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过年了,每次回家过年最头疼的事,发红包绝对算得上名列前茅,这不仅是一个数学问题,同时还是一个人际交往问题。

到底给不给?给多少合适?给哪些人合适?

特别是现在年轻人逐渐走入职场,曾经的压岁钱已经不好意思再收,反而还要准备红包给自己下面的弟弟妹妹、侄儿侄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刚工作或者是工作一两年的人来说,真的是一笔“巨额支出”。

小时候的压岁钱,本意只是一个对孩子的春节祝福,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驱邪避灾,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

随着时代的变迁,压岁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表达亲情、友情以及社会关系的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给予压岁钱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与表达,将物件赋予情感,表达美好的祝愿

对于长辈而言,给晚辈压岁钱是对他们的关爱、期望与祝福的具象化;

而对于晚辈来说,收到压岁钱则会产生一种被重视、被呵护的心理感受,同时也伴随着对新年的期待与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文化层面,压岁钱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族观念与社会伦理,它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与支持,是维系亲情关系的重要纽带。

通过压岁钱的给予与收受,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增进,家族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但原本愉快的压岁钱环节,近年来却逐渐变成了人际名利场,每次都在攀比谁送的更多,仿佛钱更多就能在家庭里占据更高的地位。

最后导致压岁钱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幸福含义,成为了大人们交换钱财的另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在拿到压岁钱后,就会被父母用“帮你存起来”“不是我们给了钱,你怎么会有压岁钱”等等理由收走。

前年的春节,同事陈姐也遇上了“红包事件”,因为陈姐家是一个女儿,因此每次在面对对方是两个孩子或更多的家庭就略显一点吃亏,那年就是遇上了堂哥的两个儿子。

堂姐给自己女儿准备了500的红包,回礼时陈姐就很头疼,到底是一人回500,还是两个红包加起来500呢?

第一种,面子上过得去,但是一下子就要送出去1000块钱,陈姐实在是肉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第二种方式,一人送250听上去又不太好,万一人家觉得自己是在骂他们,结亲变成了结仇,更加不合时宜。

陈姐非常的纠结,到底应该如何回礼才显得得体又不会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呢

很多人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困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每个人的心理需求中都有一种叫是公平感的心理需求

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追求一种公平公正的感觉,不希望在利益往来中处于明显的劣势或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压岁钱回礼的时候陈姐深知,如果回礼不当,可能会给亲戚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到双方之间的关系。

如果回礼金额过低,可能会被认为是小气、不懂人情世故;而回礼金额过高,又可能会让自己觉得压力大,或者是被亲戚认为炫耀或别有所图。

除了对公平感的追求以外,还有很多人是迫于社交压力与面子心理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概念,陈姐在考虑回礼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面子因素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希望自己的回礼能够得到亲戚的认可和赞赏,展现出自己的大方、得体与情商高。

同时,她也担心如果回礼处理不好,会在亲戚圈子里 “丢面子”,成为他人议论的焦点。

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亲戚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对于许多人来说,与亲戚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关系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陈姐明白压岁钱回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金钱往来,更是对亲情关系的一种表达与维护。

她希望通过巧妙的回礼,能够让堂哥感受到自己的真诚与善意,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陈姐选择给每个孩子包300的红包,既避免了巨大金额的人情往来,让双方增添没必要的压力,又落落大方。

这种适度的 “超额回礼” 在满足公平感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巧妙地照顾到了亲戚的面子

它传达出一种信息:陈姐重视与堂哥的关系,并且愿意在礼尚往来中表达自己的善意,但又不会让这种往来变得过于功利或沉重。

压岁钱的往来思考何尝不是对现在人情社会的关系写照,通过金钱、利益的转换来让相熟的人更加捆绑,

维护好彼此间的感情关系,形成了有来有往的人情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发压岁钱的困境中,不难看出,我们想要维护好同别人的关系,不仅需要站在自己的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实力,还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特别是双方交往中的公平感至关重要,无论是在亲情、友情还是其他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应该注重保持一种相对的公平与平衡。

这种公平并非是绝对的等价交换,而是要考虑到双方的感受、需求以及情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