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诙谐风趣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这看似是一句玩笑话,实则道出了邓小平三起三落的坎坷人生经历。
是他在逆境中东山再起,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真实写照。
一
1903年的中国正处于清政府统治的末期,湖南长沙的一户农民家中诞生一名男婴,其父为其取名萧玉成,后改名为萧劲光。
萧劲光父亲是个小贩,虽说家中不是多么贫苦,但也只是勉强糊口。不过,即使是这样,萧劲光的父亲依旧将其送进了学堂。1917年,14岁的萧劲光考入长沙长郡中学,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救国的热情,他第一次离开了家乡。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随着革命之火迅速蔓延全国,萧劲光也积极参与了这场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
次年,萧劲光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前往上海学习俄语,为之后的出国做准备,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萧劲光18岁,踌躇满志地登上前往苏联的轮船。就在进行繁忙学习的时候,好消息传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虽然身处异乡,但萧劲光由衷感到高兴,并在第二年成功入党,转入苏联红军学校学习。
在此期间,他学习了军事知识,并且涉足了政治、管理等其他领域。就在他如饥似渴学习新知的时候,列宁同志在1924年初逝世,萧劲光被选作东方民族代表为其守灵,并在这年秋天归国。
当时国内并不太平。自袁世凯侵吞革命果实之后,国共两党就合作北上讨袁。萧劲光有了用武之地,满心热情地投入战争中。但天不遂人愿,国民党的背叛让大革命彻底失败,萧劲光也在1927年第二次远赴苏联。
萧劲光的前半生似乎一直在学习新知中度过,这些留学经历让他学得了成熟系统的军事知识,为之后事业发展打下夯实基础。远在千里外的邓小平也有着相似的经历。
1904年,出生在四川广安邓先圣,5岁时进入了私塾,并得先生改名“邓希贤”,之后在革命中为了隐藏身份改名为“小平”。
少年时期的邓小平一直在家乡广安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的革命之火燃遍全国,邓小平也备受鼓舞,立志潜心苦学,改变中国现状。
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他在1919年进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求学。对于第一次离家的邓小平来说,陌生的环境让他倍感不适,但这种冲击并没有让他畏惧,反而让他救国的初心更加坚定。
第二年,邓小平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如愿远赴法国。当时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缺衣少食,欺凌和歧视是家常便饭。但这段求学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成为了他日后即使经历风浪仍屹立不倒的精神来源。
在法勤工俭学期间,邓小平听闻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黑暗中他似乎看到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心中波澜起伏。
在党成立第二年,邓小平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作。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进行《赤光》杂志的编辑工作,并在1924年加入共产党。在国内五卅运动期间,他还在法参加游行示威,声援国内斗争。
1926年,邓小平前往苏联学习,踏上了萧劲光曾经学习的土地,而此时萧劲光则投身在北伐中。第二年,邓小平则踏上回国之路,萧劲光则第二次来到苏联。
就这样,两人错过。他们的生活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不相交,但相似,是两人之后相互欣赏的基础。
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共产党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并开展土地革命。邓小平临危受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为党的事业,中国的未来奋斗。萧劲光也在1930年回国之后参与革命之中。
邓小平和萧劲光第二处相似就是坎坷的革命生涯。
1931年,邓小平27岁,受命来到瑞金担任县委书记。由于政见不合,他受到了排挤。这也是他人生第一落的开始。
如同长夜后会迎来黎明,绝望中往往孕育着新希望。艰苦的环境让邓小平认清了现实,他上报请求做些实际工作,继续为党工作。
因为不俗的文笔和不凡的见识,邓小平主持编印了《红星报》,平均5天出一期,共编写了70余期,即使在长征途中也未中断过编写。
邓小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早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经过此番考验,他的忠诚和热忱也得到了认可。在遵义会议前,中央决定将他调离《红星报》,担任中央秘书长,完成了第一落之后的第一起。
与此同时,萧劲光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考验。他因为不同的政见,黎川失守等数罪并罚,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并被判刑5年,跌入人生谷底。监狱环境恶劣,但是萧劲光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终于在毛主席和王稼祥等人的保护,他获释进入红军大学,并在遵义会议后得以重回党组织。
