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包裹着长大的孩子,心灵是舒展的,心境是平和的,他不但能清晰地表达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还善于调控情绪,与他人舒服地相处。就像太阳,所到之处,都是带着亮光的。

一个缺爱的孩子,内心是空洞的,他迫切需要一个在他焦虑、恐惧、迷茫的时候,可以随时停靠的港湾

然而他的父母,没有为他构筑起这样的地方,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和重视,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制造麻烦,可是父母非但没有明白他的用意,反而将他视为“问题儿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儿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认为,当适当行为得不到认可的时候,孩子就会以其他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不当行为就随之而来了

举个例子。

皓皓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从记事起,就开始帮忙做事了,他希望得到肯定,但是一直被父母无视。父母也许觉得,这是好孩子应该做的事,甚至会想,“孩子不需要太多的帮助。”

终于,受够忽视的皓皓,冒着被责骂被警告的风险,开始做出不当行为,博取父母的关注。如果父母还是看不清孩子的内在需求,问题就会不断地升级,直到无法收拾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孩子在“变坏”之前,通常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只不过大多数父母都没注意到,以至于矛盾不断升级。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阿德勒把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目的,分为5个阶段,当我们发现孩子发出的这些信号,也许就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帮他找到归属感。

第一个阶段:渴望认可

做事想获得周围人肯定和称赞的阶段。如果内心的需求没得到满足,比如没得到想要的反馈和表扬,孩子就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寻求注意

虽然孩子不喜欢被责骂,但比起被骂,他更不想自己被忽视,极度渴望被爱被呵护的他,开始做出很多试探性行为,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比如,你在工作,孩子在一旁画画,孩子不时用脚踢桌子,你叫不要踢,他反而踢得更起劲。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一些让你感到烦人的行为,而且越是制止,他越要做,但是当你把注意放在孩子身上时,会短暂停止不当行为,但不久之后又故态复萌,说明孩子寻求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阶段:寻求权力

当孩子试了各种办法,都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他就会认为,“只拥有权力, 他们才会高看我一眼”、“父母管不到我时,我才有价值”、”我是老大,别人强迫不了我”。故而做出更多出格的行为,去挑衅父母。

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怒你,从而获得掌控感。如果你还像往常那样,不假思索地训斥孩子,那你就落入他的圈套了。因为你的行为,刚好印证了他的想法,这样他就更加有恃无恐地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结果越走越偏。

第四个阶段:采取报复

一旦孩子意识到自己无法在第三个阶段获得权力,于是抱着“既然我不被喜欢,那我要别人也尝尝被伤害的滋味”的心态,展开报复

“不喜欢我扔玩具,我偏要扔,看到你暴跳如雷的样子,我很开心。”

“你讨厌我在墙上画画,我就要画, 就喜欢看到你被气炸的样子。”

“你看重成绩更甚于我, 那我旷课逃学,看你拿我怎么办!”

总之,父母怎么伤心怎么来,主打就是伤害。这是他试图引起父母注意的最后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个阶段:表现无能

当孩子在第四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怎么也找不到归属感的他,开始自暴自弃,不对任何事抱有期待,“我无能,我做不到,不要对我有任何期待。”于是,对什么都是消极回应

看到了吗,孩子的偏差行为是从第一个阶段开始依次升级的,越到后面,修复问题就越困难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先确定孩子目前处在哪个阶段,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再做出适当的引导,才能取得成效。

归属感是人类行为的首要目标。也就是说,希望被所在群体接受、成为该群体的一员并采取行为实现这个目标,是人类的天性。

对小孩来说,家庭是他们唯一归属的群体,被父母认可,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家庭成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实,孩子要的真不多,他希望父母认可并欣赏他本真的样子而已。当我们抱着一颗开放的心态,看到他最好的一面,他自然会像小树那样勃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