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一直在美国的兆凡老师回到国内,并和蓝方老师展开了两年来的首次线下对话。同样经历了生娃、孩子上学、转换不同城市,同时也身为教育从业者、创业者和母亲……她们在探索教育、创业、各自育儿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中美教育观察、母职困境……两位主创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感触,今天这篇文章也分享给你:

● 美国、北京和深圳,不同城市在教育和生活上有什么优劣?

● 都说育儿前两年很难熬,两位妈妈如何分配给孩子和留给自己的时间?

● 八年的厚积薄发,创业中,除了收到太多的正反馈,还有哪些平凡的触动?

还有太多想聊的没有聊到,大家决定再开一场直播,再拉上主创叶明欣,一起聊聊两年来的书、人和故事。

欢迎预约直播!

你会怎么选,宜人的环境还是更多的教育资源?

兆凡:我们有过从北京搬到深圳的经历,你觉得这两个城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蓝方:深圳的生活质量真的是好太多了。回想在北京的时光,给我一种“没苦硬吃”的感觉。

记得刚来的时候,同事们问我对深圳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当时就说,每个厕所都有母婴室,让我感觉被关怀到了,甚至深圳的机场里都设置了儿童游乐空间。

我们刚来深圳的一次团建,那里只有简易的移动厕所,我一般对这种厕所比较嫌弃,结果一进去我就震撼了——连这种景点的简易厕所都会设母婴室,而且里面的设备又好又干净。

带孩子后,需求会有很大的不同,会关注很多细节。

我渐渐感觉到,深圳在儿童友好方面做得非常好,有很多设计优秀、颜值在线的儿童公园给孩子们玩。这些公园的细节做得特别好,比如玩沙的地方旁边一定有洗手的设施,设置方便孩子使用的厕所和洗手池等等;而很多其他城市的大公园,可能都没有一个免费的滑梯供孩子玩。

兆凡:去美国以后,我的儿子在一个森林幼儿园上学,每天早晨他去幼儿园,先在教室待一个小时,之后就回去户外活动。夏天的时候,每天大约有6个小时都在户外;冬天也会有4个小时。

他本来是一个很谨慎、有些内向的孩子,但自从去了森林幼儿园后,每天都在大自然中不断探索,玩泥巴、认各种各样的树木。这里的孩子们觉得各种户外的场地都是可以尽情探索和玩耍的,他们不会怕脏,也不会怕冷,学校给他们穿了合适的衣服。

自然对孩子的重要性太容易被忽视了。

我们培养的这一代孩子,更熟悉电子产品,更习惯于在室内的舒适环境中生活。但人类本质上是一种动物,亲近自然能够带来安慰和幸福。接触自然不仅能解压,也能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从小就重视自然,让孩子在自然中探索,花更多时间与自然亲密接触,这将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蓝方: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深圳的教育资源比不上北京,应该为了孩子的教育留在北京吗?

兆凡:这涉及到教育资源的问题。你跟我说过,如果要找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相比在深圳,北京的选择会多很多,你是怎么做的选择?

蓝方:这其实是我们经常和孩子们去讨论的话题,如何权衡利弊?对我的孩子来说,首先我们在北京可以失去的并没有那么可惜,我们本来就不打算去海淀区或西城区卷。

其次,如果他的教育是在高考体系下,的确留在北京更有优势,毕竟北京的学校和高考名额更多。但这也涉及到孩子未来的选择,他是否只有高考这一条路?他还有没有其他体制外的选择?这些都是我会去考虑。

育儿的中间路径,我们没有放弃寻找

/主创对谈视频/

蓝方:你会有这种感受吗:孩子长大后,自己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了?

兆凡:我和老公在生完孩子后的前三年,有过很多育儿方面的冲突。现在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很多问题都得到解决,的确有了更高的幸福感。

我也想过和你一样再生一个,但如果这样,事情又会复杂化。

在美国,独生子女的家庭非常少,他们要么不生,要么至少会生两个。因为美国不像这边,独生子女的玩伴很难找。很多家庭都是兄弟姐妹一起聚会,所以要找到玩伴往往有挑战性,但看到你和其他朋友生了二胎后的生活状况后,还是没下这个决定。

你至少还得再等两年,对吧?因为你的二女儿才两岁。

蓝方:记得我在今年3月写过一篇关于母职和家务分配的文章,那时的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被困住的感觉。

有位读者在文章下面留言,用了一个比喻,说育儿的初期像走一条长长的隧道,对于任何母亲来说,孩子的前两岁都是最艰难的,过了两岁后就会感觉从隧道里走出来。

我觉得这个比喻特别好。虽然隧道里很黑暗,但前面是有光的,你知道迟早可以走出去。现在老二开始整夜睡觉了,断奶了,我开始感觉自己走出来了,虽然距离真正的自由还很远。

兆凡:对,两个孩子如果性格不一样,他们会有各自的需求,上学后还要和不同的老师打交道。

蓝方:各个阶段都会有新的挑战,但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在这个阶段,我已经能看到孩子带来的巨大情绪价值,她们每天都有珍贵的瞬间被她们点亮。

