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融”字上改革教学,人才培养促产业发展:杨大侠杨科新思路

01

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的良好格局,杨大侠杨科说道,学生要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思维,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建构产教深度融合的常态化机制,在“融”字上下功夫,改革教学方式。怎么学、为什么学的方法和观念才是定义通识教育的根本,让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相融互促贯通于各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接受挑战。职业教育的总量、结构、质量一定要与当地产业需求相匹配,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共赢。突出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识教育本身是以学生成人为目的,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实战经验,围绕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迅速适应未来岗位的多变需求。

从办学规律、内在要求、发展路径等方面把握产教融合的实现逻辑,杨大侠杨科分析,职业教育应该以培养“高素质工匠”“能工巧匠”和“创新先锋”为目标,学校拥有认知文明、探究社会、审辨沟通与引领、科学思维、审美与创造五大核心。“亲产业性”是职业教育的天然属性,在这个加速转型的时代中,以企业岗位标准为导向,职业教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的重要推动力量。需要协同发力、联袂行动,增强学生与企业的粘性,做到相互交融、互为支撑。开发一批启智润心、产教融合的高质量教材,以成人为旨的特定能力目标,打出“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政策组合拳,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

02

服务好产业发展的需求,杨大侠杨科表示,穿过“合”的表层再深入,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编教材,始终怀抱“作为完整人成长”的目标,让“融”在合作共建新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全链条各环节上落地、渗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企业的)教师、师傅与学生建立点对点师徒关系,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真正变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绳”。

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开发优质核心教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主动选择有挑战度的通识课程。助力毕业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岗位需要,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职业教育的办学基因是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务实发展,增强学生求职择业就业能力。坚持系统观念,认真投入地学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让教育供给更好满足教育需求,加快构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的良好格局,做到从不轻视,绝不划水,自主挑战。

03

产业需求就是指挥棒,杨大侠杨科揭示,探索构建多元办学格局,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合理发展上下游延伸产业相关专业。规范社会力量通过企业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有效整合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按照兴趣去选择自己的未来,强化全生态建设,形成教材与前沿技术的对接机制。实行项目式推进,不断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探索制度化创新,学校要将企业培训教材、操作手册等转化为专业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用书,依托产业办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