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是一本晚上会发亮的绘本,不到30分钟就能读完。作者米歇尔·勒米厄(Michèle Lemieux),是加拿大作家、插画家,她在大学教插画,出版过很多作品,专注于儿童文学创作。
这本《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获得过很多奖项,被翻译成了13种语言,畅销全球。
书中讲述了一个刮着风的夜晚,乌黑的天空中电闪雷鸣,一个独自待在自己房间里的小女孩,对头脑中闪现的那些没来由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进行提问。
无限的尽头在哪里?
其他星球上也有生命吗?
我们从哪里来?
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另一个我?
地球上第一个人类的样子,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人生的路途上,我能够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整个人生是否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了呢?
会不会我的整个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梦?梦境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
有那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我怎么睡得着呢?!
小女孩的提问,看似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但却是对生命、命运、梦想、自我等终极问题的关注。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当然也非常能引发人们深度思考的哲学小书。
一、哲学,原来可以这样亲近
提及哲学,人们往往联想到厚重的书籍、复杂的理论和深奥的探讨,与日常生活联结并不紧密。
然而,《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哲学从高高的殿堂拉到了我们的身边。
在本书中我们会发现,哲学也可以作为吉光片羽的零散小句子出现,也可以伴随着并不复杂的黑白线条插画出现,既保留了哲学的深刻性,又赋予了它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
或许这才是哲学走到人们身边的真实形象。
正如柏拉图所言:“哲学起源于惊讶。”
而《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引起我们惊讶和好奇心的书。
它让我们意识到,哲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繁忙的日常中,我们或许已经忘记了抬头仰望星空,但这本书却提醒我们,那些关于人生的问题,始终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二、人生的终极追问,何时能找到答案?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我的一生是否从初始就被设定好了?我来世间一遭,是否有意义?
那些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那些你无论怎么辗转反侧都睡不着的夜晚,会否也漫无边际地想到存在、无限、生命、死亡、自我和爱?
那些在童年没能得到答案的问题,那些在疲惫人世时刻困扰我们的问题,你是不是还在苦苦追寻一个合理的解答?
在《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中,小女孩在夜晚的寂静中,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她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刻,触及了人生的本质。
小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一个玩具的丢失而哭泣,会因为一次不公平的对待而委屈。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开始质疑友情、怀疑爱情、抨击权力、憎恶金钱、痛恨战争。
这些经历,让我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开始追问那些终极问题。
然而,正如书中所展示的,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哲学家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答案,但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思考和感悟。
三、童年的纯真与成人的现实,能否和谐共存?
在《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中,小女孩的提问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那时,我们总是充满好奇和想象,喜欢刨根问底,追问那些看似无关紧要却又充满意义的问题。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现实的压力,我们逐渐失去了这份纯真和好奇。
成人总是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生活和琐碎的事务,项目进度有没有按照预期推进,婆媳矛盾如何化解,小孩子的作业该由谁辅导,节假日活动怎么安排等。
这种变化,或许是我们成长的必然结果。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也失去了些什么呢?
那些关于人生的终极问题,是否还在我们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书中小女孩的提问,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和好奇。也在提醒成年人,有时候需要慢下来,聆听内心,察觉自己的动机、欲望、思想,偏好等。
四、面对死亡,我们能否坦然以对?
在《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中,小女孩还提出了关于死亡的问题。这些问题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恐惧。
小女孩问: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自己是否会有意识呢?
死亡会不会痛?人死后会去哪里?
是归于不可测知的无限吗?
在成千上万的死者中间,我们能认出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吗?”
这让我想起曾经轰动一时的琼瑶阿姨的“交代”。
她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无论生什么重病,绝不允许子女“插鼻胃管”。
她还说:“人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赚到了。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我的叮嘱如下:
一、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二、在我能做主时,让我善终,千万不要抢救我。
三、不成‘植物人’;
四、没有‘痛苦’地死去最好!
五、请用‘安乐死’替代‘安乐死’。
六、请将我的‘死讯’当成‘喜讯’通知亲友。
我既然被‘生’了出来,如今再被‘死’回去,也没什么不可以!”
她甚至要求丈夫平鑫涛也跟她一样,签署好这份“不急救同意书”。
琼瑶说过:“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但在现实中,能像她这样冷静看待死亡的人,并不多。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避讳谈死的。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于是,我们就把这句话当成了尚方宝剑,只谈生,不谈死。
但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避而不谈,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有时候,勇敢地面对死亡,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在《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这本书里,小女孩虽然害怕死亡,但也在努力寻找着关于死亡的答案。
充满着童稚的可爱的她说:
“当死神来找我的时候,我会藏得好好的,让他怎么找都找不到!”
希望我们都能怀揣着小女孩般的勇气,无畏地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乃至直面那最终的归宿——死亡。
唯有如此,我们方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以更加炽热的心去爱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
五、电影中的哲学思考,与书本的共鸣
在电影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对人生、命运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比如电影《星际穿越》中,主人公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未知,面对时间和空间的扭曲,他开始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思考,与《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中小女孩的提问不谋而合。
又比如电影《楚门的世界》中,主人公楚门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里,他的生活被无数人观看和操控。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后,他开始寻找自由和真实。这种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也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和好奇相呼应。
如同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自始至终,哲学都是一种主客观掺杂的事物——我来人间一趟,需要生出属于自己的感悟,而不是拾他人牙慧。
六、结语:在追寻中前行
《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不仅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绘本,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命运、梦想、自我和死亡的哲学小书。
在星星还没出来的夜晚,我们或许也会像小女孩一样,漫无边际地思考着那些关于人生的问题。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未来。
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让我们注视闪耀的群星,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好奇,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