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起关注!

作者 | 王亚玲 苑大勇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全球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教师发展与各个国家独特的政策、经济与文化背景有关,同时也受到国际组织所引领的全球教育治理方向的影响。2024年,从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到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从适应技术革新到增强教师队伍的韧性与可持续性,世界各国与多个国际组织采取多种策略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全景式呈现本年度全球教师的发展图景,《中国教师报》携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教育治理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共同梳理、遴选出具有重要影响的2024年全球教师发展十大事件,以期为探索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提供参考。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关注教师领导力

2024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全球教育监测报告2024/5:教育领导力》,关注领导者这一关键少数在教育发展与变革中的重要作用。第一,高效能校长能够让教师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报告中一项针对32个国家的研究发现,强有力的领导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然而最好的教师不一定是最好的校长,虽然76%的国家要求校长具备完全合格的教师资格,但约30%的国家还要求校长具有管理经验。第二,领导不应是个人主义,分享领导权可以更好地建设学校。明确的分工、培训与激励措施能够使教师与校长携手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第三,女性领导在教育领域有积极作用。女性担任校长时学校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但当前女性学校领导数量往往偏少。

2. 欧盟关注人工智能对教师健康、安全与幸福感的影响

2024年8月,欧洲职业安全与健康局发布《人工智能与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安全与健康方法》报告,探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时对教师工作产生的风险与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系统缺乏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可能增加教师的认知负担,数字实时监控也可能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同时师生互动的减少也可能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降低;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支持了教师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也能达到有效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因此,报告在肯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所蕴含的变革潜力的同时,着重强调了保障教育工作者身心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报告倡导以教师为核心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并从区域、国家、教师、机构等不同层面提出建设举措。

3. 非洲“教育年”聚焦教师语言培训和降低师生比

非洲联盟将2024年的主题定为“教育适合21世纪的非洲人:建立有弹性的教育系统,以增加非洲获得包容性、终身、优质和相关学习的机会”,这一主题使得2024年成为非洲的“教育年”。非洲联盟还发布了《2063年议程:第二个十年执行计划(2024—2033年)》,强调通过推进转型项目、整合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和数字化等挑战,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与大陆团结,加速实现“我们想要的非洲”的愿景。计划设置七项目标,其中有两项与教师议题紧密相关:一是为实现目标五“弘扬非洲文化和价值观”,计划提出将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语言培训,使教师能够教授除本国通用语外的一门非洲语言课程(如斯瓦希里语和阿拉伯语);二是为实现目标六“增强非洲人民生产力”,计划提出将实施能够吸引和留住教师的方案,并加强教师在数字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此增加合格教师数量,使小学师生比降低到1∶30,中学师生比降低到1∶15。

4. 美国联邦与各州政府采取多种途径解决教师短缺问题

2024年2月,拜登政府鼓励各州提高教师薪资水平,共有3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响应该倡议。同时,联邦政府也设计实施了以下三项举措缓解教师短缺问题:一是利用“美国救援计划”与《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基金,为薄弱学校支付教师工资并储备高质量教育人才;二是将教师注册学徒计划扩展至34个州、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旨在降低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三是提出将确保2024年财政年度预算中有近27亿美元专项用于教师的招聘与保留,并重点关注特殊教育、职业和技术教育、双语教育等领域的教师发展情况。美国各州也根据教育实情与地区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师留任措施。例如, 2024年美国教师短缺问题最为严重的佛罗里达州为吸引新的教育工作者,为新任教师提供加薪、签约奖金和指导计划,也设计了替代教师认证计划使合格教师能够更快进入课堂。

5. 英国力推初任教师培训框架以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2024年1月,英国教育部发布《初任教师培训和早期职业框架》。该框架整合了以往初任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和早期职业框架,致力于为初任教师在职业生涯初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该框架规定了初任教师的最低培训权益,即每名新教师有权接受包括优秀教学所需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的培训,并能够在职业生涯的前三年或更长时间内获得经验丰富同事的指导与支持。框架涵盖八方面内容:设定高期望值、促进学生进步、掌握扎实的学科与教学知识、设计并教授结构合理的课程、实施适应性教学、准确有效地运用评估、高效管理学生行为以及履行更广泛的职业责任。这一框架不仅汲取了英国及全球教师培训领域的最佳实践经验,还得到了英国教育部专家的广泛认可,并被教育成就基金会认证为初任教师发展框架。但该框架并非一套完整的培训课程,而是期望培训课程设计者能够灵活运用,根据实际需求将框架内容进一步转化为具体课程。

6. 日本修订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指导教师教学

2024年10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的应用这一议题召开第五次研讨会,会上修订并完善了《初等中等教育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暂行指南》。该指南于2023年发布,核心思想在于以人为本,在维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强化信息伦理观念、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应用规范,力图确保“人”不被“技术”侵蚀。指南也对教育工作者作出指导,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必要的人工智能应用素养,以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合规;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推动个性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的实施。

7. 新加坡举行第十四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共话教师发展

2024年4月,第十四届教师专业国际峰会在新加坡举行,我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峰会并发言。本次峰会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教师工会联盟(EI)和新加坡教育部共同主办,聚焦三个核心议题:学习的未来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技术在教育和职业培训转型中的作用以及伙伴关系对支持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峰会发布了2023年度教师职业现状调查报告。报告强调,各个国家应全面加强对教师发展培训与福利待遇的扶持力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前沿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技术有效融入教学实践,并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分享教育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切实减轻教师承担的不合理管理与行政负担,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与生活之间保持健康的平衡状态,同时着力提升教师的薪资待遇与社会地位。

8. 印度多渠道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2024年,印度在与国际组织、科技公司的合作中取得进展,成功为教师提供了现代化教学所需的资源与工具。政府层面,印度推出了“教师App”,汇聚包括数字教育工具、优秀教学案例以及教师交流社群等丰富数字资源。同时,印度技能发展与创业部启动了由世界银行支持的STRIVE计划。该计划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实施教师培训等多项举措,帮助印度培养适应数字化、满足技术驱动工业发展需求的熟练劳动力队伍。企业层面,全球科技巨头惠普通过旗下的创新与数字教育学院,为印度数字教育计划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可以在该学院学习到从基础计算机技能到前沿数字教学方法的各方面专业知识。此外,印度本土企业NagaED也推出了人工智能教学助理Livi AI,旨在让印度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也能接触到前沿的数字教学资源,使数字教育更加普及和包容。

9. 澳大利亚发布专业实践指南支持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2024年11月,澳大利亚教学与学校领导研究所发布《专业经验指南》。受澳大利亚教育部部长委托,该研究所致力于推动教学与学校领导力的卓越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及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信息支持。该指南旨在帮助澳大利亚职前教师能够在毕业前获得高质量的教学专业经验,实现教师培养一体化,同时减轻学校以及地方教育当局的行政负担。指南涵盖专业经验的重要性与构成要素、职前教育机构如何与教学实践环境建立合作关系、文化适应性实践等方面内容。其中强调,专业经验是职前教师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质量的专业经验有赖于结构合理的课程设计、利益相关方的持续协作、有效沟通以及对职前教师及其福祉的全方位支持。当职前教师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时,他们更有可能顺利步入教学岗位并长期留任。

10. 中国提出教育家精神倡议并推出尊师惠师系列措施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该意见提出,要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此外,2024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尊师惠师举措。

作者单位系北京外国语大学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