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晓娟,今年三十五岁,嫁到城里已经快八年了。老公张军是个老实人,虽然家境普通,但日子过得还算平稳。我们有个五岁的女儿小彤,活泼可爱,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虽然不富裕,却也温馨。唯一让我心里过不去的,就是我娘家的事,尤其是我妈对我的态度。

我们老家是个县城下的村子,我爸走得早,家里就剩我妈和我弟陈晓峰。爸在世的时候,家里日子还过得去,但他一走,我妈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晓峰身上。说白了,家里的条件一般,她觉得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早晚要嫁人,家里的一切自然都得留给儿子。

小时候,我就习惯了什么都让着晓峰。吃好的,他先吃;买新衣服,先给他买。那时候我还小,也不觉得委屈,只觉得弟弟小,妈疼他是应该的。可后来我长大了,慢慢发现,我妈的那份偏心已经不是“疼弟弟”那么简单了。尤其是我嫁人之后,她的心里就更没有我这个女儿了。

事情的爆发,是从老家的拆迁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年前,老家那片村子赶上拆迁,听说赔偿得挺不错。拆迁补偿包括一套安置房,还有一大笔补偿款。那时候,我在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还挺高兴,觉得这回妈的日子也能宽裕些了。

我本以为妈会拿着补偿款好好养老,或者安置房留一套给自己住,另一套给我和晓峰平分些。毕竟,我虽然嫁出去了,但家里当初的活也没少干,哪次家里有困难我不是第一个伸手帮忙?可没想到,这件事的结果让我寒透了心。

一个月后,我无意间从村里的邻居嘴里听到消息,说安置房和补偿款,全都归我弟了。我妈还一脸骄傲地跟人说:“房子和钱当然是给儿子的,女儿早嫁出去了,有婆家养着呢,这家底当然得给晓峰!”

我当时气得脸都白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合着我这个女儿就是白养的?娘家一点都不念我好,难道我就真的是“外人”了吗?

我忍了好几天,最后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跑回老家想问个清楚。到家时,我妈正和晓峰在厨房吃饭,桌上摆满了菜,气氛倒是其乐融融。

我一进门,连寒暄都省了,开口就问:“妈,你把钱和房子都给了弟弟,你觉得合适吗?他一个快三十的人,工作没找着正经的,整天在家窝着。拆迁的事也是天上掉馅饼砸他头上,他顶什么梁,柱什么?反倒是我,从小到大帮着家里干活儿,供你们,你一句都不提!现在有好事了,全让他拿走,我算什么?”

我妈被我呛得脸一黑,抬高了声音:“你这丫头怎么说话呢?家里就这么点东西,你弟当然得拿走!女儿嫁出去就泼出去的水,别指望娘家养着你!再说了,平时你娘家有什么事,你不是也搭把手帮帮忙吗?这会儿跟我计较起这些来了?”

晓峰听到这话也插嘴了,懒懒地说:“姐,房子和钱本来就是给我的,你计较这些做什么?再说了,你以后能继承婆家的东西,我呢?我只有这一点家底,你还跟我抢?”

我看着他们俩,简直气得发抖:“晓峰,你真好意思说!家里多少次帮你擦屁股,我和张军贴了多少钱给妈,你心里有数吗?房子和钱我可以不要,但你们要这么理直气壮地把我当外人,我还真想明白了!”

我妈见我气成这样,不但没松口,反而冷笑了一声:“你要不高兴,这事儿也没办法。要不你别来了,我还少操点心。”

这话一下戳中了我的心窝子,寒凉透骨。

回到家,我彻夜难眠,心里一边难过一边生气。第二天一早,我给张军提了一个决定:“以后,我妈的事你别掺和了。养老、治病、过日子,她不是觉得晓峰是顶梁柱吗?那她的后半辈子就让顶梁柱负责吧!”

张军一听,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晓娟,这样会不会太绝情了?她毕竟是你妈。”

我冷冷地笑了笑:“是啊,可她眼里只有她的儿子,她的顶梁柱。既然她什么都给晓峰,那她的事,我也该学会撒手了。别让我出钱出力,还换不来一句好。”

后来,村里有人来找过我,说我妈身体不好,最近经常感冒。晓峰工作不稳定,家里又没钱,问我能不能帮衬点。我听完只是笑了笑:“有困难,让她找她的儿子吧。我这个外人,帮不了。”

这句话传到我妈耳朵里,她气得在电话里骂了我一通,说我不孝。我冷静地回了一句:“妈,您让我养老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之前拆迁的事呢?您不是说家里东西都该给晓峰吗?那您养老,也该是晓峰的责任。”

电话那头顿时沉默了。后来,她再也没找过我。我知道,自己这个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狠心,但我为娘家掏了这么多年心,最终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冷落。与其继续委屈自己,不如放手,让她自己扛起选择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