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即便是在我们现代人的意识里,都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三侠五义》和《万花楼》中,还有电视剧《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都有着这一代贤王的踪迹,他手持金锏,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简直就是一个正义与善良的化身,属实让人万分敬佩。
陈道明版的八贤王是我印象最深的。(本文由作者原创)
这些小说和电视剧里的八贤王,真实历史里对应的到底是谁呢?据明代小说家熊大木《北宋志传》中的阐述,"八贤王"是宋太祖的长子赵德昭。而在戏剧《贺后骂殿》中的“八贤王"则指的是宋太祖的第二子赵德芳。据这些人讲,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前,曾赐给八贤王金锏一把,令他专事诛杀朝中奸佞之臣,匡扶朝政。
这些是真的吗?那就让我们回到真实的历史里去看一看这位八贤王的真身和身世。
公元976年10月,宋太祖赵匡胤病重,宋皇后遂派遣亲信王继恩火速出宫召次子赵德芳前来候召,想要赵德芳在万一的情况下获得继承皇位的权利。
影视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本文由作者原创)
但是,宋皇后的这次打算最终落空了。原来,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光义早就觊觎帝位了,而宋皇后的亲信王继恩,其实早已被他收买。因此,当宋皇后派王继恩出去召赵德芳进宫时,王继恩去请的却是晋王府里的赵光义。
等到第二天早上,赵匡胤已经过世,正当宋皇后领着次子赵德芳赶到皇帝寝宫时,一切都已无力回天,母子二人只好跪倒在地,央求道:“我母子之命,皆托付于官家了。”而宋代的官家,即皇帝专有之名词,由是,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后来的宋太宗。也由于宋太宗得位不是很正,成为千古谜题,所以人们在想象力和一些似有若无的证据面前,提出了“烛影斧声”这样一个极具戏剧效果的未定之结论。
不管怎么样,宋太宗赵光义能坐上皇位,且不管他是否亲手谋害了自己的亲兄长,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得到皇位的过程肯定是不太干净的,否则,他大可以光明正大的召集所有人来聆听皇帝的亲口谕旨了,何苦还来那么一手呢?
影视剧中的宋太宗赵光义,这时候他还是晋王。(本文由作者原创)
皇位他赵光义已经得到,剩下的就是怎么巩固位子,清除异己势力了。异己势力是谁呢?说出来也是够残忍的,那就是他赵光义的亲侄子,兄长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以及他的亲弟弟秦王赵廷美,对这三个人,他一定要除之而后快。
但样子还是要做足的,举起屠刀之前,一定要先给自己挂上一块光明正大的牌匾,以示清白无暇。赵光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976年10月,宋太宗正式登基称帝,他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宋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及自己的三弟赵廷美加官进爵,以示亲近。不仅如此,他还称呼太祖和赵廷美的儿子、女儿为皇子、皇女,这点待遇和自己的子女毫无差别。立完牌坊后,就等出刀的机会出现了。
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个八贤王。(本文由作者原创)
不久之后发生了一件事,终于让宋太宗屡屡想要举起的屠刀找到了机会。
979年7月,统一中原的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他发誓要北征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无奈宋军实力不济,宋太宗自己都在高梁河之战中中箭受伤,宋军则毫无疑问的大败而归,为了封锁消息,宋太宗玩了一把失踪一天的游戏。不料,趁着这个机会,随军的太祖亲信将领石守信、刘遇等人居然动起了立太祖长子赵德昭(当时也在随征辽国)为帝的念头,可悲的是,这个消息最终被宋太宗知道了。
赵光义亲征辽国之前,就早有这种担心,所以他才把赵德昭带在身边,以便随时监视。不成想,自己才休息一天不见大臣,他们居然就要立别人为皇帝,这还了得,你要知道此时赵光义已经登上皇位四年之久了。
令宋太宗伤心的一场战役,高梁河之战,他的大腿中箭了。(本文由作者原创)
所以,即便是受伤严重,为了皇位的赵光义还是忍着剧痛提前出现在了宋军士兵们的面前,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可是,风波虽平,赵光义的心里却再也平静不起来了,他时刻需要担心自己的皇权旁落。
机会终于到来了。回到朝廷后的赵德昭也是年轻不懂事,他仗着自己的地位,第一时间向皇帝提出了封赏征讨“北汉”一众将领们的请求,可这在赵光义看来,这是典型的收买人心啊!于是,皇帝怒了,他对赵德昭说了句:“等你自己有权的时候,赏赐他们也不晚啊!”
