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日,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暗杀行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俄罗斯“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在莫斯科自家住宅楼前遇袭身亡。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承认实施了此次行动,声称基里洛夫涉嫌使用化学武器,是“应受惩罚的战犯”。
此事震动俄罗斯,也为现代战争中的暗杀策略再添一个经典案例。
乌克兰是否正在效仿以色列,利用定点清除打击敌方高层?
这种暗杀行动在当代战争中究竟能否带来实质性的战略影响?
学习以色列?
基里洛夫的遇袭让人联想到近年来乌克兰一系列大胆的暗杀行动。
这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乌克兰情报部门在俄境内部署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比如2023年,俄罗斯社会学家杜金娜在驾驶父亲的汽车时被炸死。
更早之前,亲俄前乌克兰议员基瓦在莫斯科郊外被枪杀。
尽管乌克兰官方常常否认直接参与,但多方消息显示,这些事件背后多与乌克兰情报机构有关。
基里洛夫的死亡被视为这一系列暗杀行动的延续,但它的特殊性在于明确承认。
这种“定点清除”的方式似乎与以色列在中东的操作模式非常相似。
以色列以其高效的情报与暗杀能力闻名全球。
从摩萨德特工精准清除黎巴嫩真主党高级官员,到无人机精准打击哈马斯指挥中心,以色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安全利益。
这种定点清除的方式,不仅能够削弱敌方指挥系统,还能极大程度地震慑敌方士气。在巴以冲突的战场上,以色列的策略已经多次证明其有效性。
而乌克兰正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战场上无法阻挡俄罗斯的全面推进,只能通过秘密行动在对方后方制造混乱并降低敌方高层的决策能力。
乌克兰是否能够完全复制以色列的暗杀模式?
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乌克兰与以色列的情报能力和资源配置有着明显的差距。
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深耕多年,其情报机构摩萨德以强大的渗透力和执行力著称。
例如,为了让特工融入阿拉伯社会,摩萨德要求特工掌握流利的阿拉伯语、熟悉古兰经、并对当地文化和习俗了如指掌,这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精心的策划。
而乌克兰虽也展示出强大的渗透能力,但在资源上显然无法与以色列相提并论。
其次,乌克兰的行动更多依赖于单次成功的奇袭,缺乏以色列那种“长期削弱”的战略纵深。以色列的定点清除不仅针对敌方军事领导人,还包含政治与金融领域的全面打击。
例如,在消灭“抵抗之弧”的领导力量同时,以色列还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孤立对手。
乌克兰的行动显然更多地集中在短期目标上,其能否将定点清除转化为一种系统性策略,还有待观察。
尽管如此,乌克兰的定点清除行动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意义不可忽视。
从心理层面而言,暗杀行动能够削弱敌方高层的安全感,并对士气造成严重打击。
基里洛夫的死亡不仅是一位高级将领的损失,更是对俄罗斯指挥体系的一次冲击。
与此同时,这也让俄罗斯不得不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内部安保之中,进一步分散其在战场上的精力。
暗杀有效果吗?
然而,暗杀的效果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现代战争不同于古代或冷战时期的局部冲突,单次暗杀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走向。
例如,乌克兰尽管在多次暗杀行动中取得成功,但其战场态势仍然处于被动。
BBC评论认为,这些行动虽然展示了乌克兰的情报能力,但并未实质性地阻止俄军的推进。更重要的是,暗杀行动可能会导致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基里洛夫事件发生后,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明确表示,乌克兰高层将成为报复目标。
如此一来,俄乌之间的“潜规则”或许已经被打破——过去俄方通常避免直接针对乌克兰领导人,现在则可能采取更加极端的手段。
令人疑惑的是,乌克兰为何不从一开始,就将暗杀目标定为普京?
实际上,在现代战争中,要想实施“斩首行动”极为困难。
国家元首的安保通常极为严密,加之国家决策并非单一人物的工作,而是由庞大的团队完成。
因此,哪怕成功“斩首”,对整个战争进程的影响也可能非常有限。
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对其总统的成功斩首,并未给苏联带来胜利,反而导致阿富汗全国团结抗俄,令苏联陷入漫长而耗资巨大的战争泥潭。
同样,美国对萨达姆的清除也无法避免伊拉克战后全民对美国的厌恶。
相比之下,针对高级军政官员的“定点清除”虽然局限性较小,但也面临类似的困境。
基里洛夫的死亡或许是俄乌战争新阶段的一个标志。
随着冲突持续,战场以外的隐秘战线愈加活跃,这为战争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然而,从长远来看,暗杀行动更像是一种政治象征,而非决定性工具。
尽管其短期内能够引发广泛关注,但最终能否改变战局,还需要在更大的战略框架中去权衡。
在全球力量格局加速变化的背景下,乌克兰的暗杀行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战争工具,但它并非万能钥匙。
战争的胜负,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双方在资源、技术和士气上的长期博弈。暗杀只是冰山一角,而战争的核心,却远在深海之中。
参考资料
“无法在战场上阻挡俄军推进”,BBC历数乌克兰近年来在俄实施暗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