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宋希濂、赵子立等昔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在美国纽约参加了一场座谈会。
会议结束后,记者们纷纷涌向台前,争相采访,随着采访逐渐接近尾声,一位记者向宋希濂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宋将军,您可否以亲身经历,来对毛泽东、蒋介石这两位历史人物作一个简要的评价?”
宋希濂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
“我认为,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蒋介石与之相比还差一大截,他失败是必然的,毛主席比他高明太多。”
话音刚落,全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众所周知,宋希濂曾是老蒋手下的一位得力干将,有着“黄埔之光”的美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宋希濂作出如此评价呢?
“鹰犬将军”—— 宋希濂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年,对广大民众而言,是重获新生的一年;对宋希濂来说,却是他人生中最黯淡无光的时刻。
这一年,宋希濂的父亲、妻子相继去世,军事生涯也跌落谷底,42岁的他,弄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1949年年初,宋希濂突然收到了蒋介石的调令,这让坐了几年“冷板凳”的他又惊又喜。
自打黄埔毕业后,宋希濂坚定地跟随蒋介石,又是打军阀、又是打红军、又是打日寇的,结果却因国民党内部的勾心斗角而备受冷落。
现如今自己重获重用,宋希濂自是感激涕零。不过,在欣喜之余,宋希濂也注意到了这背后的态势。
彼时,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早已是摇摇欲坠,自己真的能力挽狂澜,守住这半壁江山吗?
未曾想,这竟成了他命运的谶语,驻防在荆门的部队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仅仅两天便土崩瓦解、全军覆没。
宋希濂一下乱了阵脚,将召集各军军长及兵团司令官商讨对策,却未能挽回败局。没多久,解放军又一举攻破了防线,宋希濂也沦为阶下囚。
初为俘虏,宋希濂的心态颇为顽固,拒不配合管理,也不服从管教,整日里就是与那些黄埔老同学聊聊天、下下棋。
一日,钟彬在与宋希濂对弈时,自知棋艺不济,欲悔棋,宋希濂的倔劲儿也上来了,死活不肯,两人僵持不下。
这时,王陵基出面打圆场,提及宋希濂曾“让贤”兵团司令一事,试图缓和气:
“兵团司令你都让他了,怎么一步棋就不肯?”
“那能一样吗?不能相提并论!”宋希濂回答道,显然,今天钟彬是别想悔这步棋了。
正当气氛微妙之时,沈醉插科打诨:“哎呀,一码事嘛,不都是‘宋钟’(送终)兵团的事吗!”
本来,宋希濂还没那么生气,一提起这“送终”,顿时来了脾气,本来自己就吃了败仗,现在又被人这么调侃。
宋希濂一气之下将棋盘打翻在地,愤怒地朝着沈醉冲了过去,要他今天必须说个所以然来。幸得老大哥王陵基的劝阻,事态才得以控制。
其实,宋希濂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明明自己是一个手上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罪犯,为何解放军没有对自己用刑,反而以德报怨呢?
瞿秋白
如果单是这样也就算了,最主要的是,自己杀害了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他认为共产党绝对不会饶过自己。
到底是共产党以德报怨的仁义还是“最后的晚餐”呢?没多久,一位老友的来访,解开了宋希濂的这一心结,这位老友,便是陈赓。
宋希濂与陈赓:从同窗、敌手到挚友
1950年的一天,重庆白公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陈赓,此番前来,陈赓是特地来见宋希濂的。
在见到陈赓的那一刻,宋希濂大步向前,紧紧地握住陈赓的手,泪水不受控制地从眼眶中涌出。
自从被俘以后,宋希濂整日活在痛苦和悔恨当中,脑海中不断闪过曾经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尤其是与挚友陈赓军校共读、相处的日子。
他不是没有想过给陈赓写信,可现如今,一个是名声赫赫的共产党将军,一个是声名狼藉的国民党战犯。
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宋希濂几次提笔,最终只能以无奈的叹息,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没有想到,陈赓竟在百忙之中,专程抽出时间来看自己,这让他怎么能不欣喜?怎能不激动?
“你好啊!好久没见面了,看你身体这样好,我很高兴!”陈赓笑着对宋希濂说道。
“惭愧得很,没想到你还会来看我......”宋希濂的声音哽咽,泪水再次模糊了他的视线。
这次的谈话,从上午十点一直持续到了下午4点,两人共同回忆了这些年来两党的风风雨雨,以及当年在黄埔军校同窗共读的日子......
