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携手农业农村中心推出的《“智领农业慧未来”——农业科创荣耀时刻》特别节目上,8项取得重大突破的农业科创成果亮相。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共同见证8项取得重大突破的农业科创的荣耀时刻。徐晓伟| 摄
“整条鱼鱼刺多达102根,不得不感慨,吃草鱼如同嗑瓜子。我的母亲就有被鱼刺卡过的经历,还进了医院。”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高泽霞站在台上,调侃“如鲠在喉”的苦恼。随后,她话锋一转:“有人醉里挑灯看剑,有人鸡蛋里挑骨头,而我就帮大家鱼肉里挑刺。”
草鱼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产量最高和消费量最大的鱼类,高泽霞团队经过长期的研究,找到控制草鱼肌间刺发生的关键基因,在2023年繁育出了无肌间刺的F1代草鱼,并获得中国和美国无肌间刺鱼类培育授权发明专利,今年10月份,这些草鱼已经有七八斤重了,“以后吃鱼再也不用担心卡脖子了”。
除了“无刺草鱼”, 沙漠种水稻、苜蓿太空育种、玉米籽粒脱水、北京鸭新品种培育、盐碱地种高粱等最新科研成果也在这场农业科研创新年终盛典中迎来了它们的“荣耀时刻”。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创业成果的转化。在年度农业科创荣耀时刻的活动上,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共同推出的“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及浙江大学、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创办的“农创客大赛”作为两个典型案例,被重点分享。
前者旨在培养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后者则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供给,给年轻人的农业创新提供世界级舞台。
科技小院,由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和团队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是集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模式,至今,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2023年,拼多多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用于支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全球农业领域相关学科前沿,进行基础研究与卡脖子技术攻关,曲周用于研发“绿色吨半粮”专用肥料的200万资金也来源于此。
▲科技小院老师金可默(中)、学生冯小杰(右)等分享科技小院科研成果和经验。徐晓伟| 摄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共同推出的“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双方将在云南大理古生村建设数商兴农小院,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探索全新的“学-研-商”公益性人才培养路径。截至目前,拼多多已为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开展电商公益培训,并在平台开展直播,给予流量倾斜,助力科技小院农业成果的商业转化。
不同于科技小院,全球农创客大赛是另一个优秀科技农人推动成果落地的平台。它面向全球青年农业企业家和创业者,由浙江大学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发起,拼多多已连续四年支持赛事举办。大赛旨在通过广泛征集创新商业模式和数字解决方案,释放农业领域的创新潜力,助力农业食物体系转型,实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四个更好”目标,即: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近年来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科研转化为新质供给。“不管是科技小院还是农创客大赛,都希望汇聚高质量农业人才,将农业产业链路拉长、拉宽,既帮助年轻人拓宽就业路径,也丰富平台的农产品新质供给,改善消费者体验,引领电商行业走上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