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祖辈到吾辈,永不熄灭的尊严之光 作者:张妮

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乃至青春年华,再到而立之年,在这漫长的成长岁月里,爸爸最常说给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人活着要有尊严哩”。爸爸是一个有风骨有原则的人,这句话成了我的人生信条,普照着我前行的道路,也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尊严,这两个字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它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对人格独立的追求。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慢慢的发现爸爸的风骨除了源自他对自身的要求,还来另一半自于奶奶的耳濡目染。

奶奶是一个固执的人,虽大字不识几个,但她却有着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坚守的信条。再过半个月将迎来她84岁的寿辰,在我看来奶奶这么一大把年纪,儿女也孝顺,没有后顾之忧,应该颐养天年,有精力则带带重孙,没精力就和老伙伴们晒晒太阳也挺好的。

可奶奶则不然,她成日里非要把自己劳累的腰酸背疼不可,从早上起床就开始收拾好几个房间,收拾厨房,清扫院子;晒晒柴火,一天洗锅做饭不停歇。家里里里外外忙忙碌碌,还要跟着三岁半的大重孙遛弯,有时候还会被拉到马路边去看大卡车。她经常累地有时候眼窝凹陷面容憔悴不堪,直到扛不住才会爬上炕头躺一会儿。

我不知情倒也罢了,但凡我知道她因为干活腰腿疼之时,我那内心翻涌的说教则又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涌来,劈里啪啦对着奶奶一顿输出,电话里面说不通回娘家继续接着说,明知道奶奶比我还固执,却还是想作一番无谓的挣扎。

“婆,你八十多岁了,你还以为你年轻啊,你没事干躺一躺,晒晒太阳行不,你还能活多久,你还能吃多少饭,没有人逼着你干活,你干嘛没事找活干啊”?

“狗狗娃啊(天水方言,对晚辈的宠溺之称),我活一天就要吃三碗饭里,只吃饭不干活我脸往哪里放”?

“婆啊,你说的啥话,你现在老了,我爸爸养你是应该的,还有我爸爸妈妈啥时候有过这种想法,你不要一天胡想,没有人逼迫你干活,大家都想你健康幸福的度过晚年生活”。

“娃呦,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我活着也要有尊严的活着”。

我沉默良久,因为奶奶嘴里的“尊严”二字有所释怀。后来,我很少再去参与讨伐奶奶干活的事情,后来我打电话只会问奶奶身体是福安康,能做的就是买点止痛膏药、营养品、钙片、奶粉等,只要她活的坦荡,心里舒坦,身体的疼痛只是浮云,最起码她的精神是自在踏实丰盈的。

我毕业十余年,步入社会工作也有十年有余,自觉真诚而坦荡,不阿谀奉承也厌恶溜须拍马,看到那些令人作呕的狗腿子更是会干呕。可能别人觉得我是个愣头青,甚至是一根筋,不谙棱角分明地职场处事之道,可是我想说,我不屑于做舔狗,我是一个有风骨的人,绝不谄媚去迎合讨好任何人。我的脊梁永远都是不屈的,即便生活的风暴无情袭来,尊严也可以让我挺直腰杆,不轻易屈服。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之则死”,出自《孟子·告子上》,据《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虽说大丈夫能屈亦能伸,可是我还是敬重于黔敖的桀骜和骨气,宁死不愿食用嗟来之食。

或许很多人不仅不会敬仰此番行为,甚至还会嘲讽黔敖的傻气,觉得命和尊严肯定是命大于天。但是对于古人而言,尤其是有气节的有志气的人,尊严远远大于生命。不然,你看冯梦龙何如在《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里写道:“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在古代,气节尊严胜于一切,而在今天,有不少人为了升职加薪,对领导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曾见过一个同事,为了以防主管忘记吃药给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三个闹钟,从而时时提醒他吃药;她上班五年多,给主管洗了五年多的碗筷。人前对主管言听计从,私事上给他出谋划策,看起来是真朋友。可背后把主管骂的百无一用,一无是处,什么妈宝男、不讲卫生办公室都是臭脚味,很恶心怎么怎么滴。

还见过一个舔狗,在老板跟前说话从来没有直起过腰板,老板的朋友来了也是点头哈腰,像极了皇帝身边的男侍从。有一次老板的一个朋友,我实在不想侮辱“朋友”二字,暂且称之为“瀣”吧,他看上了一个员工,这个舔狗当时就在心里做好了盘算。那女员工好歹也是他的同事,他竟然跑去“牵线”,实则做的都是一些下流龌龊上不了台面的勾当,说来说去就是为了讨好老板,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为了利益,放弃了做人的尊严,无底线无原则无道德,是恬不知耻的行为。而我依然坚信,只有坚守尊严,始终怀揣着对尊严的敬畏,才能活得坦荡,活得有价值。我敬仰我的奶奶、爸爸,还有像黔敖一样的人,将尊严视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永不放弃对它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