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衡量收入水平可用的数据不多,一部分由官方机构发布,另一类由第三方机构发布,但通常是招聘平台。
第三方数据的覆盖范围通常仅限于线上招聘的岗位,类似清洁工、保安等收入水平更低的岗位,大多不纳入统计范围,所以得到的数据,通常会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收入。
官方的数据有三大类,统计方法区别很大。
第一类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代表,用所有劳动者的报酬,除以就业人数得到。但灵活就业者、个体户等不在统计范围内。
第二类基于调查得到,比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包含了所有劳动者,同时没有工作的老人小孩也被纳入了统计范围,
第三类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收入,叫”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大多由省级人社部门发布,通常两年或三年调整一次。
我们基于全国各地的最新数据,整理过法定最低工资的分布情况,数据显示,如果你当地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达到2400元/月,就超过了全国96%的区县市。
基于这个数据,我们也得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法定最低工资的比例,数据显示,当地法定最低工资,大多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2倍。
有网友问,能将法定最低工资,与人均GDP进行对比吗?答案是可以的,全国337座地级行政区的数据,分布如下所示。
当然,上述图表中部分城市没有公布本地的常住人口数据,所以采用户籍人口数据。还有一些,连户籍人口都不公布,所以标注为数据缺失。
从数据看,最低的临夏、玉树两州,人均GDP是法定最低工资的0.8倍-0.9倍,即按照当地法定最低算,五天八小时获取的劳动报酬 ,比人均GDP还要高。
最高的达到11倍,由于当地以能源为主,数据参考价值不大。
但以珠海、榆林为代表的城市,人均GDP达到了法定最低工资的7倍以上,显然法定最低工资标准需要及时调整。
类似的情况,还有深圳、北京。当然,北京的法定最低工资,是扣除了五险一金的,所以如果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来看,比例应该在6倍以以内。
深圳为6.9倍,是主要城市中最高的,考虑到深圳已经三年没调整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了,现在调整很有必要。
广州和上海的情况稍好一些,在6倍左右。
从分布看,全国有179座城市,分布在2倍-4倍区间,属于最具典型意义的人均GDP与法定最低工资之比。
在另一个账号里,我们提到:通过制度调节工资标准,是财富回流到穷人、从而促进内需的非常有效方法。
或许,是时候通过税收补贴的方式,推动地方积极调整法定最低工资,让我们只工作五天八小时,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这才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核心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