牌先后推出了麻辣、川辣、甚至榴莲等口味辣条,但数据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可见调味面制品营收增长已来到瓶颈期。

市场对辣味食品的需求并没有减弱,就是更加偏向于寻求健康替代品,品牌则需要顺势推出新产品作为新增长点,在健康化推动下众多品牌纷纷做出调整,比如某品牌通过实施“四减三加”的改良策略,成功为辣条行业摘下许多负面标签,做到了辣条产品健康升级;某品牌成功推出鲜笋魔芋、笋海春笋等多款新品,但随着市场需求不断细化,打造丰富产品矩阵成为企业顺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辣条之外蔬菜制品就是众多品牌选定的新“主角”,某品牌天猫旗舰中,辣条品类总共只有7款SKU,而蔬菜制品下仅魔芋爽和海味蔬菜两个细分品类总计就有12款SKU,蔬菜制品相关产品线SKU数量已超过调味面制品,这也侧面显示出了品牌将其发展重心向蔬菜制品上转移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也难怪,魔芋类及海味蔬菜品类具备低热量、高饱腹感等健康属性正好与市场中大部分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需求相契合。

由于近两年魔芋食品在市场中爆火吸引了不少品牌布局,所以对于品牌而言,将产业结构向魔芋类制品及海味蔬菜制品方向转移后,仍需要不断创新来提高产品竞争力;此外,在服务等方面也应品牌注意之前某品牌魔芋爽被曝光在国内市场缺斤少两被不少消费者所抵触,加上市场中类似产品中多,在口味、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消费者所“抛弃”,从而影响其发展。

Section 3

长远发展的考量

众多辣味食品品牌将产品矩阵向蔬菜制品倾斜原因也是出于长远发展的考量,从营收来看,2022年、2023年同期某知名品牌调味面制品营收规模同比一直呈负增长,对品牌整体业绩有较大影响,而且作为食品品牌即便辣条品类在市场中一直较受欢迎,过于依赖某一大单品也并不利于品牌长远发展,“多品类、大单品”策略更适合当下需求不断升级的市场也更利于品牌可持续发展。

品牌所走的每一步离不开利润考量,从价格上看某品牌辣条净含量150克、售价11.9元,魔芋爽净含量400克、售价19.9元,海带净含量460克、售价19.9元,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更具健康属性的蔬菜制品消费者数量则更多,其营收也会更高但该品类销售成本却更低,在毛利率上也优于调味面制品2024年上半年该品牌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毛利率分别是48.9%、52.6%。

从产品创新角度来看蔬菜制品创新空间更大,可拓展SKU也更多,而辣条类制品产品创新主要集中在口味、口感、包装的变化,尽管一些品牌在口味上朝着榴莲、臭豆腐、螺蛳粉、折耳根等小重口味上创新,顺应食品市场的口味变化趋势,但在销量上却并没有取得亮眼成绩。还有一些品牌通过降低辣条中糖、油、盐并使用全麦等原料迎合消费者健康需求,但其高价格使得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目前市场中蔬菜制品主要以海带、贡菜、藕片、金针菇等为主,但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蔬菜都可以做成辣味食品,也就意味着留给各个品牌的创新空间较大。加上蔬菜本身就是较为健康的存在,即便添加一些辅料制作成食品相比于辣条等还是较有优势。这既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又能够保障品牌营收,更有利于品牌长远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ection 4

蔬菜制品的道路也有坎坷

虽然从数据上看蔬菜制品增长可观,但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也面临不少挑战,从市场端看当一个品类热度达到一定高度后,自然会吸引其它品牌的目光,市场初期,某品牌凭借产品推出时间的优势抢占了消费者心智并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未来随着“吃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将来也可能更为激烈,但蛋糕就只有那么大也就意味着品牌市场份额将会被挤压。

从品牌端看,魔芋类制品、海带制品等赛道的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劲仔食品、百草味、周黑鸭、王辣辣、口水娃、小浣熊等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也均有布局。加上这类蔬菜制品行业门槛并不高,无论是产品种类、口味亦或是包装都趋于同质化,在市场大环境下价格则成了一些品牌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推手,这或许会引起品牌之间开展价格战,可能导致行业内出现食品安全等潜在问题。

从某品牌各个产品线利用率来看,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产能已接近饱和,分别是84.9%、95%,侧面印证了其蔬菜制品的畅销。但对于品牌而言过多需求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接近饱和的产能利用率和其高速的业务增长会产生矛盾,高速增长的业务会促使品牌开拓更多生产线来满足增长需求这也会增加其生产成本,如果平衡不好都会影响品牌营收。

面对未来市场将面临的困境,品牌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应对,蔬菜制品创新是品牌的重要一步,探索更多尚未被市场所应用的原料来提高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另外,在宣传营销也需要更加年轻化,更贴近其目标消费群体,强调热量低、更健康等特点,在渠道上布局也是品牌站稳脚跟的重要一环,除了线上和线下商超外,量贩类零食店、折扣店这种新兴业态对产品销量的助力也不容小觑。

