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今年出了这么多政策,为什么招商这么难?”2024年年终,正在筹备一场ESG主题会议的小周向《华夏时报》记者感慨。

这并不是他第一年承担这项工作,但与去年相比,他明显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去年企业们对ESG概念刚刚有些认知,大家都觉得这个概念很新鲜,也不知道怎么做,所以都想来参会学习。而今年,很多客户都反映,看了一年还是没发现公司在ESG上的投资要怎么变现。即使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周,他仍然奔波在联系客户的路上。

对于ESG行业来说,即将过去的2024年无疑是政策端突飞猛进的一年。从年初,三大交易所就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征求意见,到年末财政部正式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监管在内地市场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ESG强制性披露时代即将到来”成为业界的共识。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或许是最能反映这一年中国ESG市场的形容。2025年,外部环境上,随着美国下一任总统特朗普上台,气候和能源领域的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再度加剧;中国市场里,在政策端推动下,ESG的理念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抓手,像通过光伏、新能源等领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一样,走出一条能够真正实现投资回报的市场化道路?

强制披露时代将至

回顾过去一年,国内ESG政策端接连出台重磅文件。

2月8日,在龙年除夕的前一天,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同时在官网重磅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

4月10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制定完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引导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

12日,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宣布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要求,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重要市场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须于2026年最迟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或《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

5月27日,财政部对《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标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IFRS S1标准和IFRS S2两项国际标准,目标是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11月6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时对《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指南为信息披露主体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了执行手册和依据,并对披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进行逐一分析、举例和解答。

12月17日,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明确采取区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策略,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扩展,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扩展。

“近年来,内地ESG市场不仅在速度上实现了飞跃,更在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提升。过去一年间,内地可持续监管政策的突飞猛进,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本识咨询董事长黄有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作为一家在香港创立超过10年的ESG咨询机构的创始人,他也深深感受到,政策的密集出台和监管要求的提高,对内地企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实践ESG理念的促进作用。

ESG市场已成红海?

而对于从业者来说,政策快速推进、市场热度的升高却未必带来了红利。许多第三方机构都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ESG报告编制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卷。前几年虽然有需求的客户没那么多,但编制一份报告的价格大概给到十几万元。而现在各种机构都想来这个行业里掘金,市场鱼龙混杂,低于5万元的报价也有乙方能够报出来。在面临较大降本增效的压力下,企业选择第三方机构时往往更考虑性价比,而非质量优先。

而另一方面,在已经披露的ESG报告里,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仍然存在。例如,部分企业整个ESG报告只有十几页,或者某个维度只有一两页。黄有杰表示,在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深入交流中,他和团队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误区:部分企业对于ESG的披露原则存在着很大的误解,认为这一领域没有固定标准,披露内容可随意编写,甚至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披露,没有门槛限制。这种误解不仅影响了ESG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也阻碍了企业ESG实践的深入发展。

而更多企业存在的误区,则是将ESG报告当成“作文比赛”。 一位从业者说,有些客户很热衷于提高评级,但当我们提出按照ESG的理念去提升公司管理制度的时候,对方却又左右推脱,犹豫不决,只想“治标”,不想“治本”。

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此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现在确实ESG报告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很多就是宣传作文的比赛。未来期待能够加入一些罚则,对ESG信息造假进行惩处,这样才能防止“漂绿”。

“投资者关注财务回报并没有错,这恰恰是其职责所在。但是,我们需要改变认知误区,财务回报和ESG并不是非此即彼或取舍的关系,从长期来看,绝大多数研究也表明,考虑ESG因素有助于提高财务回报。”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中国区负责人罗楠指出,ESG的视角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和更具前瞻性地了解投资风险和机遇的实用性工具,全球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切切实实地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和资产配置中。这些行动或早或晚将影响资产的定价,从而影响投资回报。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