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这是国民党军史对胡琏的12字评价。
蒋军中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胡琏算不上国民党军中最能打的将领,但是绝对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将领。
他麾下的十八军——国民党的五大王牌部队,被称为“吃人部队”。
胡琏戎马一生,参加过北伐,也参加过军阀混战,曾经在石碑要塞上与日寇浴血奋战,也曾经在淮海战场上与粟裕“斗法”;孤悬台湾岛外的金门是他“建功立业”的福地,也成了他不堪回首的伤心处。终其一生,没有踏入大陆一步。
而就是这样一位素有:“军狐”之称的胡琏,在他晚年在台湾地区研究史学资料,却对粟裕相关的事迹总是避而不谈,甚至避免提起粟裕这两个字。
作为国军一级上将,胡琏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他“如狐猛如虎”然而,这样一位悍将谋才直到临终前,竟始终对一个人耿耿于怀,畏惧、排斥对方到晚年连那个名字都不敢提及:粟裕。
粟裕
这一点不禁令人遐想,胡琏与粟裕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以至于让他连对手的名字都不敢提及?
抗日战争,一战成名
1943年春,日寇纠集10万重兵,悍然发动鄂西会战。剑指“川鄂咽喉”湖北宜昌,企图沿着长江向上游进攻。
同年5月,日军39师团主力兵临石碑,扬言要在数日内攻入重庆。吓得不轻的蒋介石发来电令“务必死守”。
而彼时负责守卫石碑的,正是胡琏和他统帅的国军第11师。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军人的血性不允许他退缩半步。然而,他也深知此战凶多吉少,于是令全师官兵提前写下诀别信。
战争打响前夕,胡琏还特意率领登上凤凰山,祭拜天地:
“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
显而易见,石碑这一站,胡琏早已做好了,与日本鬼子决一死的准备。正如陈诚问他“守住要塞有无把握”之时,他的回答一样: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5月26日,在胡琏的指挥下,国军11师非但成功坚守石碑七天七夜之久,还全歼敌军,大获全胜,这次的战斗也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就这样,胡琏一战成名,迅速成为了国军内部炙手可热的将领。
胡琏
在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曾多次告诫中原和华战场上的刘伯承、粟裕对胡琏要多加提防。
而粟裕也称胡琏为“悍将谋才”,是在华东战场上,胡琏是粟裕少有的敌手。
同大多数国民军官一样,胡琏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名将,作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毕业生,也一届时名将如云。
除了胡琏外,林彪,谢晋元,张灵甫,唐天际,袁国平,刘志丹,伍中豪等都是这一期毕业。胡琏军校毕业就直接参加了北伐上了战场。
陈诚升任第十八军军长,将胡琏调到了第十一师。
胡琏之后加入了国民党的五大王牌部队之一——“土木系”,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胡琏是这个军的八大金刚之一。
这一步的迈出,也为他在抗战胜利后频繁遭遇粟裕埋下伏笔。
陈诚
遭遇“克星”
在正面遭遇粟裕之前,胡琏曾在宿北战役中,侧面见识过粟裕的厉害。
1946年的宿北战役,虽然胡琏和粟裕并没有直接对上,可是也只差一点了。
胡琏由于天生的性格谨慎,因而行路时小心再小心,他的好队友戴之奇却狂妄自大,行军比较冒进,因而中了粟裕的圈套,被“包饺子”。
戴之奇
在徐州国民党作战指挥部中,最高长官薛岳叮嘱戴之奇和胡琏道:“两位师长一定要精诚团结,密切合作。”
然而在随后的商议中,胡琏和戴之奇就发生了冲突。
胡琏对陈粟大军持保守态度,表现得比较沉稳。而戴之奇却认为胡琏疑心太重,并对其嘲讽了几句。
结果就在他们向沐阳进发的时候,粟裕便指挥部队杀到,解放军很快将两支军队分割开,并咬死戴之奇部队一顿猛攻。
戴之奇逐渐抵抗不住,打电话向胡琏求援:“老兄,你大人有大量,赶快救兄弟一把!”
而胡琏嘴上说着:”老弟坚持片刻,我很快就到!但放下电话就恶狠狠说道:“我说的话你不听,你去求蒋委员长救你吧!”
