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源于生活,实践探出真知。近日,结合校内跨学科主题学习,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二12中队队员们走进淮安市气象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观摩先进的气象科研设备,探秘气象预报工作,接受了一次沉浸式气象科普实践教育。
在基地一楼大厅,小队员们聆听讲解员介绍,感悟“准确、及时、创新、奉献”这一新时期气象精神内涵,了解“冷暖相知、风雨相伴”的淮安气象服务理念,集中观看科普宣传展板,对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小队员们来到了气象影视制作中心。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制作过程,观看已录制好的天气预报节目。在高清演播室,队员们客串“气象小主播”,体验天气预报播报工作。
在市气象台预报服务大厅,小队员们集中参观了国家基准气候站远程实时监控视频、本地气象综合信息采集与处理、“风云”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制作与发布等各类业务平台以及视频会商系统等,进一步熟悉气象台的日常工作。古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的气象谚语,而今,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开展气象监测和研究,发布更加全面的天气预报信息,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气象灾害风险,更好地进行预防和应对,在场队员们无不感叹气象科学的神奇。
在室外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安设了一些形状各异的监测设备,比如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这些名字听起来陌生、模样古怪的监测仪器,仿佛有魔力一般,牢牢抓住了队员们的注意力。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大家讲解了这些仪器设备的主要作用,并引导队员们近距离观察体验,小队员们听得非常认真。大家明白了,原来,正是借助这些科学设备,气象工程师们得以顺利获取诸如空气湿度、风速风向、辐射强度等多种气象数据,在经过分析研究后,能对未来的天气作出科学的预测。
活动的最后环节,队员们齐聚科普音像厅。气象科普志愿者以“聚焦气象科技发展,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题,从天气预报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天气预报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引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气象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详细讲解了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并综合气象信息收集、气象卫星云图和雷达图的识别、资料的处理和分析、预报会商、预警信息制作与发布等专业内容,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气象科普知识讲座。讲座结束,队员们还意犹未尽,提出了好多自己尚不知道答案的“为什么”,志愿者耐心地一一解答。
通过此次研学实践,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校内所学知识的领悟理解,解锁了萦绕心头的气象奥秘,切身感受到气象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还进一步培养了对生活的观察力,激发了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为今后科学学科学习作了良好铺垫。
通讯员: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