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整本《神雕侠侣》就是围绕一个“情”字展开,因此这个故事的结局若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便难免让读者觉得不圆满。

可金庸在故事结尾安排杨过与小龙女于绝情谷底重逢,再到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携手走下华山,退隐江湖,这就算圆满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过、郭芙剧照)

不,至少对于一部分读者而言,他们心中的女主角从来就不是小龙女,毕竟《神雕侠侣》是《射雕英雄传》的续篇作品,因此读者更期望看到的是郭杨两家的后人走到一起,是的,杨过若能与郭芙走到一起,才更让读者欣喜。

然而这样的剧情虽没有在《神雕侠侣》中发生,却可能发生在后神雕时代,后来的郭芙极有可能会改嫁给杨过,不过已经嫁给耶律齐的她,又是在经历了什么变故之后才做出这般选择呢?

一、杨过与郭芙续弦

杨过与郭芙要走到一起需要两个前提,其一是小龙女已经不在了,否则杨过不会移情别恋,其二则是耶律齐或是死了,或是叛变了,郭芙才会有可能另觅良人。

而这样的情节还真有可能发生。

首先从结果来看,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开篇就借郭襄与何足道的故事暗示了“续弦”的情节:“何足道满脸沮丧,手抚断琴,似乎说不出的难受。郭襄心想:‘断了一根琴弦,又算得什么?’接过瑶琴,解下半截断弦,放长琴弦,重行绕柱调音。

这似乎是在暗指杨过和郭芙续弦。

当然,他们二人要走到一起,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二人是爱着彼此的,而这一点其实是毋庸置疑的,原著中郭芙就已经表明了心意,而杨过则是在郭芙斩断他一臂的前提下,还多次救下郭芙,若没有爱意支撑,他如何能做到这一步?

而且后来登场的黄衫女子也全然不会小龙女所用的武功,她的行为做派也更像是桃花岛一脉,若她是郭芙与杨过的孩子,那就说得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龙女受伤剧照)

甚至金庸还在《神雕侠侣》中暗示了小龙女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殒命的可能性。

说是:“我服食蜂蜜,再加上潭中的白鱼,竟能令痛楚消减,想不到这玉蜂蜂蜜混以寒潭白鱼,正是驱毒的良剂。如是长期服食,体内毒发的次数也渐渐减少,间歇加长。初时每日发作一两次,到后来数日一次,进而数月一发,最近五六年来居然一次也没再发,想是已经好了。

她没说自己的毒完全好了,只说“想是好了”,那就是伏笔。

杨过这边的可能性有了,那郭芙那边呢?

耶律齐又经历了什么?

二、耶律齐的堕落

爱都是相互的,而爱一个人的心也是藏不住的,所以郭芙爱着杨过,作为郭芙的丈夫,耶律齐能察觉不到吗?

襄阳大战,耶律齐被困于敌阵之中时,郭芙在干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芙、耶律齐剧照)

答案是“在求杨过去救人”,后来杨过也确实出手救下了耶律齐,不过这件事在耶律齐看来,或许是另外一番场景。

当杨过和耶律齐一同在敌阵中拼杀时,郭芙却在一旁心事重重一般,只道是:“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之意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如此深切。“他冲入敌阵去救齐哥时,我到底是更为谁担心多一些啊?我实在说不上来。”便在这千军万马厮杀相扑的战阵之中,郭芙陡然间明白了自己的心事。”

而到了襄阳大战的庆功宴上,郭芙又主动找到杨过认错,那一番对话很是肉麻。

说是:“郭芙走到杨过身前,盈盈下拜,道:“杨大哥,我一生对你不住,但你大仁大义,以德报怨,救了……”说到此处,声音竟自哽咽了……杨过急忙还礼,说道:‘芙妹,咱俩一起长大,虽然常闹别扭,其实情若兄妹。只要你此后不再讨厌我、恨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只要耶律齐不傻,都该知道郭芙与杨过之间有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过、芙妹剧照)

他可以接受战死的结局,但无法接受爱人心中有另一个男人,所以耶律齐因此性情大变,继而堕落成魔,也就合情合理了。

三、张真人忌惮的魔头

而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还真就提到了一位像是耶律齐的角色,那人即是张真人口中的“百损道人”。

关于那妖道,书中是只提到这么一句:“张三丰皱眉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损道人一死,这阴毒无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传,岂知世上居然还有人会这门功夫。’……张三丰叹了口气,并不回答,脸上老泪纵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人剧照)

张三丰为何流泪,正是因为他治不好张无忌的玄冥神掌之毒,而此时的张三丰习武百年,再加上自己几位弟子都算得上是一流高手,却依旧不能对抗那玄冥神掌的寒毒,这是何等绝望?

可想而知,当年的百损道人有多强。

世上不可能凭空出现这么一位强者,除了五绝之外,也就只有耶律齐有条件达到巅峰之境,并且作为老顽童的弟子,他也算是半个道派之人。

在断定郭芙背叛了自己之后,他彻底遁入道派,从此以百损道人自居,也就合情合理了。

如此一来,诸如“黄衫女的身世”“郭芙的去向”“百损道人的身份”等问题就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