经此一战,胡琏顺势彻底见识到了解放军的战斗力,也令他不经胆寒。
戴之奇彻底失败后,胡琏生怕粟裕将矛头对准自己,根本没有上场,直接摇起了白旗,马上率军撤回宿迁。
可是人越怕什么,从来就是越来什么。“恐粟”的胡琏,竟数次在战场上遭遇了粟裕。
屡战屡败,留下阴影
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优秀将领,一次挫败自然不算什么。
真正给胡琏留下心理阴影的,是他在同一个坑,跌倒了四次。
粟裕
1947年7月,黄麻战役打响。胡琏第二次遇上粟裕,双方却真真正正的战了一场。
战斗一开始,华野各路纵队便如神兵天降一般从11师四面发动攻击,粟裕所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先后发动了多场战役。
总歼敌20万人之多。这被奸的20万人里,就有国军主力整编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
在蒋军营中,张灵甫所率的74师更是被称为“王牌74师”,可这王牌居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粟裕“全歼”了。
此时的胡琏几近绝望,他无奈之下率领司令部全体成员焚香跪拜,祈求老天爷保佑。
说来也巧,就在胡部听天由命、坐以待毙之时,突然天降大雨,而且一下就是7天7夜,
这场及时雨使胡琏得以喘息,救他一命。
这次被“包饺子”的胡琏算是亲自体验了华野的强悍,心里对粟裕更多了几分忌惮。
不过由于他将11师顺利带离险境,蒋介石还是对其进行了表彰,将这次作战定性为胜利,并将胡琏吹捧为“常胜将军”。
这白来的便宜让国民党很多将领眼红,黄百韬更是气愤的说道:
“什么常胜将军,要不是老天爷下了七天大雨,他早跟张灵甫作伴去了!”
正当胡琏劫后余生之际,他却再次遭到了粟裕发动的围歼,这便是曹县遭遇战。
1947年9月20日,整编11师向曹县推进,第二天,其先头部队孤军突出在曹县南边的大义庄,土山集安营扎寨。
在粟裕的眼里,简直是天赐良机的围歼良机。
距离南麻之战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胡琏没想到粟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组织起大规模进攻,一时间方寸大乱,立马发电向新五军和十四军迅速向曹县求援,胡琏再次逃脱。
1949年11月,胡琏第三次被粟裕包了“饺子”。
1948年8月,国民党国防部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决定,以胡琏的第十八军为主,加上第十军、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军编成第二十兵团,划归给白崇禧指挥,蒋介石任命黄维为第十二兵团司令,胡琏为副司令。
此令引起了胡琏的不满,他借故离开部队。
11月21日黄伟的十二兵团被围困在双堆集。
胡琏知道战局失利,幸灾乐祸,抱着膀子要看黄维笑话。
蒋介石急的要吐血,立即想到了爱将胡琏。
果然,当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绝望的人群中时,官兵激动地奔走相告:“胡老头来了”
他微笑着向前来欢迎的人群招收:“兄弟们辛苦!我们只要打下去,共军绝对一口吃不下我们!”
可这次胡琏又小看华野,此时的华野已经又有近百万大军,围困十二兵团就是要一口吃下。
粟裕等人联名向华东局建议:“先解决黄维!”
黄维
这一次不比上一次,解放军真的变成铁嘴钢牙,胡琏指挥部队进行反击,打来打去,地盘越来越小。
这一次,胡琏成了“耍把戏的躺地下,没招了。”
胡琏只好乘飞机回双堆集,告诉黄维:“老头子让我们突围,不要管杜聿明,也不要指望李延年。爹死娘家人,各人顾各人,跑一个算一个。”
12月15日下午5时,黄维与胡琏召集第十二兵团各军,师长,决定分头突围。顿时,第十二兵团残部豕突狼奔,四下逃命。
黄维的坦克开到半途发生故障,一下子掉进沟里。
他只得跟着乱兵瞎跑,在一片“缴枪不杀”的声中,颤抖的举起了双手。
另一位兵团副司令官兵吴绍刚和第十一师师长王元直以及第十军覃道善、第十八军长杨铂涛等都做了俘虏。
只有胡琏运气好,他所坐的坦克使上公路,迎着一批批的解放军,向南疾走。
而解放军却误以为是自己的坦克,还为其让道,在混乱的战场上竟得逃生,成了漏网之鱼。
不过在逃跑的过程中,胡琏被炮弹炸伤,随后被紧急送到南京治疗。医生从他的身上取出了32块弹片。
从此之后,胡琏再也没敢提过粟裕,这个名字也成为他余生的梦魇。
余生活在对粟裕的恐惧中
1949年底,胡琏跟随蒋介石败退台湾,此后在台湾历任金门守卫司令,驻越南“大使”等职务。
虽然明面上蒋介石仍对他委以重任,但实际上胡琏已经离权力中心越来越远。
1977年,已经行将就木的胡琏经常会想起家乡。
就在他去世前不久,还让孙儿胡敏越取来纸笔画了一张地图,而他画的正是自己老家的小村子。
6月22日,胡琏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让儿子拿出自己珍藏多年却从没让人看过的小木盒,并当着儿孙们的面打开,里面放着的赫然就是当年从他身上取下来的32枚弹片。
弥留之际,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除了留下将骨灰撒入大海的遗愿外,还情不自禁发出一声叹息:
“土木不及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