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是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

通水十周年的日子。

一江清水润华夏!10年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767亿立方米,为沿线7省市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优质水源,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滴江水的千里北上,经历了怎样的奇妙漂流?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跟着一滴长江水,12月12日从东线工程源头扬州出发,经江苏淮安、徐州,山东济南、青岛,河北沧州,于12月19日抵达终点,行程达一千多公里。一路逐水的行进式采访,第一人称的亲历式视角,让记者深切感受到南水北调给沿线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更感受到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在中国大地上的波澜壮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扬州

源头奔流水在“绿”途

我是一滴清水,此刻正在江都水利枢纽前,身边的小伙伴们正争相进入泵站汇聚成流。

回首,是好朋友江豚在三江营的水面向我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江营是我的源点,曾经的那里砂石场、小船厂布满岸边,不仅污染了我,更赶走了我的好朋友们。变化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启动开始。作为工程源头,“让一江清水向北流”是扬州的重大使命。

扬州坚决贯彻落实“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自2015年以来,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廊道沿线1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大走廊;2016年以来,全力推动长江扬州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源头的“清水活水”问题。

扬州关闭了砂石场和小船厂,开展控源截污、水体治理、环境修复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还构建河湖植被缓冲带,建起水畔的湿地公园。环境变好了,江豚回来了,如今的三江营水域已成了长江下游重要的江豚栖息地,目前监测到的有约30头,还有不少“伴侣”“亲子”江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哗哗的水声将我的思绪拉回眼前,我和伙伴们汇入泵站,眼前是逐级被“托举”的北上之路:

我穿过“七河八岛”,一艘艘赛艇与我相伴而行,点点白帆和往来货船交织出新时代的运河风光;

我流进“风光”无限好的里下河,一个个巨大的“风车”在高邮、宝应的田野间生产“绿”电,厂房顶上的光伏板为产业发展“增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要离开扬州了,不知不觉间,身后已是一道“绿”途:投入300亿元实施水源地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涵养,积极推进沿江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关停转移化工企业300多家;在全国首倡并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累计退养还湖10.8万亩,建成南水北调源头公园、三湾生态湿地公园等十大生态中心,构筑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护水输水的生态屏障。

这道“绿”途是我的来时路,更是我“清水北送”的源头使命。再见扬州,一路向北,我要继续旅程了。

扬州发布记者 露莎 宝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安

洪泽湖畔登高“往”远

伴随抽水站机器的轰鸣,我身轻如燕跃出扬州宝应的南运西闸,一路欢歌北上,取道金宝航道、淮河入江水道,与另一路顺着里运河北上的小伙伴们来一场赛跑:你览千年运河的烟波浩渺,我赏洪泽湖畔的旖旎风光,在不远的前方,我们将再次相遇。

沿途城市和亿万群众正期待着我们的到来,想到这,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金宝航道、淮河入江水道北上,我感受到每秒抽水150立方米的澎湃动能,亲眼目睹了这条“黄金通道”的繁荣再现。金宝航道全长30.88公里,沟通里运河与洪泽湖,串联南水北调东线的金湖站和洪泽站,承转江都站、宝应站抽引的江水,是运西线输水的起始河段。

淮安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南水北调科工作人员付顺雁说,正是不计其数的“我”汇聚成眼前的波涛,形成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磅礴。

“这里是洪泽站,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第三梯级泵站,西侧紧邻洪泽湖……”不知不觉间,我经过洪泽站。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最高处水位与长江水位相差约40米,正是洪泽站等一批泵站的运转,造就了“水往高处流”的盛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告别金湖站、洪泽站,我已置身于美丽的洪泽湖中。这里原是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唐代始名洪泽湖,既是淮河流域的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带来的好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说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给乡亲们带来的好处,洪泽湖畔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的老支书胡明江竖起了大拇指。老人说,如今的龟山村,随处可见流连的游客。今年上半年,“低调”的洪泽区接待游客超过350万人次,旅游收入接近33亿元。

“我们全面实施洪泽湖蓄滞洪区工程建设,退圩还湖,生态修复,总投资超20亿元,全面提升洪泽湖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水生态环境。”在淮安市淮阴区水利局工程运行管理科科长周建华眼中,这里是故乡,也是事业的根。

肩负“清水北上”的重任,淮安做好“水生态、水安全、水调节、水保障”四篇文章,倾力打造绿色、稳定、标准、可持续的生态送水廊道,全力保障一江清水北送,守护沿线百姓的清澈幸福。

短暂休憩片刻,我再次启程,向着前方的徐州睢宁站前进。

扬州发布记者 丁佐春 《淮安日报》记者 丁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州

百年煤城变身“水城”

