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迹象表明,中国的精英青年正在踏上主导全球经济的大道。这些在中国出生成长的精英青年吸引着全球的目光。电影《摘金奇缘》曾描述类似的精英青年的生活,令西方观众惊叹不已。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本书将阐述青少年精英在国际竞争中进行精英地位再生产的过程,截至目前,鲜有研究揭示这一重要问题。
本书的数据源于长时间的民族志研究及采访资料,对象为北京的精英学生群体及其父母师长。我对28名精英学生展开了超过7年的跟踪调查,从他们读高二、高三时开始。在此期间,他们经历了人生中的重要过渡阶段: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直到进入中国、美国、欧洲等地的研究生院或劳动力市场。
根据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理论,社会地位的再生产就像一场纸牌游戏,各个家庭作为参与方在地位竞争中一决高低。精英好比地位再生产游戏中的特权玩家,他们拿到了一手好牌,掌握着大量可支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
如果将中国高中的地位再生产比喻为一种纸牌游戏,那么,游戏的规则到底是什么?在这些成绩优异的中国精英学生中间,能让人获得地位的特征是什么?
精英学生们根据考试成绩和轻松程度划分了四个层级。该层级结构的顶端是学神,也就是那些不太用功就能得高分的人。第二类是“学霸”,意为“学习狂人”。学霸是指“学习非常努力且考试分数高”的学生。第三类学生被称为“学渣”,字面意思是“学习渣滓”。学渣是指“不用功学习且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在中国的顶级高中里,“学弱”身处绝对底层。学弱是那些“学习非常努力但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的学生。
本研究中的学生虽然皆为精英,但他们在高中时,同学关系各不相同。这些受尊敬的学生成为同学关注的焦点,无论做什么,哪怕是违反课堂行为规范,都能备受钦佩。低地位群体的学生没有享受到这些特权。由于经历了系统性的区别对待,学生们认识到成绩和地位与同学态度之间不可避免的联系。他们习惯性地支持高地位学生,歧视低地位者,并预期获得与地位相符的待遇。
若以纸牌游戏为喻,精英学生们认为彼此手里的牌差异不大。个人努力、家庭背景等因素都无法解释考试成绩的差异,因此这些学生不甚在意那些常见归因,而是把成绩视为天生才能的反应。
从天生才能的视角来看,学神们生来优越,学弱们则生来弱势。尽管这个观点政治不正确,也违背了中国主流的任人唯才的叙事,但属于不同地位群体的精英学生普遍接受这个解释,并一致以此维护校园地位体系的合理性。
参与精英地位再生产的不是只有青少年。本研究中的家长和教师都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优待属于高地位群体的学生,对属于低地位的学生就不会给予同样的便利。此外,成人还会监督学生的竞争过程,在认为必要时介入打断,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们实现精英地位再生产的可能性。他们与青少年们维系相同的规则,肯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行为,成人在竞争中扮演了特定角色,成为精英地位再生产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们无法发现基于阶层的不平等,也就不会费心关注此事。天生才能论直接将一个人的考试成绩和地位归因于个人能力,掩盖了家庭背景的重要性。精英学生相信天生才能,因此无法认识到,没有类似家庭优势的非精英学生不太可能获得高分,他们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取得与精英学生类似的分数。关键是,学生将考试成绩归因于天生才能,不仅造成了一种虚假的优越感,还有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具体来说,如果未来的社会精英认为穷人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大众是由于先天不足才变得处境更差,他们就不太可能对全球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提出异议。他们制定和支持有效扶贫政策、财富再分配政策或其他旨在全面缩小不平等的改革政策的动力也可能十分有限。
这并不是说精英将不可避免地助长和加剧全球不平等。有迹象表明,社会平等的未来可能并不像研究结果所暗示的那样黯淡。许多精英学生参与了大量的社区工作。即使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也与中国的农村学生进行了互动。亲身经历让精英学生了解到社会另一端的生活,或许能促使他们设计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当地社区。
探究中国精英青年的案例为理解全球社会提供了一套表述方式。在这个相互影响日益深刻的世界中,精英的聚合力将不同社会联系在一起,出生及国籍各异的精英以错综复杂的方式紧密相连。从全球层面去理解地位再生产,要比把精英的形成看作单个国家内部的过程,要来得更为准确。由于这些过程是通过微观层面的互动形成的,大众往往对此并不知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精英青年复制其父母高地位的方式和机制,全球社会将变得更好。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认识到,在促成新一代全球精英形成的过程中,我们都起到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