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

由苏州博物馆主办的

“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特展

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67件文物参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特展共汇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咸阳博物院、成都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的240余件组汉代文物精品。整个展览从不同层面呈现了两千年前汉代人生活的真实样貌、精神信仰,主要分为“生活”和“信仰”两个部分。其中,“生活”部分将目光投向了汉代人的生活,再现了汉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以及温馨与富足的生活场景。展览“信仰”部分则重点展现了汉代人精神世界中对宇宙的想象和对生命的注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此次展览的重要参展单位之一,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共有着衣式彩绘武士俑、着衣式彩绘侍女俑、着衣式彩绘骑马俑、塑衣式持彗女俑、彩绘陶动物俑等67件文物参展。这些陶俑及陶塑动物形象生动,表情丰富,细节入微,应该是技艺高超的汉代工匠根据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并以当时宫廷中的武士、宦者、侍女以及象征财富的“六畜”等为蓝本,创作出的“以形写实”的艺术典范,生动再现了“文景之治”历史背景下,那些曾经真实“生活”中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信仰”状态。

汉阳陵展出文物赏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着衣式彩绘宦者俑

一级文物,肩宽9,通高58厘米。

出土于帝陵东侧外葬坑中,裸体断臂站立状,通体施橙红彩,五官清晰,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宦者形象,一同出土的还有“宦者丞印”铜质印章,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宦官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着衣式彩绘武士俑

三级文物,肩宽11,通高55.5厘米。

泥质灰陶,通体施橙红彩,面带微笑,五官立体,发髻在前额中分梳于脑后,盘于头顶成结,原应插有有机质的笄。因象征不同角色,着丝或麻质衣服、皮质甲胄等衣物,手持多种金属兵器。发掘出土时,服饰、木质胳膊等有机质均已腐朽。多以军阵形式出现,排列整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绘半着半塑男陶俑

二级文物,肩宽8.5,通高61.4厘米。

泥质灰陶,脸、上身及腿部施粉色,襦为红彩。面容平和,五官清晰,眉毛弯曲,八字胡,唇涂有红彩,发髻梳至于头顶打结。上身裸体,肩臂连接面有圆形小孔,下身有陶塑短襦至膝盖。此类陶俑兼具西汉时期塑衣式和着衣式陶俑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印证了汉代陶俑由塑衣式到着衣式演变的历史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绘陶牛

三级文物,长70,宽22.3,高39厘米。

通体施黄彩,陶牛身壮体硕,四腿强健,颈部粗短,双耳斜伸,两眼外鼓,通过对其身体各个部分的传神刻画,体现出一股倔强有力的“牛气”。木质的牴角和尾已朽,留有圆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绘陶公鸡

一般文物,长14.5,宽5.8,高14.2厘米。

彩绘陶母鸡

一般文物,长14.7,宽5.1,高11.3厘米。

陶公鸡、陶母鸡,泥质灰陶,通体彩绘,母鸡体型较小,尾羽较短,向斜后方翘起,看上去温驯可爱。公鸡头和鸡冠为色彩鲜艳的朱红色,昂首挺拔,站立作啼鸣状,惟妙惟肖,极富生活气息。鸡腿原为木质,现已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