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小北想给大家推荐一本虽然小众但极其实用的好书!

自从2017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已经畅销了数十万册,这就是《十二天突破英汉互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似意外的出圈和爆火,其实还是凭借易懂且实用的内容。作者武峰老师从2008年就开始讲授英语翻译课程,相关内容在网上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学者,拥有多年翻译课程的教学经验。

这本书正是武峰老师20多年翻译实践及教学的经验总结 ,被读者公认为英汉翻译的入门学习宝书!学长学姐们口口相传的良心之作!

武哥~我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啦~看您的十二天入的翻译的门,非常认同您说的“翻译就是要多背、多记、多练习,不要整那些虚的”所以我决定再看一下十二天。

很喜欢武峰老师,讲课生动有趣,他的书并不像其他书那样讲太多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反而比较贴近学生,内容浅显易懂,难得的一本好书,买来备战专八,以后也会很有用。

这本书是看到一个姐姐推荐才买的,到手后果然没让我失望,有的人说简单了些,但其实都是很实在的知识点,翻译还是重在实践,好好学起来!

1

从“断句”到“流程”

一本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翻译书

武峰老师是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曾经从事翻译,也在政府部门做过外事翻译。然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还是始终以读者为本,尤其是为初学者提供了友好且实用的翻译指导。

他深知很多初学者在翻译学习中被复杂的理论和专业术语吓退,比如“找主干”这样看似基础的步骤,对词汇积累不足、语法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往往无从下手,反而打击了学习热情。

为了避免学生陷入这种困境,他提出了更简单、更有效的“断句”方法,帮助初学者快速打开翻译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本书并不仅仅停留在技巧表面,它深入到翻译的核心问题——“流程”。翻译并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转化为目标语言,而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是理解、组织和表达的完整链条。

书中通过细致的讲解和范例,把翻译的思考过程完整展现给读者,从如何分析句子到如何选择最恰当的词汇,再到如何与经典译文对比学习,层层深入,让读者不仅知道“怎么翻译”,还理解“为什么这样翻译”。

武峰老师认为,翻译教学的根本在于帮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与其让初学者盲目追求“自己创造译文”,不如借鉴张培基、许渊冲等翻译大师的经典译作,从中汲取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再通过系统化的练习逐步提升能力。

为此,这本书的例句精选了翻译大家的经典译文,这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路径,让翻译学习回归到实践与成长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多年翻译的授课课程中,精选出最典型的学习例句,中英译文大多编选自公认的大师译作。

对于读者而言,这本书摒弃了高高在上的教学视角,而是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从零基础到逐步迈向卓越。

2

“325110”的秘诀

一本书把翻译精髓倾囊相授

英汉互译看似只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实则充满各种挑战。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常常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初学者在翻译中往往会遇到“看得懂却译不好”的困境。

针对这些难点,武峰老师从多年的翻译和教学经验出发,在这本蓝皮书中精心总结了“325110”的核心精髓,提供了系统且实操性强的解决方案。

向上滑动查收“325110”秘诀

3——三大差异。

中文善于用短句,且用逗号隔开;英文善于用长句,不善用标点。中文善于用动词,属于动态性语言;英文善于用名词,属于静态性语言。中文是意合式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连词比较少;英文是形合式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连词较多。

2—— 两个步骤。

1.英译汉的主要步骤:第一步断句,第二步翻译,第三步重读译文。

2.汉译英的主要步骤:第一步分析生动连,第二步翻译,第三步重读译文。

5—— 五大规律。

1.谓语动词的过渡(英译汉时常用)。在英译汉时,若出现了前后两个动词,而且直译时不通顺,这时可以只翻译强势动词,而不翻译弱势动词。

2.抽象名词的翻译(英译汉时常用)。我们一般认为在介词之前和冠词之后的名词是抽象名词,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名词。在英译汉时,我们通常会用到两种方法:一是如果这个名词有动词词根,我们就把它翻译为动词;二是如果这个名词没有动词词根,我们就增一个动词。

3.增词与减词(英汉互译都有使用)。从英译汉的角度来说,有四种增词的方法。一是增评论性词,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二是增对象词或范围词;三是增范畴词;四是增动词,增动词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宾语前缺少动词,所以增动词,这称为“自然增词法”;另一种是抽象名词的增词,这称为“人为增词法”。

4.谓语动词的层次性(汉译英时使用)。这个规律是用于汉译英的,因为中文是动态性语言,动词较多。我们在汉译英时需要在很多动词当中找到哪个动词是主要的,哪个动词是次要的。我们把最主要的动词作为核心谓语,把次要的动词作为非谓语动词或是从句,再次要的动词作为介词,最不重要的动词不翻译。当然,我们在判断这些动词哪一个更重要的时候比较困难,因为这需要先准确判断句子之间和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5.谓语动词的分堆和分层(汉译英时使用)。中文里常常出现多个短句聚集的句型,我们一方面需要考虑这些短句里动词之间的关系,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哪一个是其次重要的,哪一个又是最不重要的,这个过程称为谓语动词的层次性,也就是分层。

1——一个原则 。

“一个原则”是指“偏正结构和主谓结构的互换”(英汉互译都有使用)。在英汉互译时,为了让句子更加通顺,可以将主谓结构翻译为偏正短语,也可以将偏正短语翻译为主谓结构,这个方法是为了让句子更加通顺,而不是必须使用!