自此,邓小平和萧劲光两人都经历了人生的大落,并在低谷中坚守初心,重新前进。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邓小平率兵深入华北敌后战场,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萧劲光则带兵坚守陕甘宁边区,剿灭境内敌人,维护社会秩序,担任起保护中央的重任。
日军投降之后,国民党假意和谈,实则蓄意独吞抗战成果,解放战争随之打响。邓小平在晋冀鲁豫地区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等,打击了国民党军队嚣张的气焰,并带兵攻克黄河天险,一路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萧劲光则先后辗转于山东,河南,之后进入东北,抵御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9年10月,他指挥军队在衡宝战役中大败国民党精锐部队,解放了湖南大部地区,从此名声大噪。
终于,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全国上下一片沸腾,民众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邓小平、萧劲光等功臣在短暂的停歇之后,又要开始新征程。
萧劲光提醒邓小平
建国之后,萧劲光接受了毛主席的任命,在一穷二白之中着手建设中国海军。邓小平则调往了中央工作,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并在交通部和财政部发挥重要作用。
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新建设新中国竭尽全力。但奈何天有不测风云,两人因为1966年的政治变动,人生又经受了磨难。萧劲光失去海军领导权。邓小平则前往江西省一拖拉机场进行工作,经受人生第二落。
江西对邓小平来说不是陌生的地方,这是他第一次涅槃新生的地方。此番波折再次到达此地,他显得冷静、淡然。当时的工人纷纷表示,“邓小平同志胸怀不是一般的”。
直到1973年邓小平才受命回到北京。在离开前,他对工人表示了感谢,随后便携全家前往北京,住进了北京东城区的一所四合院,迎接他的人生第二期。
与此同时,萧劲光也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为海军建设做规划,提出发展中远海作战力量的建议。
听闻邓小平返京,萧劲光十分高兴,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他满面愁容地对邓小平谈起当今的局势,提出自己对军队建设的看法,然后压低声音说道:“你这次复出,一定要提防那两个戴眼镜的。”
邓小平知道他说的是江青和张春桥,微微点头,表示心领神会。当时政治环境紧张,萧劲光能冒风险说出真相,足见他的刚正不阿和忠诚热情。邓小平也记下了他的提醒,对这位大将肃然起敬。
不久后,主席接见了他,并叮嘱,“努力工作,保护身体。”之后批准他继续在国务院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参加对外活动。
邓小平有丰富的经历,过人的胆识和远见,是个能够委以重任的老练政治家。所以,主席对邓小平此次复出十分重视。
终于,时机到来,主席任命邓小平为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并出席会议。此举意欲确立邓小平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威严,也为他之后在国内的行动打开了大门。
这一举措果然奏效,邓小平一出场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们纷纷按下快门,记录邓公重返政坛的历史瞬间。
随即,邓公在总理病重之时,完全接手国务院的工作,并不负众望,短短数月就在交通、经济、教育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同时,在萧劲光的建议之下,着手整顿军队。
邓小平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活动获得了一致好评,萧劲光就多次表示,“我钦佩邓小平同志的勇气、胆略和魄力。”
萧劲光坚决拥护邓小平
但邓公还是被推向风口浪尖,并被撤销了职务,迎来了人生的第三落。听闻此事,萧劲光痛心不已,并给予了邓公家人帮助。
在东交民巷17号院,他和妻子卓琳平静的生活着。
终于,长久黑暗后迎来了曙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恢复了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至此,邓小平完成他人生的三起三落。
闻讯,萧劲光长叹一声后,露出欣慰的笑容。
复任之后,邓小平和曾经的战友着手寻找发展中国的新道路。虽然此时他已经73岁高龄,但是工作的热情和劲头丝毫不输年轻人。谈到中国的建设,他大胆提出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这一建议在党内引起了轰动,许多人都表示此举过于大胆,但萧劲光等人坚定地支持他的决定,并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事实证明,邓老的决定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他是位成熟,有远见的建设者,正是在这一政策下,中国才得以迅速发展,以崭新的形象屹立于世界之巅。
1980年,萧劲光卸任海军司令员。1989年,在北京病逝。邓老命人送去挽联,表达了自己的哀痛。此后,邓老虽然深受病痛折磨,但依旧日夜不停地坚守在岗位。
终于,在1997年香港回顾之际,邓老溘然长逝。噩耗传来,举国哀悼,民众自发举行吊唁活动,联合国也为他降半旗,全世界近百国家发来唁电。
一腔热血洒神州,史册名垂万古留!如今,邓老已经离开我们26年,但他为新中国所做的贡献将永远不会被遗忘,他的英名将永垂不朽,他三起三落的传奇人生经历将激励无数青年人奋斗不息,也将鞭策我党人士继续为中国的崛起和飞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