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迟凡乐
自《我在他乡挺好的》和《装腔启示录》以来,李漠被观众誉为最会拍都市情感生活的剧集导演,擅长描绘筋疲力竭的大都市青年,以及他们如何构建自己的情感生活、亲密关系。这一次,他的目光从扎根已久的北京移开——新剧《灿烂的风和海》于12月18日开播,聚焦回归25周年的澳门。
剧集海报
和《装腔启示录》中一再强调的“北京很大”不同,澳门是一个小得多的城市。截止到2024第三季度末,澳门总人口为68.66万人——大概只相当于北漂们熟悉的天通苑小区的居住人口。而托赖优势产业如旅游博彩业,这座小城的人均GDP,却在今年福布斯富裕地区排名中排到了全球第二,仅次于卢森堡。
然而,由于其人口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地位不够显著,这座富裕小城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一直位处边缘,面目模糊。内地观众对澳门的荧幕印象,大多还停留在世纪初《十月初五的月光》式的香港剧集阶段,如果不是只能想起赌场的话。
不像香港曾有发达的文化工业,通过剧集、电影和流行音乐不停去叙述自身的故事;澳门文化工业薄弱,没有成体系的文化输出。因此,外界对澳门的理解,实际上一直是单一而刻板的。抛开博彩业、大三巴和葡式蛋挞,大部分人对真实的澳门街道和景观,对澳门社会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就没有什么太大认知了。
长期以来,这也是困扰澳门学界和文化界的问题之一。澳门学者和文化评论人李展鹏,曾用“隐形澳门”来形容澳门的边缘。在论及这个问题的文章中,他提到,文化叙述上的缺位,使得澳门人的主体意识难以厘清,“不只別人看不見澳門人,澳門人有時也看不見自己”。
澳门学者李展鹏的文集《隐形澳门》
在这个背景下,《灿烂的风和海》在展开故事之前,还需要把澳门先向观众铺陈一遍。剧集选取的讲述角度,不是从澳门的本土视角出发,而是讲述内地青年群像和澳门的一场遭遇。刚开篇,出差深圳又被临时要求前往澳门的“广告打工人”麦又歌,在澳门偶遇了土著地陪徐君乐。二人走过一个又一个澳门街头,为麦又歌,也为观众揭开澳门当下的面貌——
能追随到明朝传说的亚婆井,这里流传着“喝过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的昔日葡语歌谣;从1950年代起就在澳门举行的格兰披治大赛车,被誉为世界上最佳的街道赛事之一;以澳门新濠酒店为原型的“星濠酒店”、以及同样有着原型店铺的“珍强记”;现实中正因房地产过度发展而正处于景观危机中的东望洋灯塔,葡式西洋建筑和中医推拿馆并存的老街区......
一个超越了博彩和大三巴的、相对复杂的澳门形象开始呈现,内地观众得以重新看见澳门。而在这样一个澳门中,主创要着重展开的感情故事,才能正式拉开帷幕。
剧集中出现的部分澳门街景
在《灿烂的风和海》的前三集中,徐君乐带着麦又歌,在几天的差旅中集中游历了澳门或老或新的景点和美食。每到一处,最令人惊讶的实际上不是景点或者美食,而是徐君乐几乎认识所有人——餐馆的服务员、手机店的老板、卖柠檬水的街坊、修摩托车的师傅。走到哪都是主场,似乎整个澳门就是徐君乐的“家”。麦又歌吃到一家惊艳的餐厅“珍强记”,随后会发现那竟然是徐君乐的父母,由李若彤、方中信饰演的“阿珍和阿强”所开的老字号饭馆。坐在充满人情味的餐馆里,麦又歌吃下一道一道美食,面露安心,说自己“感觉非常幸福”。
不难想象,麦又歌的幸福感来自于她日常生活的反衬:在国内的其他超大城市,极致的效率追求催生了外卖和预制菜,而高速的城市化让街道、店铺每过几年就会全部更新一遍;无论是小店的经营者还是它的消费者们,都无法向对方承诺自己第二年还会回来此地。
和内地大城市这种日新月异的速度比起来,澳门几乎像是凝固的。
“珍强记”的阿珍和阿强
这里很适合重温齐格蒙特·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概念——鲍曼提出,现代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对应工业社会时期,社会结构稳定,个人身份、职业和地位有着较强确定性,选择自由较少的、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凝固的现代性”(固态现代性)时期;后一个阶段,则是以及后工业社会,社会结构变得灵活,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流动大大加速,人们的社会关系、个人变化和职业变得不稳定的“流动现代性”(液态现代性)。