宋希濂记得,两人的相识,是在1923年夏的一个暑假。这天,宋希濂挑着行李独自走在去往长沙的路上。
此时正值酷暑,大地被太阳烤得活脱脱地像个蒸笼,天气的加持下,宋希濂的汗水浸透了衣衫,脚步也越来越沉。
在好不容易走到一处亭子时,宋希濂这才放下担子休息,看着这30来斤重的担子,自己无论如何也不想再挑起了。
可他环顾四周,道路上却空无一人,这让宋希濂不由得犯了难,正在这时,宋希濂注意到,一个体格健壮的黑瘦青年正向这里走来。
“你去哪啊?”青年微笑着询问道。
“我去长沙,你呢?”宋希濂回答。
“我也去长沙。”
就这样,两人交谈了起来,而眼前的这位青年,就是陈赓,休息过后,陈赓二话不说挑起宋希濂的担子就赶起了路。
宋希濂坚决不肯,陈赓说:“你年纪小,我当过一年兵,我这身板早就练出来了,莫客气了。”
就这样,两人一路同行,陈赓就像大哥哥一般照顾着宋希濂,最终被黄埔军校双双录取,成为了黄埔一期生。
校内的师生既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性格内向的宋希濂在两派的斗争上保持中立,不过在陈赓的影响下,那会儿宋希濂更倾向于共产党。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秘密加入共产党的宋希濂迷茫了,“反共”高潮愈演愈烈,宋希濂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那时,宋希濂曾给陈赓写信,希望他能给自己指明方向,还不等他与陈赓联系上,就被调走了。
那支部队中,清一色的国民党员,没了组织,宋希濂也成为了“无须声明”的脱党者。
几个月后,陈赓主动将宋希濂约出来见面,这次的见面,陈赓对宋希濂的态度由欣赏转到了失望,他明白,眼前坐着的,早已不再是他的那个交好小同乡了。
从此,宋希濂正式拴在了蒋介石这条线上,与陈赓分道扬镳,这一别,就是十年。
1936年西安事变时,虽然两人都有了各自的信仰,但一别十年,两位老友相谈甚为欢洽。
再次重逢,就是在1950年,不过这一次,一个是解放军兵团司令,一个是败阵之将的阶下囚。
在陈赓的开导下,宋希濂想通了很多,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纠结于过去,开始积极接受改造,于1959年被特设出狱。
在出狱的那天,宋希濂看到了好友陈赓,他又惊又喜,紧紧拉着陈赓的手激动地说道:
“我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共产党对我还如此宽大,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两军相争,各为其主嘛!”
“毛主席比他高明太多”
1980年,宋希濂的女儿赴美留学,其他几个子女也在近几年间先后移居到海外,只剩宋希濂夫妇独守北京。
再三考虑之下,宋希濂夫妇也搬去了美国生活,在途径香港时,竟有几家被国民党操控的媒体大放厥词,称宋希濂此举是中共的“统战阴谋”。
起初,宋希濂并未理会,不料等他抵达美国后,谣言却愈演愈烈,声称宋希濂是在中共的授意下,赴美进行秘密活动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宋希濂一直诉状直接将这家造谣生事的媒体告上了法庭,最终这家媒体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公开道歉的同时,还赔付了1.5万美金。
1982年,宋希濂、赵子立等昔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在美国纽约参加了一场座谈会。
会议结束后,记者们纷纷涌向台前,争相采访,宋希濂以自身经历,公允又风趣的谈到了诸多国民党及战败等敏感性问题。
随着采访逐渐接近尾声,一位记者向宋希濂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宋将军,您可否以亲身经历,来对毛泽东、蒋介石这两位历史人物作一个简要的评价?”
宋希濂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
“我认为,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蒋介石与之相比还差一大截,他失败是必然的,毛主席比他高明太多。”
在宋希濂看来,两人虽同为领袖人物,可不论是从个人的品格、气度还是处事方式来看,蒋介石是完全比不上的。
首先,毛主席心胸宽广、不计前嫌,这一点身为国民党战犯的宋希濂切身地体会到了;反观蒋介石,他私心重、气量小,犯错必然追究到底。
其次,毛主席重视人民、关心人民,不论是农民、工人,在毛主席眼中都是平等的,会与他们促膝长谈、打成一片。
反观蒋介石,他推行的是独裁统治,以利益为上,对于人民,蒋介石采取的是压迫和漠视。
他没有什么公仆意识,有的只有自己的高高在上,并且会滥用私权,贪污腐败。
再一个,在用人上面,毛主席讲究“五湖四海”;蒋介石讲究“任人唯亲”,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如果论资排辈,蒋介石比毛主席要老;可若作为一个领袖人物来看,蒋介石是万万比不上毛主席的。
宋希濂说完后,全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结语
晚年的他,尽管身患重病,但仍然心系祖国统一大业,不断为两岸和平统一奔走呼号。在弥留之际,他对子女们说:
“台湾回归祖国日,家祭毋忘告乃嗡......”
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因病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参考资料
从同窗、敌手到挚友——陈赓与宋希濂传奇友谊. 文史春秋
论毛泽东、蒋介石人民观之差异. 董长贵
甘为“鹰犬”的抗日名将宋希濂. 中国故事
宋希濂奉蒋介石之命枪杀瞿秋白,为此事他悔恨终生.北晚新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