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曾刊文,要把抗战精神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为了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策划了《不屈百年》系列文章,本文为第15期。若您也感兴趣,烦请点击一下“关注”。
编辑|t
引言
看到标题,大家可能会疑惑,滇军不是没有赶上淞沪会战吗?但看完全文大家就明白了。
1937年秋,淞沪战场炮火连天,日军凭借机械化部队猛攻中国防线,战局千钧一发。此时,来自云南的滇军第60军千里驰援,他们没有豪华装备,却有敢死的决心。
云南紧急组建第60军驰援淞沪会战,然而远道而来的滇军,还没赶到淞沪战场,战役就打完了,甚至连南京都陷落了!
滇军子弟听闻数十万同胞被日军屠戮,听闻日寇凶猛,却毫无惧色,终于在台儿庄遇上了日军精锐!
台儿庄外围一战,滇军将士血战到底,500人的营只剩下一人,全军上下用血肉顶住了日军的铁蹄!
滇军,如何在这场恶战中成为“不死铁军”?
从滇池到淞沪:千里奔袭的滇军
1937年9月,淞沪会战打得天昏地暗,上海的街道被炮火夷为平地,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尘土,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步步紧逼,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整个战场成为了血肉横飞的地狱。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滇军第60军从云南紧急出征,踏上了漫长的奔赴前线之路。
滇军,这支以“苦战能拼、铁骨铮铮”闻名的部队,自清末新军时期便崭露头角,经历了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和多次内战的洗礼,堪称一支顽强而善战的队伍。
抗战爆发后,云南省主席龙云迅速响应号召,命令滇军出省抗日,组成第60军,军长为卢汉,下辖182、183、184三个师,总兵力约4万人。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滇军士兵大多来自山区,生性淳朴、能吃苦耐劳,他们靠着一双草鞋和简陋装备,穿越千山万水,从昆明一路向东,奔赴抗日最前线。
这一路,滇军士兵肩扛老旧的步枪,身上背着干粮和弹药,走的是泥泞的小道,睡的是露天的土地。尽管路途艰辛,但士兵们没有一句怨言,只有一句口号:“要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滇军的出征,给当时的中国军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上海战场危急,国民政府将各地精锐部队一批批调往前线,而滇军作为后方的重要援军,被赋予了拯救战局的重任。有人说,滇军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虽然起步晚,但一旦抵达战场,必将狠狠刺向敌人。
在这漫长的行军途中,滇军士兵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铁路,他们就徒步行军;没有充足的补给,他们就以野菜和干粮果腹;脚底的草鞋磨烂了,士兵们就赤脚继续前行。他们用一股誓死抗日的决心,走出了属于滇军的“铁脚板”传奇。
战场如炼狱:滇军如何顶住机械化日军的攻势?
1937年9月,江湾一战,让18岁的杨良平从一个青涩的新兵,迅速明白了什么是战争。“战争,就是食人之子!” 这是他一辈子忘不了的感慨。在他眼中,那个战场已经不再是人能存活的地方,而是一片吞噬生命的地狱。
当日军的飞机在头顶盘旋,机翼下的红色圆形闪闪发亮,像是一双双冷酷的眼睛盯着地面上的滇军。
杨良平所在的班匆忙在一棵树旁趴下,工事根本来不及挖,炮弹一轮轮地砸下来,炸开的泥土洒在头上、脸上,耳朵里塞满了嗡嗡作响的爆炸声。炸弹的冲击力让地面不停颤抖,每一秒都像是在地狱里挣扎。
“射击!” 隐约听到的命令让杨良平几乎机械地打开保险,对着前方扣下扳机。子弹从枪膛里飞出,夹杂着士兵的喊杀声、敌机的轰鸣声,整个战场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钢铁绞肉机。
一轮战斗下来,硝烟散去,杨良平抬起头,看到四周的惨状——之前的16个人,回去清点时只剩下了9个。那一刻,他才真正感受到:在战争面前,生命如此脆弱。
这种惨烈的场面,对于滇军第60军的士兵来说,只是战斗的开始。面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滇军的处境极其被动。日军的重炮和坦克像巨兽般碾过阵地,而滇军士兵手中只有老式步枪,甚至有些人只能靠着手榴弹和刺刀跟敌人死拼。
有一次,日军的炮火轰开了滇军的防线,坦克趁机碾压过来。杨良平身边的一名士兵大喊:“兄弟们,跟它拼了!”
说完,他抱起一捆手榴弹,冲向了敌人的坦克,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杨良平永远忘不了那个画面,那个士兵的身影在炮火中消失的瞬间,就像是一颗流星,划破了战场的黑暗。
滇军的防线不断被炸开,又不断地重新拼凑起来。士兵们轮番上阵,一次次顶住了日军的冲锋。有的士兵弹尽粮绝,甚至捡起敌人的枪继续战斗;有的士兵倒下了,旁边的战友立刻补位,接着战斗。
战斗间隙,杨良平趴在战壕里,摸了摸兜里的干粮,发现只剩下一块硬邦邦的玉米饼。他狠狠咬了一口,混着泥土嚼了下去,抬头时却看见远方的山头上,日军的阵地仍在炮火中若隐若现。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守住,活下来!”
七天七夜,滇军的阵地打成了一片焦土,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鲜血。杨良平后来回忆说:“每一个幸存下来的人,都踩着兄弟们的尸体走出来的。”
但就是在这样的战斗中,滇军没有退缩。他们用血肉之躯,硬是顶住了日军的机械化进攻,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们的付出和牺牲,让日军明白:这支来自西南边陲的队伍,绝不是好惹的。
白刃见红:滇军为何被称为“不死铁军”?
然而,千里奔袭的滇军在到达淞沪外围时,战局已接近尾声。中国军队虽然英勇顽强,但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和装备优势,上海防线逐渐被突破,淞沪会战的主战场已经硝烟散尽。但滇军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们接到新任务:北上增援徐州,参加即将到来的台儿庄会战。
对于滇军士兵来说,从淞沪到台儿庄,是一场马不停蹄的奔袭之旅,也是一次生死考验。他们从未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战争没有退路,前方还有无数敌人等待着他们去击败。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日军机械化部队最终被中国军队击退,而滇军第60军在这场战役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单是外围战斗,就有超过1.8万名滇军将士牺牲,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中国军队赢得了胜利。有人问,滇军为什么能顶住如此残酷的战斗?答案很简单:他们从来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打这场仗的。
滇军士兵出身贫苦,大多数是从云南山区走出来的穷苦人,他们从小在恶劣的环境中磨炼出了吃苦耐劳的性格。而战争爆发后,他们明白,国家危亡,只有拼死一战才能守住自己的家园。
从淞沪到台儿庄,滇军第60军走过千山万水,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他们虽错过了淞沪战场的最前线,但在台儿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荣誉。他们用行动证明:“国家有难,滇军绝不退缩!”
参考资料
八十年前入缅作战的远征军将士,一个个离我们而去.北京日报.2022-07-05
滇军出省抗战的重大战役(上)云南网201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