我开始觉得有两个女儿真好,家里的妹妹现在还不太会说话,但她每晚吃完饭就会自己爬到钢琴前,拍着琴键叫我去弹琴,然后拉着姐姐一起跳舞。

每天晚上的时光都像在蜜里,让我感到被滋养了。晚上的时候,两个女儿会争着给我按摩,姐姐说:“按摩店开门了,你的两个按摩小妹来服务你了”,然后她们就会争抢着给我按摩,嬉戏一番,让我给她们讲故事。

再让我回想起半年前写那篇文章时的状态,感觉都有些模糊了。

兆凡:女性对痛苦的记忆真是很快。

蓝方:是的,非常容易健忘。

这也证明了我们在那时那刻表达的价值。甚至连女性自己经历过之后的阶段后,这种痛苦都会被幸福感冲淡。所以更应该去说我们曾经经历了什么,那些痛苦是真实存在的,需要被证实。

更多成长故事,欢迎预约直播

兆凡:最近有些家长在谈论育儿疲惫,她们在孩子放学后,还要辅导作业到十点甚至十一点,这中间母亲似乎没有自己的时间。

而在美国,大多数孩子没有课后作业,他们的上床时间就比较早。周围很多孩子都是八点左右睡觉,所以八点以后就是妈妈们的自由时间。当然周末也需要花很多时间陪孩子,这是很多家庭的常态,在我看来,这个安排还是可以接受的。

蓝方:在我家,妹妹六点多就睡了,只有妹妹睡着后,我才能享受独生女的时光。

所以姐姐很期待那个时候和我独处,经常是我陪她搭积木或讲故事,结束后就已经九点多了。她经常不肯结束,还想兴奋地想和我聊天,但我会在旁边看书不搭理她,然后她挣扎到十点半才睡着。

兆凡: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自私。

我对自己的需求非常强烈而明确,我会给孩子提供陪伴,但每天4个小时的陪伴时间已经相当长了。我依然需要保证自己有几个小时的独立时间。

如果在生孩子后的第一年里,这些需求无法实现,我的状态可能会变得很糟糕。

我也理解你所说的,真正与孩子建立深刻的连接,共同享受时光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时候,家长容易走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花了时间但不想投入,这样其实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尽管陪伴时间长,但质量却很低;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不投入,把孩子的时间交给老人或其他人,自己则完全不管。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找一个中间路径并不容易,但我觉得你找到了自己的中间路径,我也在寻找我的中间路径。

我仍然觉得,作为女性,我们理想的状况是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比如,老公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也应该给孩子更少的压力,让孩子早睡、充分休息,这样可以连带着减少家长的压力。

我认为这是一个更理想的状况,但在当前环境下,我们需要更艰难地去适应。现在我参与到家长课程的设计中,也是想为困境中的家长们提供支持。

八年沉淀,高光时刻和值得被看见的小事

/主创对谈视频/

兆凡:我还在国内的时候,我们曾参加了很多活动和线下会议,有很多交流和人脉链接。而今年我只能羡慕你了,因为你有很多输出的机会,你参与了TEDxShenZhen、一席的演讲和一些学术会议,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都能感受到 C 计划的知名度和品牌在飞速提升。

蓝方:我们今年做得很好,团队的工作状态积极,我也从这份工作中得到了很多价值感和滋养。

今年我们完成了课程体系的搭建,从L1到L9,我一直想做的新闻课终于上线了。我们过去积累了八年,做了很多的倡导和传播,所以我们才有了更多的机会向大家去讲我们的故事。在第八个年头,我们收到了非常多家长、孩子、社群的正反馈,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巅峰。

兆凡:高光时刻容易被人看到。但我想提到一些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事情,让我很受触动,感受到我们在做的事的价值。

比如,我们今年启动了的项目,邀请老学员介绍新用户。推出后很快得到了几百人的反馈,这个群体内有很多高质量的讨论。也有家长提到,自己到中年才意识到之前没有真正用脑子思考,改变的契机是参加了我们的成人课程,原来我们的课程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思考方式和决策过程。

我还跟员工们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很多人都觉得加入这样的机构非常幸运。在这里,他们觉得自己被支持到了,没有传统的竞争和压力,能够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获得了十足的成长。

创业的初期我没有想那么多,但随着发展,我们也会关注规模和速度。守住初心并不容易,而这个初心就是我们要影响员工的生活状态。我们现在有大约 60 名员工,想到这些人的生活因为我们的机构而改变,就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有成就感。

我们想要提供一块让孩子茁壮成长的土地,现在我们好像真的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了希望和光亮,愿意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种感受很强烈,也很真实。

12月26日(周四)晚20点,欢迎来C计划直播间互动,一起聊聊2024年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