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芬兰记者阿努·帕塔宁2008年移居美国后,从自信满满变得谨小慎微,她发现美国的日常生活比芬兰复杂且压力重重。这种压力不仅是新环境的不适应,而是普遍存在于许多美国人之中。作者对比了美国与北欧的社会模式,探究为何强大的美国人民却普遍焦虑,而高福利的北欧却能提供更平和的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对人的基本生活的保障:

(1)医疗

美国拥有世界顶尖的医疗资源,但与之相伴的是高昂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方多以盈利为目的。尽管大部分美国人通过工作或政府项目获得医保,仍有约10.4%的人没有医保,面临巨额医疗债务的风险。高昂的医疗成本对美国家庭构成沉重负担,影响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

北欧国家提供全民医疗服务,通过税收资助,大多数医疗费用对民众来说是免费的,仅超出一定限额后需支付少量费用。政府补贴私立医院费用,确保公立与私立医院医生水平相当,让民众根据便利性选择医疗服务。尽管北欧医疗体系普遍可及且成本较低,但非紧急手术的等待时间可能较长。

(2)养老

北欧国家提供全民医疗服务,通过税收资助,大多数医疗费用对民众来说是免费的,仅超出一定限额后需支付少量费用。政府补贴私立医院费用,确保公立与私立医院医生水平相当,让民众根据便利性选择医疗服务。尽管北欧医疗体系普遍可及且成本较低,但非紧急手术的等待时间可能较长。

(3)休假

美国法律不普遍保证带薪产假和病假,平均每年带薪休假天数较少,且薪资打折,许多员工尤其是小型企业雇员缺乏休假保障,职业女性产假情况不容乐观。

北欧国家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益,提供较长的带薪年假,鼓励员工休假以提升工作效率,全国范围内的员工都能享受到统一的休假福利。

3.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塑造:

(1)婚恋、家庭、育儿观念

美国夫妻在财务上的依赖加深了婚姻的经济契约性质,导致人们在寻找伴侣时重视经济匹配,经济因素成为影响婚姻决策的重要因素。美国父母通常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便返回工作,育儿责任往往落在女性身上,她们在无薪劳动上投入的时间远超男性。美国父亲较少享受育儿假,且在职场中寻求育儿假可能遭遇障碍。双职工家庭面临高昂的日托费用和经济压力,迫使父母寻找各种育儿解决方案,而这些压力也可能导致家庭矛盾的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欧文化强调个人经济独立,政府政策支持年轻人的自立,使得北欧人在婚姻中更注重平等、尊重和独立,而不是经济利益。北欧国家强调性别平等和父母共同育儿,提供较长的带薪育儿假,特别是针对父亲的特殊假期,以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和性别平等。北欧父亲积极参与日常育儿活动,政府还提供高质量的平价日托服务,使得女性能够在产后继续工作,无需承担“超人妈妈”的压力。

(2)对成功的看法

美国文化鼓励个人追求梦想和创新,强调个人主义和成就,美国人通常以勇气和决心在各个领域追求成功,展现出乐观自信的性格特质。然而,这种追求可能导致社会压力增大,一些人可能会忽视家庭和健康,生活失衡。

北欧文化强调公平、集体主义和家庭的重要性,追求社会和谐与平等,倡导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北欧人重视社区参与和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但相对保守的性格可能限制创新精神,过度关注集体利益有时会压抑个人积极性和创造力。

(3)教育理念

美国家长的教育理念强调早期教育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确保孩子能够在教育上取得优势,常常扮演“直升机式父母”的角色,密切关注并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独立能力,但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成年后生活的过度介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欧的教育理念强调平等、个人发展和内在价值的实现,学校教育注重资源均衡和鼓励孩子自主探索,不过分强调成绩和竞争。家庭教育中,北欧父母倾向于给予孩子较大的自由度和独立性,让他们在犯错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社会责任感,但有时也可能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感。

4.提供给普通人的机遇与环境:

美国模式在激发创新活力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方面也有着更大的优势,美国高度的个人自由、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多样的生活选择,使得美国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近年来贫富差距扩大,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压力增大,社会流动性降低。

北欧国家通过均等的教育机会和全面的社会福利体系,为公民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得社会流动性增强。但北欧仍有声音主张向美国模式靠拢,提倡私人接管公共服务。

5.2017年,作者的女儿在美国出生了,随后作者一家搬回芬兰生活。或许在未来,美国可学习北欧在社会公平保障方面的经验,北欧也可借鉴美国鼓励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做法,彼此都构建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的社会模式,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能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