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担任了国务总理并控制实权,成为北京政府的核心人物。正如孙中山所言:“袁世凯虽死,而袁世凯所遗留之制度,不随以俱死。”

对于掌握政权的北洋军阀而言,帝制固不可为,但没有国会制约的专制制度与帝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彼辈本反对共和之恶魔,专制主义下之俄鬼,其服从共和,特为大势所迫而然者”。

上台伊始,段祺瑞以"大总统遗令"宣布,依民国二年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时称"新约法",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称"旧约法"),黎元洪代行总统职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令一出,立即遭到在上海的国会议员、国民党及滇、桂军阀的通电反对。他们不反对黎元洪继任总统,但反对黎氏继任的法律依据"新约法"。因为承认"新约法",等于承认袁世凯封闭国会、废除"旧约法”及帝制自为是对的。

1916年6月25日,驻沪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等人通电指责:“今黎大总统虽已就职,北京政府仍依据袁氏擅改之《约法》,以遗令宣布,又岂能取信于天下,餍服人心",宣称"非俟恢复元年《约法》,国会开会,正式内阁成立后,北京海军部之命令,概不承受"。

6月29日,黎元洪明令:"宪法未定之前,仍遵行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之《临时约法》","其二年《大总统选举法》系宪法之一部,应仍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一度沸沸扬扬的"新旧约法"之争始告结束。设在广东的军务院便于7月14日撤销。南北又处于统一的状态。8月1日,停会达两年之久的国会重新开会。汤化龙、陈国祥当选为众议院正副议长,王家襄、王正廷当选为参议院正副议长。黎元洪补行了大总统誓礼。

9月初,国会追认段祺瑞为国务总理。10月底,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抓住时机,利用各种手段垄断中央权力,"视一国政权为彼北洋派之私产禁脔”。黎元洪名为总统,实被架空;冯国璋时为江苏督军,他怕丢失地盘,没有进京受职。所以,北京政府事实上由段祺瑞操纵实权。

段祺瑞任用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以段压黎,"黎氏名为总统,实同监印","所有军民大权,只许坐啸画诺,不容略持异同"。"国务会议以前议事无日程,会议以后无报告,发一令总统不知甚用意,任一官总统不知其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元洪并不甘心充当傀儡,时常以总统身份掣肘内阁。黎氏与段氏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时人以总统府和国务院代指黎、段,故有"府院之争"的称谓。

在国会中,府院势力也互不相让。1916年下半年,双方在各省省长任职程序上发生分歧。12月8日,两派议员为争夺讲台,竟演出“全武行”,拳脚相加,墨盒乱掷,椅子飞舞,闹出一场"将民国神圣尊严之议会竟为若辈暴民逞凶殴人之场所"的丑剧。

围绕中国是否对德宣战问题,"府院之争"渐趋白热化。

1917年初,"一战"激战犹酣。英、法、美等国都希望中国对德宣战以壮声势,与列强已有默契的日本,也积极支持中国参战。列强以战后中国可在和会中占一席之地、收回德国在中国的租界和废除中德不平等条约等条件游说北京政府。

3月3日,段祺瑞主持内阁会议通过了对德绝交案,但黎元洪和国会中多数议员持反对态度,黎元洪拒不签署。段祺瑞出走天津,以离职相威胁。几经妥协,3月14日,国会方才通过对德绝交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德绝交后,段氏又力促中国对德宣战。饱受军阀混战之苦的各阶层人士,群起抗议中国对德宣战。孙中山曾通电反对中国参战,呼吁严守中立,并电英首相阻止劝诱中国参战。上海商界联合会通电反对参战,各团体纷纷致电北京政府,形成了反对参战的强大浪潮。

