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下令迁都长安,天下安定,革命胜利,功臣们也该享受一下果实了,但是,张良却关起门来,过起了隐居生活。

随着刘邦定都长安之后,张良在家沉迷学习仙家的导引吐纳之术,不吃谷食、闭门不出。

春江水暖鸭先知呀,跟在刘邦身边多年,张良怕是看出了什么。

你老板有什么动向,你看看他的亲信就知道了,这些人大概率就是你行动的风向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良在追随刘邦的时候,身体一直不是太好,经常生病。

所以,在刘邦一统天下之后,没什么事,张良更是不出门,在家隐居。

张良是怎么说的?

张良说:我们张家几代人辅佐韩王,后来韩国被秦国吞并,我耗尽家财,花费万金,为了报韩国之仇,对付强大的秦国。

刺杀秦皇帝嬴政,曾经引起天下震动。

如今我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做到了帝王师,又被封为食邑万户的侯爵,这已经是一个平民出身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理想了。

对我来说,我已经没有什么心愿了,我已经非常知足了,我希望从此远离人间琐事,追随仙人赤松子仙游去。

司马光非常推崇张良,特别在《资治通鉴》中引用了张良这一段话。

《资治通鉴》原文

张良素多病,从上入关,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司马光是怎么评价张良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

凡是有生命,就一定会有死亡。就好像有白天,就会有夜晚一样,这才是世界运行的规律。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能够超越这种规律生存的人。

所谓的神仙之说,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神话罢了。

但是,张良这么睿智通达的人,居然还要宣称要追随赤松子,必然有其特别的原因。

说明他具备高度的智慧。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功名是人人都所渴望的,也是作为臣子最难把握的处境。

就像汉高祖刘邦所称赞的人物,张良、韩信、萧何三个人杰,这三个人中,淮阴侯韩信被诛杀,萧何被打入大牢,这不都是到了巅峰的境界,而不知道追求停止的后果吗?

所以,张良借口追随赤松子,抛却人间事,把功名看成身外之物,置荣华利益而不顾,可以说是一种明哲保身之术。

张良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功成身退的榜样。

司马光非常推崇张良这种,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特别在《资治通鉴》中写了这一段评论。

《资治通鉴》原文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从刘邦定都长安之后,张良就知道,该退了,再不退怕是会卷入是非。

为什么张良会在这里,及早功成身退呢?

这时候,刘邦显然还没有对诸侯王动手。

不得不说,这就是张良的人生智慧。

而张良的这种反应,跟刘邦定都长安也有一定的关系。

咱们做一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