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校长想将爱女嫁给周总理,被拒后做了一件事,总理感激不已
笙箫起落
2024-12-24 09:57山东
1925年8月8日,周总理与邓颖超在组织的见证下迈入婚姻的殿堂,此后,二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
其实在还没有与邓颖超相遇时,南开校长严修曾主动提出,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周总理,但周总理最终予以婉拒。
没想到,严修非但没有生气,还为周总理做了一件事,令周总理毕生感激不已。
那么,严修为何想将女儿嫁给周总理?周总理为何拒绝?后来,严修到底为周总理做了什么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与邓颖超可谓是天作之合、神仙眷侣,然而,二人在一起之初,很多人都并不看好。
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便提到,每次给学生上课,她都要讲到一个名为《夫妻恩爱,志同道合》的主题来详细讲述周总理夫妇的故事。
“因为很多人觉得好像从外貌上看,他们俩不是很般配……”
少年时代,周总理便风度翩翩、面容俊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国内进步青年中间的风云人物,欣赏、仰慕他的人比比皆是。
邓颖超虽然也才华横溢,但仅从长相来说,并不特别突出。
因此,一些人不免猜测,周总理选择与邓颖超在一起,一定是看上了她过人的家庭背景。
事实上,邓颖超祖上的确曾经阔绰,但到了姥爷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
而邓颖超的父亲还被发配充军,在途中病逝,家里只剩下母女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可见,周总理与邓颖超结婚,绝非贪图她的钱财、身份,但在南开中学就读期间,确实有一个这样的“机会”摆在眼前。
我们不妨从头开始说起。
周总理生于江苏淮安的一个“绍兴师爷”家庭,在家人的有意培养下,他自幼熟读经典,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基。
12岁那年,周总理随伯父前往奉天读书,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东北更是列强们激烈争夺的焦点。
1904年的日俄战争,令数十万国人惨遭浩劫,1910年,日本又吞并朝鲜,中国更是陷入极度危险之中。
正因如此,年纪轻轻的周总理,开始思索报国之道,还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
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在座学生为何读书,周总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
抱着崇高的理想,周总理认真研习国文、算术、英文、历史等十多门功课,在校内成绩名列前茅。
1913年,因四伯父周贻赓工作变动,周总理便跟随他南下,来到了天津。
为了让周总理能够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周贻赓精挑细选,最终决定让周总理报考南开学校。
考入南开,艰难求学
南开中学是当时天津最热门的新式学堂。
作为一座成立不到十年的学校,南开中学之所以如此出名,一来,是由于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先进,二来,则是学校创始人严修本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严修,字范孙,早年受私塾教育,饱读经籍,后中进士,入清朝翰林院任职,一度官至学部侍郎,掌管全国教育。
和晚清大多数昏庸无能的官员不同,严修眼界开阔、锐意改革,致力于中国教育现代化,主张育才救国、兴学图强。
1904年,他正式创办南开学校,以学风浓厚、思想进步闻名,严修本人也被人称颂为“经师兼为人师”,“二百年无此文宗”。
此外,南开学校的另一个创办人乃是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的张伯苓,他曾在北洋水师学堂毕业,见国家动荡,便立志办学报国。
张伯苓还有著名的“爱国三问”,即“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作为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周总理对南开中学的理念推崇备至,于是,在四伯父推荐后,他很快准备起了入学考试。
当时,南开中学的考试科目是英文、国文和算学,周总理便立即前往大泽英文、算学补习学校补习功课。
在8月中旬的考试中,周总理以优异的成绩被南开中学录取,编入己三班(后改为了二班)。
由于伯父工资微薄,无法覆盖学费、生活费,周总理便利用假日与课余时间,为学校刻蜡版、抄讲义,换取一些膳食费。
为了省钱,周总理经常去校外一处豆腐坊买便宜豆腐充饥,穿着就更加简单了,每天都穿着同一套校服,周日洗好后连夜烘干,下周一接着穿。
据南开学校的官方资料记载,周总理“君家贫,处境最艰,学费时不济”,只能靠着节衣缩食维持学业。
然而,即便如此,周总理还是勤奋苦读,在校内保持着极为优异的成绩。
校内表现突出,引发严修关注
1914年12月,周总理在南开学校“国文传观”比赛中获得第二名,从此在校内小有名气。
次年3月份,他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算术比赛,成绩优异,所在班级更是取得了全校总分第一的佳绩。
不仅如此,在学习之余,周总理还不忘提升体魄,在校内的“野跑大赛”中,也拿到了“优胜奖”。
正因如此,周总理的名字逐渐被校长严修留意到,见这名少年才华横溢,却被贫寒家境所困。
严修索性打破惯例,推举周总理为“免费生”,免除了他一切的学费、杂费,还为他推荐勤工俭学的工作,以补贴家用。
周总理也没有让严修失望,除了学习,他也积极响应严修号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1915年9月,周总理与班上同学联合创办了敬业乐群会。
一开始会员仅有20余人,为了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周总理又主编了《敬业》杂志,用以宣传社团、弘扬爱国思想。
《敬业》创刊之初,敬业乐群会的会员们都希望请名人题词,但苦于没有门路,就在这时,周总理挺身而出,直奔严修府上,请其为杂志题词。
要知道,严修乃是学术名流,严府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青年学生便敢贸然前来拜访,实在是需要过人的勇气。
令众人没想到的是,简单翻阅了《敬业》上的文章后,严修欣然应允,“周来,即书之”。
自此,《敬业》杂志风靡天津,敬业乐群会也迅速扩充,会员由20多人发展到280余人,占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不仅如此,会员包罗万象,既有高年级学生,也有刚考进来的新生,甚至连教师、校外人士都主动入会,其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1916年春,南开学校举办校级作文大赛,每班选出5名代表参赛,为求公正,文章写完后立即放入档案袋中密封,由严修亲自参与评选。
严修逐一翻阅文章时,还是不甚满意,他不禁眉头紧锁,迟迟找不到佳作,直到翻开一篇名为《诚能动物论》的文章时,严修突然被其深深吸引。
他强调指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崇诚信,弃诈伪,文章洋洋洒洒、笔力雄劲,堪称佳作。
读罢,严修心中已然敲定了这次比赛的获胜者,当揭开档案袋遮挡的姓名,“周恩来”三字映入眼帘,严修既觉惊讶,又认为是意料之中。
后来,严修还特意为他颁发了一面写着“含英咀华”的旗帜。
严修主动联姻,遭到总理婉拒
自那以后,严修对周总理愈发关注,对他过人的才华、沉着内秀的性格也是欣赏不已,想将自己最钟爱的小女儿许配给他,让自己的大儿子严智崇去留意一下。
严智崇也曾从北京写信向严修表示,“周恩来之为人,男早已留心,私以为可以为六妹(严智安)议婚,但未曾向一人言之耳。”
然而,对于这个其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机会,周总理却没有接受,在经过认真考虑后,他果断地拒绝了这一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