听到皇帝叔叔的这句话后,赵德昭联想起之前北征辽国途中发生的事情,聪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所以回家之后用水果刀就那么自杀了,时年28岁。宋史里记载是这样的,但个人认为赵德昭作为先皇长子,这点抗压能力应该还是有的,被一句话吓死属实不太可能,那柄水果刀应该就是宋太宗派出去的人架上去的,所谓的自杀,不过是为尊者讳的一种说辞罢了。
身为皇长子,会被一句话吓死?(本文由作者原创)
赵德昭莫名其妙自杀的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981年3月(太平兴国六年),一向身体算好的太祖次子,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赵德芳,突然就病死在了自己的府邸之中,《宋史》里对他的死只记载了三个字,“寝疾薨”,意思是睡着觉就那么去了,毫无征兆。这话你要是放在一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家身上倒还可信,可是当年的赵德芳只有22岁,正是青春无限美好的时候,“寝疾薨”这三个字未免就有点太可笑了吧。
至此,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古典文学小说里大名鼎鼎的两位“八贤王”就此全部薨逝,大一点的“八贤王”赵德昭死在28岁的年龄上,小一点的“八贤王”赵德芳则更惨,他死的时候只有22岁而已。
至于宋太祖赵匡胤临终之前赐给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金锏的说法,由此也可以不攻自破,他们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证,哪里还有可能去进行如此高技术含量的操作呢?所谓的维护朝纲的金锏和“八贤王”,无非就是后世老百姓对以仁义治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的一种美好愿景罢了。
宋代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本文由作者原创)
宋太宗不仅对自己的侄子狠,对亲弟弟也狠。他在收拾完两个亲侄子后,又指挥宰相赵普等人替秦王赵廷美罗织罪名,收到相关奏议之后,宋太宗看都没细看,就忙不迭地下旨,将赵廷美一贬再贬,一路从秦王撸到了涪陵县公,并安排到湖北房县就藩。公元984年1月,被无限压制的赵廷美终因“忧悸成疾而卒”,时年也只有37岁。我都懒得去推理了,反正一个人要是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无非就是患上抑郁症了呗,你说是吧。
其实,历史上的赵光义还是很不错的,勇武的赵匡胤都没有得到的北汉,他得到了;一个文人出身的皇帝,居然敢身先士卒北征遥远的大辽,立誓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虽然最后失败了,自己还身负重伤,但这也表明了这个皇帝的勇气可嘉吧;他最主要的功绩还不在这,两宋320年的无上繁华,其实也是在宋太宗亲自定下的“文人治国”的理念下,才得以最终实现的,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巅峰两宋的基础,就是这个有些手脚不干净的皇帝打下的。
宋王朝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本文由作者原创)
只是,同样是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能力明显要强上许多,“玄武门之变”手脚不干净,那就做干净就是了,不仅在史书上删删改改,他还在自己日后的从政中不断挽救名声,创立光耀后世的盛世大唐,他也成为了千古一帝;而宋太宗能力明显有限,勇气可嘉但水平欠佳,手段狠辣但留下的污点太多,他的大宋虽然也繁华,但比起唐太宗的盛唐,除了文化上可以媲美,其他方面确实是有多远差多远。因此,心狠手辣的唐太宗是千古第一圣君,而同样狠辣的宋太宗却落得个不太好的名声,徒留千年遗憾。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抢皇位是可以的,但如果抢过来没能力做什么事,那就还不如不抢。只是啊,封建王朝两千年,只要有机会染指皇权,确实应该没有人能够理性、善良地加以拒绝吧。想到这,我也就有点原谅宋太宗了,毕竟,他做得虽然不是那么好,但应该也还算不错了吧,你觉得呢?
同样是太宗,唐太宗是圣贤,而宋太宗却很小人,问题是他们俩都谋害过亲人。(本文由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