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12月24日文章,原题:技术工人短缺,中国通过新增高科技专业改善职业教育3年前,当18岁的夏田欣(音)第一次告诉家人她打算就读职业学校时,这一想法遭到祖父母的反对。正在北京一所职业学院就读的夏说,老一辈人大多认为职业学校专门招收坏学生或成绩不好的学生,好在她的父母较为开明。长期以来,许多中国家长并不待见职业学校。然而,在努力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之际,中国难以满足对蓝领技术工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官方预测,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
中国教育部12月12日更新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新增设数量为2021年以来最多。教育部表示,本次新增设的专业重点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面向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新增相关专业占比超过50%。新增专业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涵盖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应用技术和资源循环工程等领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人们对职业学院的看法发生了轻微转变,一些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而非攻读大学学位,这“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往往比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收入更高。尽管如此,那些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如今似乎变得更加乐观。一家中国招聘公司今年6月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国内蓝领人才需求持续攀升,与5年前相比,今年第一季度25岁以下蓝领岗位投递人数增长165%,38个重点城市蓝领职业平均招聘月薪增长35.8%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研究学院副教授顾永琦表示,如今经济发展不仅需要更多顶尖科学家,也需要更多模具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后者能将前者的科学发现转化为支撑现代社会运转的有用工具。他说,中国新增高科技职业教育专业是一项好策略,但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和薪水差距仍值得关注。
夏田欣认为,随着中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社会态度将随之转变:“有关院校致力于推出更多受社会推崇的实质性专业,人们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会有所减少。”(作者黄姿匀,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