10——十种译法 。

1.定语从句的翻译。定语从句按照“短前长后”的原则进行翻译,一般来说有三种译法,即前置、后置和句首译法。另外还要注意定语从句的“循环套用”和“并列套用”两种特殊情况。

2.非谓语动词的翻译。如果非谓语动词在一个句子的最前面,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主语;如果非谓语动词在一个名词的后面,我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定语从句,按照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即可,当然也有可能是伴随状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被动语态的翻译。翻译时可用四种方法来避免“被”在中文里出现:一是“被动语态变成主动语态”,这种方法常用于没有宾语的被动语态的翻译;二是找“被”的替代词,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受到”“遭到”“为……所”等来代替“被”;三是在科技文献中,我们用“可以”来代替“被”;四是“有被不用被”的译法。

4.英文中代词的译法。一般来说,英文中代词的翻译遵循两点:一是代词指明要点;二是代词的翻译要不抽象,不具体。

5.英文中形容词和副词的译法。英文中形容词和副词的翻译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用形容词和副词的延伸含义,一般不用其原意;二是形容词和副词相互转换(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同源词);三是长的形容词和副词,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单独翻译为一个短句。

6.事实与评论的关系。一般来说,中文先说事实,后评论;英文先评论,后说事实。

7.中文里的双动词结构。一个句子中若有多个动词,建议分成一句中只含有两个动词的句式结构。双动词的翻译可以使用并列、伴随和下沉的译法。

8.中文里换主语的问题。汉译英换主语时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偏正短语取“偏”做主语,然后想办法处理“正”;二是在中文句子中找到“隐藏主语”;三是用被动语态的方法来翻译无主语的句子,这时会用到“就近原则”。

9.中文四字短语的翻译。三种类型:一是 AABB型,只翻译 AB;二是 ABA′B′型,只翻译 AB或 A′B′;三是 ABCD型,需要用解释的方式进行翻译。

10.有中国特色词汇的译法。直译法;用增词的方法来进行解释;在页面的底部用脚注的方式解释句子中不容易理解的部分。

三大差异入手,明确中英文在句式、用词上的根本区别,帮助译者建立语言意识;两个步骤则为翻译过程提供了清晰路径:英译汉需要断句、翻译、重读译文;汉译英则需分析、翻译、重读,帮助译者从结构到细节逐步优化。

五大规律进一步深化了翻译技巧,比如英译汉时针对谓语动词的过渡处理,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动词,或者增词减词来让译文更贴切自然;而汉译英时则需对多动词句型进行分堆分层,明确主要和次要动词的处理逻辑。

这确是四本小小的不平凡的书,鲁迅从长妈妈的手里,连带着她的那一份无比深厚的情意接受了过来。

:These are four outstanding books and Lu Xun took it from Chang Mama and took it with deep love.

:The book was indeed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Lu Xun received it from Mama Chang’s hands along with her incomparably deep affection for him.(参考张培基译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一个原则,即主谓结构和偏正结构的互换,打破了僵化翻译的局限,确保句子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十种译法则涵盖了从定语从句的“短前长后”翻译原则,到被动语态的“巧用主动语态”,以及中文四字短语和中国特色词汇的处理技巧等,兼具理论指导和实操性。

The land cracked and the springs dried up and the cattle listlessly nibbles dry twigs.

:土地裂了,春天干了,牛群也无聊地啃着干树枝。

:土地龟裂,泉水干涸,牛群也无精打采地啃着干树枝。(参考庄绎传编著《英汉翻译教程》)

这本书针对英汉翻译的核心问题,不仅帮助读者掌握方法论,更通过丰富的练习和详细解析,手把手带领学习者迈过翻译学习中的难关。

如果你也曾为翻译无从下手或力不从心,这本书将是你的良师益友。

3

独家心得体会

在这里真正理解翻译的本质

武峰老师始终强调,翻译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机械地堆叠理论或孤立地追求技巧,而在于帮助学习者理解翻译的本质,理清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比如他反复强调,断句只是一个形式,真正的翻译核心在于“思维的流程”。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理解—组织—表达”的完整思考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书里,他力求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如何拆解句子结构?如何选择最准确的词汇?为什么要增词或减词?大师们的译文为何更贴切?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实际上构成了翻译思维的根基。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套书并不局限于技巧层面,它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翻译思维”与“批判性理解能力”。武峰老师始终强调,翻译学习的过程,就像填一座大坑,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反思、改正,才能逐步填满这座“语言与文化”之间的鸿沟

武峰老师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因此,在这套书中,他将经典翻译大师们的经验与自己的心得有机结合,力图为读者铺设一条系统、科学的翻译成长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馨贴士:书中的每个Tips都源于武哥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于语言学习的感悟。

从经典译文的模仿学习,到个人译文的实践锤炼,再到翻译思维的不断深化,这套书不仅是一套翻译工具书,更是一位始终陪伴在读者身边的良师益友。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套书是打开翻译世界的钥匙;对于进阶学习者而言,它提供了更加精细、深入的思考路径;而对于教师和实践者而言,这套书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和教学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之前看过武峰老师的书吗?

你还有什么小众但实用的好书推荐!

在留言区展开来说说吧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此书

十二天突破英汉互译

武峰 编著

武峰老师20多年的翻译实践与教学的经验

助力你轻松突破英汉翻译

-End-

观点资料来源:

《十二天突破英汉互译》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踢开英语翻译绊脚石

随手传递学习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