流过淮安、宿迁,我来到江苏段的最后一站——徐州。在这里,我穿城而过,途经南水北调东线的邳州站、刘山站、解台站、蔺家坝站,经历了一段“嬗变之旅”。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过去的徐州由于长期大规模开采,留下五十多万亩的采煤塌陷地和工矿废弃地,“一城煤灰半城土”是曾经的写照。来时的路上,我的心情有些忐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徐州境内的第一站邳州,惊喜随之而来。我看到,这里的泵房周边绿树葱茏,往来船只不断,5台大型轴流泵推着我以125米/秒的速度一路向前,爬过5米多高的水闸,登上邳州站,随后流向刘山站。当我爬上位于徐州市贾汪区的解台站时,回头望去,一座“江北水城”的美丽模样出现在眼前。

“过去,徐州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人均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解台站现场负责人韩猛说,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省份,自通水以来,江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调水任务,有效保障了沿线城市的农业、工业、生活等各类用水需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68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走、一路看,北上旅程中,我结交了来自不同水系的新朋友,之后跟随大部队来到铜山区的吕梁湖。在新水库建成前,这里是一大片盐碱地,粮食产量低、生活环境差。如今这里每年灌溉水量有20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7万亩,养殖水面1.02万亩,千千万万的“我”,滋养了一方水土,哺育了一方百姓。

“为了保证一泓清水北上,早在2011年,徐州就先后关闭丁万河沿线的17座小煤码头、全部煤炭堆场和养殖场以及所有排污口,投资4.3亿元开展生态修复。”徐州市水务局副局长丁里广说,东线工程通水以来,徐州2132条河流及湖泊水库的水域面积,由过去的1139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1212平方公里。

伴着落日的余晖,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徐州。在这里,我被温柔地对待,但我不能停留,我还有更重要的使命。下一站:山东微山湖。

通讯员 颜笑 扬州发布记者 陈源浩 王荣斌 《徐州日报》记者 吴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

趵突泉涌出了长江水

出徐州,离江苏,我来到了丰饶广阔的齐鲁大地。时下虽已入冬,但在我流经的田野上,还处处泛着青绿,这都是水赋予这片土地的滋养。

经过枣庄、济宁、菏泽等地,我一路来到济南——举世闻名的泉城。

水,在陆地上有各种形态,比如江、河、湖、溪,而在济南,却以更诗意的形态出现,那就是泉。

济南最著名的当属趵突泉,冬季的趵突泉依然水量充沛,几股泉水汩汩往外奔涌,如同蓄力而发的玉柱,在水面上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我也忍不住投身进去,感受着澎湃的力量,也引来大批游客拍照打卡。随后,我顺着城中水系来到黑虎泉、珍珠泉……这些泉水的生命力都很旺盛,泉流不息,处处流动着“泉城”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以泉闻名,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泉群经常出现停喷现象,济南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城市之一。2000年、2002年的大旱更是让泉眼干涸。变化出现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之后,近年来,济南泉水保持连续喷涌,这和南水的滋养密不可分。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扬州抽取长江水,串联起沿线湖泊、河流,北上来到山东,泽润着济南等城市。济南也在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调度下,喷涌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和小伙伴们从长江而来,到这里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泉水奔涌。我们的注入增加了当地河流的生态基流,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净化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稳定的供水也吸引更多水资源依赖型产业入驻济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南水引入,这座城市的东部、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城市空间格局得以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4年至今,山东累计调水超98亿立方米,在保障城市供水、抗旱补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水北调,也成为齐鲁大地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当然,济南也如其他沿线城市一样,温暖善待着远道而来的我。这里有专业团队负责对渠道、泵站等进行日常巡检和定期维护,沿途设置多个水质监测站点,严防污水进入输水渠道,确保我一身洁净奔向北上旅途的下一程。

扬州发布记者 王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沧州

运河古城“南水”邂逅

经德州出山东,我和伙伴们来到河北沧州。

我的到来,在紧邻京杭大运河的沧州市东光县东光镇油坊口村引起不小的轰动——当地一口干涸近40年的古井因我的到来而复涌甘泉。

“这口井相传是武术家霍元甲的先辈所挖,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东光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赵连晨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助力大运河沧州段再次全线通水,沧州也因“南水”的到来,变身一座充满活力的生态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彻底告别了高氟水,以后不用再为饮水安全而担心了。”油坊口村村民笑着对我说。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地中,沧州是为数不多同时接受中线和东线两路供水的城市。在这里,汉江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进入,长江水则通过东线工程奔腾而来。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已累计向沧州调引近3亿立方米长江水,与其他引水工程效果叠加,确保大运河沧州段常年有水。

南水北调带来的水质改善,让沧州逐渐形成了一条沿大运河的生态长廊。从水体净化到绿色植被覆盖,短短几年间,这片土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蓝天白云和水边的沙鸥翔集成为每个沧州人引以为傲的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接着来到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当地人称这里为“南运河”。

南运河穿沧州城而过,有了活水,城也有了生机。近年来,沧州借助“南水”到来机遇,启动实施了大运河城市区提升改造工程,举全市之力把南运河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的示范区。