为在这场名为参战、实为由谁主持参战并获得列强支持、进而扩大政治、军事势力的斗争中获胜,段祺瑞一意孤行,置全国的反对于不顾,祭出军人干政的法宝。

4月下旬,他借开军事会议为名,召集各省督军到京。4月25日,军事会议开幕。25个省区或军区的督军或代表一致在"赞成总理外交政策"的签名单上署名。

5月1日,国务会议讨论“宣战案”时,各省督军及代表20余人竟冲入会场,喧宾夺主地发言,要求无条件加入协约国并对德宣战,致使“宣战案”在国务会议上获得通过。10日,国会正式讨论“宣战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氏为制造“民意”,以数枚铜元至半块银元不等价格,雇来一批军人、警察、乞丐、杠夫和失业游民约2000人,配上早已准备好的衣服、旗帜、传单,组成所谓"陆海军人请愿团"“五族公民请愿团”、“政商学界请愿团”、“北京市民请愿团”等,将国会团圆住,威逼议员立即通过“宣战案”,并当场殴伤议员十余人。议员出于义愤当即宣布停会。非皖系国务员也相继辞职,段内阁发生崩溃。

12日,国务院举行例会时,只有段氏一人出席。19日,国会议决“对德宣战案”缓议,并请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23日,黎元洪下令罢免段祺瑞。段氏避走天津。

段氏离京后,各地的皖系军人群起攻击北京政府。29日,安徽督军倪嗣冲、河南督军赵倜、浙江督军杨善德宣布脱离中央;接着,奉天督军张作霖、山东督军张怀芝、福建督军李厚基、陕西督军陈树藩、直隶督军曹锟等相继宣告本省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日,宣称"独立"的各省督军在天津成立军务参谋处,以雷震春为总参谋,声言"出师各省,意在巩固共和国体",实则策划以武力倒黎。一时间,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黎元洪无奈,只得急调驻扎徐州的长江巡阅使张勋“迅速来京,共商国是”。

张勋(1854——1923),字绍轩,江西奉新县人,1911年任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及南洋大臣,民国后曾任江苏都督,时任长江巡阅使。张勋不是北洋军的嫡系,却是一个时刻梦想“拨乱世而返之正”的清廷复辟狂。他“素以忠勇自命,隐然有复辟之志”,民国后仍然拒不剪辫,时称“辫帅”;其部下将士多不剪发,人称“辫子军”。

当“府院之争”不可开交时,张勋即向黎元洪表示,“段氏不去,国家不安,总统英断,实所赞同”,诱黎元洪邀其进京做“调解”,为其复辟清廷寻求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7日,张勋应召率部5000人由徐州赶奔北京。8日抵达天津后,张勋突然向黎元洪提出“调停”条件,限3日内解散国会。9日,张勋下令所部进京示威,自己却在天津静观其变。黎元洪此时进退两难,只好答应张勋条件。

14日,张勋由天津抵京,立即以北京政府的裁决者姿态电劝各省取消独立,黎元洪则被逼离职避入日本使馆。

7月1日,张勋、康有为从故宫中将11岁的废帝溥仪拥出。张勋身着蟒袍,率文武百官300多人涌进清宫,跪请“复辟”。于是,溥仪发布“复辟登极诏"及若干道"上谕",易五色旗为龙旗,任命伪官,通电劝告各省响应复辟。张勋自命为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及北洋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北京城内的清朝遗老遗少额手相庆,纷纷争购朝冠朝靴,早已用来装殓死尸的花衣蟒袍竟涨至120余元一套;街上时见头带假辫及红顶花翎之人招摇过市。

张勋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对。北京十几家报刊停刊以示抗议。各地纷纷通电,无不“口诛笔伐,痛斥叛国”。孙中山等人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并制定了兴师北伐、"扫穴犁庭"的军事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3日,避走天津的段祺瑞见时机已到,在天津马厂举兵讨伐张勋,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攻打北京。6日,冯国璋在南京宣布就任代理大总统职,组成“讨逆军”从卢沟桥、丰台方向攻打北京。

张勋兵力过弱,在段、冯两面夹攻下一触即溃。7日,段氏派飞机轰炸紫禁城。12日,段祺瑞军攻入北京,溥仪再次退位,逃入英国使馆避祸。张勋部纷纷投降,张勋则避走荷兰使馆。1923年9月,张勋病死天津。

张勋复辟仅仅12天,就宣告失败。这一事实,昭示了中国社会民主共和潮流的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