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元帅以93岁的高龄去世,他的离开,也代表了一段传奇的终结,新中国的十位元帅中,聂荣臻是最后一位去世的。

在我军中,十大元帅,十位大将,是最高的军人军衔,这20人,也被赞誉为了解放军军队中,贡献最大,能力最强的人,鲜为人知的是,这20人中,仅有8人常常被部下或者是同仁称为“老总”,其中包括7位元帅以及1位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是元帅之首,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南昌起义后,为革命保留了火种,并完成了“朱毛会师”,这奠定了他作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总司令的基础。

朱德被称为“朱老总”,名副其实,彭德怀,虽然红军时期没有做过“总”,但他在八路军时期,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主要负责人,所以,他被称“彭老总”,也合理。

红军时期,我军有红一方面军,有红二方面军,有红四方面军,唯独没有红三方面军,这虽然是个事实,但实际上,当时其实我党中央有意组建红三方面军,只不过是被彭德怀给婉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在红军时期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当时党中央提议他的部队扩编为红三方面军,彭德怀一是觉得红军弱小,而且是觉得没必要,所以,他失去了作为方面军领导的机会。

尽管如此,彭德怀被称“彭老总”,也是众望所归的。

林彪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三,同时,他也是最年轻的元帅,授衔那一年他才47岁,林彪之所以被称“老总”,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了第四野战军的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在元帅中,排名虽然并不靠前,排在中间,但毫无意外,他的这个“贺老总”称呼,是名副其实的,首先,贺龙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

南昌起义是我党我军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仅凭这一件事,贺龙就足以青史留名,这还不说在红军时期,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

抗战时期,贺龙担任了120师师长,当时八路军只有3个师,他作为其中一名师长,可见在我党我军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解放战争时期,贺龙虽然没有其他元帅名头大,但他对革命的贡献是几乎无人能及的。

排在贺龙后面的,是陈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陈毅与朱德,毛主席并称为“井冈山的三驾马车”,在此期间,陈毅还两次替代毛主席担任了红四军的前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陈毅作为三野的司令员兼政委,他被称“老总”,也是响当当。

之后的徐向前,是因为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所以被称“徐总”,聂荣臻主要是在华北地区工作,他曾任华北军区司令员,所以,他也被称为“聂总”。

因此,十大元帅中,只有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徐向前,以及聂荣臻7人,被称为了老总,剩余的罗荣恒,刘伯承,叶剑英之所以没有被称老总,也有他们各自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荣恒自从上井冈山后,长期做的就是政治工作,很少担任军事主官,他曾与林彪搭档,担任四野的政委,所以,很多人对罗荣恒称呼一般是“罗政委”,或者是“罗帅”

刘伯承作为二野的司令员,早些年间红军时期,他还多次担任红军总参谋长,他完全是可以被称为“刘老总”的,但刘伯承太谦虚,他不喜欢别人喊自己老总,所以,大家对他的称呼,一般都是“刘司令员”或者是“刘帅”

叶剑英元帅亦是如此,他长期做参谋长工作,很多人称他“叶参谋”,建国后,大家喊他一般是“叶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位大将中,能够被同事和部下们称为“老总”的,只有大将之首,粟裕。

三野出身的将领张震,王必成,周志坚等人,都曾在回忆录中或与人谈话时,或多或少的记录了对粟裕的称呼。

张震曾回忆说:“我到(总参)作战部时,在总参工作的首长只有聂荣臻和粟裕两位。我还是按照解放战争时期的习惯,分别称他们为聂总、粟总。”

周志坚曾任华野十三纵队司令员,他曾回忆说有一次战斗失利后:“粟老总严厉地批评了我们。我拿着话筒,一句话也没有说,首长的批评是对的,我从心里接受。”

1984年粟裕去世,王必成得知后,郁郁不平地说:“粟总是被浪费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部下称粟裕为“老总”,1958年粟裕被解除总参谋长的职务,前往军事科学院任职时,非常赏识粟裕的叶剑英,也称粟裕为“总”,在欢迎仪式上,叶剑英说:“这个会是个欢迎会,欢迎粟总来军事科学院工作,日常工作主要由他主持。”

粟裕因此也做到了唯一一位以大将身份与元帅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