“南水”润沧州,改善的不仅是生态环境。随着“南水”源源而来,沧州深厚的历史与运河文化遗产借助大运河景观带的打造逐渐复苏,形成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跨越山水而来不易,沧州人也倍加珍惜。当地政府大力实施“河长制”,设置专门机构管理与保护水资源,保障每一滴清水的清新与活力。

几天前的12月12日,对沧州人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迎来十周年。这项国家重大工程为古城沧州带来甘甜的“南水”,源源不断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告别沧州,我要继续北行,前往本次旅程的最后一站——天津。

扬州发布记者 赵磊 《沧州日报》记者 屈鹏 殷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

汩汩“客水”千里相援

我是来自长江的一滴水,千里“奔袭”进入东平湖后,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通过滨州打渔张引黄闸口,与来自黄河的小伙伴们一同汇入青岛市棘洪滩水库。

棘洪滩水库,山东省调水工程中重要的调蓄水库,也是亚洲目前最大的人造围堤式平原水库,承担着青岛市近90%的供水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5岁的原山东省胶东调水局青岛分局副局长陈志向说,长江水和黄河水都是青岛的“贵客”。青岛虽三面环海,却长期饱尝缺水之苦。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正式通水,滔滔黄河水成为滋养青岛的“新动脉”。2015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向青岛通水后,长江水第一次“奔袭”1118公里,成为继黄河水后青岛重要的“客水”调引水源,截至目前共调引超15亿立方米,占全市“客水”调引的一半。

在棘洪滩水库,我变得更加清澈,但这还不够。棘洪滩水库管理站高级工程师高小童说,水库管理处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每年定期投放白鲢、花鲢鱼苗与我们为伴,通过鱼儿的鳃过滤掉我们身上的浮游生物,此外还通过增加水中氮、磷的生物学输出量防止我们富营养化。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水库还通过数字孪生建设,用智慧管控系统时刻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暂休整后,我继续前行,从棘洪滩水库出水闸,在地下流经21.5公里的暗涵,到达供水市区的水厂。

仙家寨水厂最大,我一马当先来到这里,初来乍到却有些“失望”,这里并没有多少人迎接我们。“水厂早就采用了全自动化控制,对产量、投加量和产水水质等进行24小时连续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实现了真正的无人值守。”水厂生产科主任郝光的回答让我释怀了。

虽然人少,但这里对我的“照顾”倍加精细。在仙家寨水厂,我首次体验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达到了直饮标准。

青岛市民们告诉我,在我没来之前,青岛本地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生产用水,生态和农业用水受到挤占。我的到来,让青岛生态环境明显复苏,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由过去的几十升提高至一百多升,全面提高了岛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千里相援,有的小伙伴留在了青岛,而我将继续北上,前往河北、天津。

扬州发布记者 陈云飞 《青岛日报》记者 吴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渠“南水”润泽津门

我是来自长江的一滴水,顺着南运河一路北上,来到位于天津市静海区靳官屯的九宣闸枢纽。

这里是大运河入津的“第一闸”,也是我进入天津的“咽喉”之地。九宣闸始建于清光绪六年,以宣泄九派之水得名,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在原有九宣闸上游几十米处修建了新闸,承担起老闸的任务。

自2019年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开通后,每年4月,随着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我的小伙伴们顺流到九宣闸,一股继续沿南运河北上进入天津城区,和中线工程来的“兄弟”们一起,为城市河道补水;一股则向东流,沿马厂减河一路到达北大港水库,这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调蓄水库,也是我此行的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河下梢的天津,一度是一座缺水的城市,由于缺乏径流补充,过去部分河段长时间处于断流状态,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019年起,南水北调东线开始向天津实施应急调水,输水线路采用引江东线工程既有输水线路和原引黄济津输水线路,从引江东线重要调蓄水库山东东平湖水库调水,经南运河进入天津,输水总里程达487公里。“引江东线水进入天津以后,可向南运河、马厂减河等河道补水,为天津南部地区储备生态和农业生产水源。截至目前已向天津南部地区河道、水库补充引江东线水1.34亿立方米,有效弥补了城市南部地区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的缺口。”天津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渠“南水”,滋养大地,浸润民心。我在天津城区的海河两岸看到,这里人流如织,河面澄澈,波光潋滟,与两岸高低错落的楼宇交相辉映,一派水天一色的生动画面。

我最终来到北大港水库,这里宽阔的水面上,一群群鸟儿在自由飞翔。自南水北调应急调水启动以来,北大港水库水面面积由原先的不足30平方公里增加至119平方公里,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昔日萎缩的北大港水库如今变成了美丽的鸟类天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水”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有居民的生活。“过去喝水,都得加点茶叶,就是为了遮水的苦咸味儿。现在的水喝起来,本身就有股淡淡的甜!”不少天津市民感叹。

“南水”清澈而来十分不易,如今天津正深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让清澈“南水”持久造福津门大地。

扬州发布记者 何世春《天津日报》记者 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