Section 5

升级不可忽略

从1994年辣条行业起步开始截至2022年,国内辣条行业已经超过500亿市场规模,但从近两年开始,“年轻人不爱了”“卖不动了”“涨价”等讨论充斥在市场中。这主要是由于早期行业脏乱差以及“高油+高盐+高糖+添加剂多”等产品特性,在大部分消费者脑海中根深蒂固。在食品行业整体都在朝着健康发力的时代,辣条这一带有垃圾食品标签的品类显得格格不入,这也成为限制辣条发展的一大问题。

有相关数据预计,辣条市场规模在2026年增长至近700亿元,即便在如今辣条发展前景依旧不错,而实现其规模大幅度增长的前提就是品牌“作为”。其升级的重要一步就是摆脱固有标签束缚,改变消费者对传统辣条“多盐多油多添加剂”认知,比如某品牌推出辣辣无油全麦脆辣条,宣称添加了50%全麦基底,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一滴油,不使用蔗糖调味等。

由于市场中辣条食品安全问题被频繁曝光,使得不少消费者对其更为关心,数据显示有70.6%辣条消费者认为当前辣条食品问题是添加剂过多,其次是原料不健康(54.3%)和生产工艺不安全(36.1%)。辣条在众多零食品类中也属于食品安全问题重灾区,被曝光的品牌数不胜数,前段时间还有一款童年记忆辣条被检出含有“老鼠强”,这也就要求品牌在升级产品的同时要更加注重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是决定品牌能否长远发展的细节。

辣条类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2019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出质量安全监管公告,要求辣条生产企业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2022年10月,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对调味面制品的定义、原料要求、感官要求、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出厂检测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不仅为品牌调整提供了依据,还对行业监管有更积极意义。未来随着相关标准更加完善,也会驱动着品牌升级、行业进步。

Section 6

推陈出新

目前市场对辣味食品需求还在不断上涨,2023年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规模达到2,045亿元,辣味食品正朝着多元化、细分化发展。而且当代社会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很多消费者通过吃辣获得释放,赋予了辣味食品一定的社交属性,使其在市场中受到不少青睐,无论是辣条还是辣味蔬菜制品,还有较不错的发展空间及潜力。

有数据显示超过9成的辣条消费者愿意尝试购买“健康”辣条,受市场大趋势影响,众多品牌将健康化作为着重发力点。比如一些品牌宣传“武都花椒、甄选贵豫辣椒、精选优质小麦非转基因菜籽油”来突显原料品质化、高端化;或者一些轻食品牌宣传不添加甜蜜素反式脂肪酸等添加剂、减少油、糖添加量等。此外,品牌也可以食用核桃油、橄榄油等油脂作为替代,或者像山药辣条、荞麦辣条等加入更健康的食材。

目前市面上辣味食品品牌在健康化上的转变离不开这几个方向,想要脱颖而出,除了在产品创新外,还可以提升创意性。比如某辣味糖果其包装附带“大冒险转盘”设计,五个转盘选项分别对应五款不同辣度的糖果,具备派对互动性。通过这种游戏化的设计,品牌不仅带来刺激的辣味体验,也以较高互动性满足了年轻人聚会中对社交的需求。

这可以为其它辣味食品品牌创新提供方向,由于辣味调料也细分为微辣、中辣、重辣、极辣等不同辣度,口味上则涵盖油辣、甜辣、酸辣、麻辣等多种味型。辣条品牌也可以在满足健康化的基础上,将不同辣度、不同味型集中在一种一袋中,以加强互动等方式来吸引更多消费者,为其提供更多选择。

Section 7

消费痛点下的机会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发力健康化,低脂、低盐、无添加剂等辣味食品或将成为市场主流,在此之下,品牌就需要寻求更长久、更具差异化的优势来提高品牌产品壁垒。无论是辣条还是其它辣味食品,想要打造差异化优势还需要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消费痛点。

据了解,目前市场中一个广泛存在且未被主流市场关注到的痛点就是“吃辣,易上火”。社交平台中有不少帖子分享关于辣条上火的困惑,“辣条是上午吃的、咽喉是晚上痛的,吃辣条为啥会上火”等言论在市场中普遍存在。上火这一概念属于我国饮食中较为普遍的痛点,其中某品牌凉茶则以怕上火为广告语,成功火遍大江南北。

辣味食品品牌也可以将其作为品牌价值定位,以“不怕上火”撬动辣条健康化的产品认知,建立可以长期使用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比如依据药食同源理论,可以重新调配产品配方,加入金银花、菊花、陈皮等与清火有关联的食材,这样还可以借助药食同源热度将产品传播出去,又可以提高市场认知度。

将消费痛点瞄准于怕上火后,还需要品牌在宣传方面跟上其差异化脚步,也需要做出改变,创新与不怕上火相关的宣传语,并在包装上突出来强调其产品价值。基于现在消费者对产品配料等更加关注,也需要将清火成分着重标注,强化“草本配方”价值,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等。

行业思考:辣味食品在食品行业中凭借令人上瘾的口味获得众多消费者喜爱,其中,辣条应该算是其代表品类之一。但在食品行业都在朝着健康化方向发展大环境下,辣条这种贴有垃圾食品标签的品类逐渐卖不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辣味蔬菜制品。魔芋、海带等成为众多品牌新选择,但想要长远发展,品牌仍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差异化竞争力,以及完善产品矩阵,实现多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