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丁字桥镇的上空响起了直升机盘旋飞行的声音,乘坐飞机之人不是领导干部,更不是富甲一方的土豪,而是当地几位一辈子没有出过村的老人。此时村里大摆宴席,共有一百余桌,菜品皆是山珍海味,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不明真相之人以为谁家在高调办喜事,其实这是一位慈善爱心企业家对村民们的“特别回馈”,他受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他就是新疆天地集团董事长郑大清。
郑大清1959年生人,从小在丁字桥镇这个小乡村中长大,年幼时家里孩子多,让本就清苦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郑大清小时候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父母见他懂事,便节衣缩食地供他读书,然而在郑大清上初中时家中实在拿不出钱,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回家务农,1977年家乡征兵,18岁的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成为一名军人。
吃过苦的孩子非常懂得珍惜,郑大清参军之后很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为自己拼搏出一个更好的未来,因此他新兵训练时非常刻苦,成为全团第一个获得团嘉奖的新兵。这份荣誉让他在第二年当上了班长,之后全班在他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荣立三等功,能够看到郑大清是位踏实、肯干的战士,他用坚毅的品性赢得部队领导的赏识,破例在军中服役9年。
1986年,郑大清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当时已经是改革开放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家乡的很多青壮年都到沿海城市打工,回来时都是衣锦还乡,这让还在家中为五斗米折腰的郑大清又羡慕、又不安。郑大清不甘于现状,决定也要外出打工,正当他为路费发愁时,村民得知后为他凑出70元钱供他出去闯荡。
郑大清非常感动,而热情、善良的村民们却告诉他:“解放军就是来保护咱们老百姓的,像郑大清这样的,这七十块钱就不用还了!”郑大清载着村民们沉甸甸的期望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开始了他的传奇创业征程。原始的积累是最残酷的,郑大清在乌鲁木齐走下火车时,兜里只剩下1块2毛钱,他没有学历,只有当兵时锻炼出的一副好身板,为了尽快解决眼前危机,他投身到农民工大军之中。
郑大清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地上干活,他清醒地意识到,最基础的体力劳动只是解决眼下的困难,因此他每天做完繁重的工活之后都会抽出时间学习,他的指导员曾告诉他:“无论何时,别忘了学习,有学问的人,啥时候都是最吃香的”,也许是因为学历太低他才离开了部队,这份经历再加上当时他在工地干活的现状,让他对成功充满了渴望。
郑大清经常翻阅、了解有关建筑方面的书籍,随着时间推移,他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成为工地中的“文化人”,不久他被提拔为工地班长。郑大清在工地干活认真、负责,他每天省吃俭用,不但归还了乡亲们的钱,自己还略有剩余,乡亲们得知后,很多人想前去投奔他,郑大清欣然接受,他突然成为手下有几十人的小包工头。
郑大清凭借在乌鲁木齐打工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很快找到一个小工程,他带着家乡人一起没日没夜地赶工,然而在结算时他们却听到了老板卷款逃跑的消息,这不但意味着众人白忙活了一场,而且郑大清也成为了最大的“负债人”,他主动给大家写欠条,承诺一定会带着大家把钱赚回来。家乡人对他都寄予了最大的体谅和信任,这也是让郑大清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这段时间是郑大清最难熬的时光,但他坚强地挺了过去,之后他接到了价值13万的工程,一切开始向好的发展,他凭借极佳的口碑逐渐在建筑行业站稳脚跟。之后他创办了新疆天地实业公司,在他的经营下,公司发展成为涉及酒店、农业、电讯、生产加工等多个领域的大型企业,而他也成为拥有百亿资产的企业家。
郑大清自己淋过雨,总想为他人撑伞,因此他推行“以仁爱之心管人”的管理理念,他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让他的公司成为了个温暖的大家庭。同时他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想致富、先修路”,他为全县修建75座桥,使闭塞的家乡成为四通八达的小乡镇,他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用更大的善意和行动来回报乡亲们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