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英国一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被称为“黛西”的AI奶奶,专门接听诈骗分子的电话,与诈骗分子聊家庭琐事。当诈骗分子问及银行卡等个人信息时,她能随机应变,主打一个“事事有回应,件件没着落”。AI奶奶黛西以“废话”拖延时间,反击诈骗分子,让人们少受伤害。

可见,电信诈骗已成为全球公害。说起电信诈骗,人们深恶痛绝,但似乎又防不胜防,那是因为新型电诈手法加速迭代,诈骗的伪装性、精准度越来越高。尤其要注意,诈骗分子并非“单兵作战”,他们有一整套“产业链”,“上下游”分工明确,“协同作恶”。比如,有研究各类人群心理弱点的,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个性化套路”。还有电诈“工具人”,通过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倒卖个人信息等,为犯罪活动长期“供血”。

为不断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延伸了反诈“触角”,丰富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具箱”,明确了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等措施,还对“号商”“卡农”等涉诈“黑灰产”从业者给予分级分类惩戒。反电信网络诈骗既要打击诈骗行为的主要实施者,掐住诈骗分子的“七寸”,也要惩治协助犯罪的人,压缩高风险人群可操作空间,从而进行“全链条”打击治理,守护群众“钱袋子”。

诈骗分子在看人下菜碟,那么反诈手法也应对症下药。“防”的成本相对较低,实施得当也最有效。像AI奶奶黛西这种反诈创新手法,还可以更多样,应用更广泛。面对狡诈的诈骗分子,守护者也想尽一切办法。比如,西安高新区通过线上宣讲、线下宣传多种方式,提高人们的反诈意识;柞水县公安局民警在车站、广场帮助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安康铁路运输法院选取青少年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件,走进校园进行公开宣判。

总之,群众容易接受、反诈成效显著的方式方法都值得尝试。只有不断提升人们的识骗防骗能力,筑牢反诈“防火墙”,才能让电信诈骗无计可施、无处遁形。(作者:孙萍)

往期荐读

责 编 | 吉 洁 编 辑 | 马义超 来 源:根据网信陕西综合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