在流动的现代性之下,人和人的关系会受到巨大冲击——当然也就包括爱情。在“流动的现代性”和新自由主义经济下的爱情范式中,每个人预期为自己的生活和幸福负责,会倾向于为迅速满足自己需求、而非需要长期投入的关系;亲密关系的缔结会变得更加灵活、短暂,甚至可随时解散。
在剧中,钟楚曦所饰演的角色陈嘉慧,正是依赖于这种流动现代性编织出了她目前的生活:她生于大城市广州,迁移到澳门从事艺术行业策展工作,能中英粤三语无缝切换,与海内外艺术家、藏家流畅沟通。她是典型的全球化经济下最为外人艳羡的文化精英,如鱼得水地生活在这种流动的现代性下。实际上,就连她在澳门的计划也是暂时性的——她给自己划定5年为限,如果5年内发展不如自己的预期,就可能会另作计划。
陈嘉慧和韩俊豪
陈嘉慧和空间(城市)的关系本就是暂时性的。同样地,她难以想象一种坚固的、永恒的情感关系。每每度过了感情最浓烈的最初阶段,她就会率先抽身,以保护自己免受那易碎的亲密关系的伤害。(其前男友在偶遇韩俊豪时也向他提到,陈嘉慧是水,不会为谁停下流动。)当模式成为习惯,她就再难以建立亲密关系,以至于久久无法真正理解一位她渴望理解的艺术家。戏剧性的是,在剧中她遇到的,同样是一位生活在高度流动中的人:来澳门参加赛车比赛的车手韩俊豪。二者互相在对方身上感到了连接,却也互相感受到和对方缔结关系的危险所在。
对于这种流动时代的爱情,鲍曼的提醒是,警惕亲密关系和社会连接的浅薄化,重新审视现代关系的价值,尝试在自由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在这个意义上,那个慢节奏的、凝固的澳门,也许就是主角们平衡“流动的爱情”之药方。
实际上,在《灿烂的风和海》中,大部分主角都是这种流动现代性进行到极致的产物。麦又歌本身是北漂,又机缘巧合来到澳门出差;陈嘉慧来澳门工作四年,有机会会在第五年再去他处。韩俊豪只是来澳门参加国际赛车赛事,而 Casey 拼了命地工作是为了调回美国总部。实际上,就连 Casey 负责照顾的、混血长相的小孩子 Mr.Frank,也是这个流动时代的产物,她的母亲在酒店集团的美国总部担任人事总监,忙于工作,而他被送来澳门练琴和上课。
连主角中唯一一个澳门人徐君乐,实际上也是土生不土长——他正是在国外留学的时候认识了韩俊豪,并且后来在香港工作了不短的时间,感到不适应,刚回到澳门。他在澳门并没有去找(更大可能是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仅在空闲时候帮助爸妈干点珍强记的杂务。
徐君乐带着麦又歌走街串巷勘景
可以说,除了已经开了几十年“珍强记”的阿珍和阿强之外,居中的所有青年主角们,在澳门的计划都是暂时性的。澳门是这些主角们行迹匆匆旅途中的一个驿站。
这也像是的澳门真实的写照:一座70万人的小城,一个在旅行团导游口中比浦东机场大不了太多的小城,一个除了博彩旅游业没有太多其他的优势产业的小城,实在难以提供足够的经济机遇和文化能量,去成为大多数人的终极目的地。
但在急速流动的现代生活中,即便澳门只能让人驻足片刻、在风和海的帮助下重新感受片刻的完整自我,可能也已经足够特别。
剧中出现的部分澳门景色
“别无选择(There is no alternative)”——1980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初期,经常强调这个口号,说服人们除了新自由主义这种经济意识形态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事到如今,从西方到中国,在市场的统治性力量之下,“别无选择”的感受似乎也嵌入我们的脑海了。在《灿烂的风和海》中,当徐君乐第一次劝麦又歌把工作看轻一点,考虑转换一种生活方式时,麦又歌第一反应也是“别无选择”——“我不觉得普通人有那么多时间坐在那里想自己过得累不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生活的。”
然而,徐君乐想向麦又歌说的,以及剧集想通过展现澳门传达给观众,也许正是这么一句话:我们还有选择。剧集的英文叫 Begin Again,除了致敬同名电影《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应该也想传达类似的鼓舞。
这些年,随着年轻人的视野和文化资源的提升,我们的公共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对优绩主义的反思、对通过消费来寻找意义以及构建关系的反思。作为李漠导演作品序列的新作,《灿烂的风和海》捕捉到这一些时代困惑,并试图通过书写澳门帮助观众确认这一点:比起通过巨大成功、绩效意义上的优秀来自我确证,完整和幸福的人生可能更和坚固的关系、充满人情味的社区,温暖的海风以及金黄的日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