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最近这段日子,我总觉得心里堵得慌。每天早上睁开眼,就能看见婆婆张兰芳坐在客厅里叹气,那声音比江南的梅雨季还要绵长。

我和丈夫李明昊在县城开了间不大不小的建材店,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婆婆跟我们住在一起,平日里除了唠叨我不会持家,其他倒也相安无事。可自从小叔子明辉在外地做生意摔了跤,这日子就跟被人扯乱的毛线团似的,理不清、剪不断。

那天早上,我正在店里算账,婆婆突然站在我跟前,脸上的褶子都挤到了一块。

“雨晴啊,”她欲言又止,“你看这个月店里进项怎么样?”

我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她又要说小叔子的事。果然,她叹了口气接着说:“你弟弟那边又打电话来了,这次是真的急得不行了……”

原来小叔子的工程款被人拖欠,现在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婆婆说着说着就抹起了眼泪:“你说这孩子,从小就实心眼,做生意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这下可好,让人给坑惨了!”

我放下手里的账本,心里一阵发苦。这半个月来,婆婆天天念叨这事,明里暗里都在暗示我们该出手相助。可我们这个建材店,说白了就是小本生意,哪有那么多流动资金?

“妈,您也知道,现在行情不好,我们店里……”

“哎呀,我知道,我知道!”婆婆打断我的话,“可他是你弟弟啊!你看看隔壁王家,大姐为了帮小弟,连金手镯都退当了。咱们又不是没有,就是周转一下……”

我听着心里直打鼓。婆婆说的没错,店里确实还有些存款,可那都是我和明昊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再说了,小叔子以前借钱,就没有一次按时还上的。

晚上,我把这事跟明昊说了。他坐在沙发上,摸着下巴半天没做声。

“要不,我们先支援他五万?”明昊试探着说。

“五万?你怎么不去抢银行?”我一下子火了,“你忘了去年他借的三万到现在都没还清吗?这次要是再借给他,咱们店里的货款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昊被我一顿数落,讪讪地不说话了。可我知道,这事没完。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婆婆就坐在餐桌前,眼眶红红的。

“昨晚你弟弟又打电话来了,”她抽噎着说,“工地上的工人都围到他住的地方了,说再不给工资就要……”

我心里一阵烦躁,端起碗就往厨房走。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我妈。记得小时候,每当我遇到难题,妈妈总能给我指条明路。

吃完早饭,我就骑着电动车去了我妈家。我妈王秀兰住在老城区,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楼下的小花园里侍弄她那几盆月季。

“妈,我想跟你商量个事。”我坐在藤椅上,把最近的烦心事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我妈听完,放下手里的喷壶,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你这个婆婆,还是老样子啊……” “老样子?”我有些疑惑地看着妈妈,“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妈妈在藤椅上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的纹路。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她脸上落下斑驳的光影。

“你还记得你上初中那会儿的事不?”妈妈突然问道。

我摇摇头。那时候我整天就知道玩,哪记得什么事。

“那时候你大伯家刚开店,”妈妈望着远处的老房子说,“你大伯母天天来我们家,说什么做生意起步难,让我借点钱给他们……”

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一些。那时候我家虽然不富裕,但我爸在机械厂上班,工资稳定。我妈又会过日子,总能省下些钱。

“你大伯找我借了三十万,”妈妈说着,嘴角露出一丝苦笑,“那可是我和你爸这辈子的全部积蓄啊!”

“三十万?”我吓了一跳,“那时候三十万可不是小数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不是嘛,”妈妈接着说,“我当时想着都是一家人,你爸又常说要互帮互助。再说了,你大伯母说得可好听了,等生意好转就还,还说要给利息……”

我突然想起来了,那时候大伯家确实开了间布料店,一开始生意不错,后来好像扩大了规模,又开了几家分店。

“那后来呢?钱还了吗?”我急着问。

妈妈摇摇头,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哪还啊!刚开始还能见到人,后来你大伯家生意好了,就再也不登我们家的门了。见面就说生意难做,资金周转不开……”

“这么说,到现在都没还?”我惊讶得嘴都合不拢了。

“可不是,”妈妈站起身,走进里屋,“我还留着当年的欠条呢。你大伯写得可认真了,说是三年之内连本带息还清,你婆婆和你公公都在上面按了手印……”

听到这,我心里一阵酸楚。怪不得这些年,每次大伯家办事,我妈总是推说没空。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曲折。

“你等着,”妈妈的声音从里屋传来,“让我找找,这欠条我一直贴身放着……”

过了一会儿,妈妈拿着一个布包出来了。那布包已经泛黄,但是可以看出来保存得很好。妈妈小心翼翼地解开布包,从里面取出一张发黄的纸。

“喏,你看,”妈妈把欠条递给我,“当年可是按了三个手印的。”

我接过欠条,只见上面写着:今借到王秀兰现金人民币叁拾万元整,约定三年内还清,按年息6%计算利息。下面是大伯龙飞凤舞的签名,旁边是婆婆和公公的手印,还有具体的借款日期:2003年5月8日。

“这……”我拿着欠条的手都在发抖,“妈,这些年你怎么都不提这事?” 妈妈接过欠条,小心地折好,又放回布包里:“提了又有什么用?你大伯现在几家店面,两套房子,儿子在大城市读书……他们早就忘了当初是怎么起家的了。”

我听得心里一阵发堵。这么说来,婆婆现在让我们拿钱帮小叔子,可当年她家欠我妈的钱却是一分都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