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两年审结涉长城保护类案件360余件
申妍:以法为绳编织长城“保护网”
身着法官制服,仪态端庄,交谈中语速飞快,逻辑清晰,尽显机智与敏锐。11月11日,记者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庭长申妍的引领下,走进了她的办公室,只见桌上除了一台电脑外,摆放着好多个笔记本,经她允许打开一本,里面记录最多的是案件信息。
12月5日,申妍在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前拍照。申妍供图
申妍的同事向记者介绍,能够见到申妍不容易,因为她除了审理各类涉及长城保护的案件外,还经常去徒步巡查长城。这次采访,我们只能在她整理案件信息过程中见缝插针进行。
11月11日,申妍在整理案件档案。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最近有处理过涉长城保护类案件吗?”记者问。
“我们今年处理了一桩比较典型的案件。”申妍介绍,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80年代某公司将设施建在了长城本体及长城保护范围内,对长城遗迹的历史风貌、环境风貌等造成严重损害。
“为什么说这起案件比较典型,因为该案件是我们法庭成立后,受理的首件由公益组织提起的涉长城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申妍说,法庭委托专家团队经过评估,该公司确实对长城文物保护功能、文物结构耐久性服务功能、生态和地质环境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功能和文化品牌传播功能等造成了损失。有专家认为,目前对长城服务功能损失进行准确量化较为困难,这给案件审理造成了较大麻烦。
“要对自己有信心,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针对上述难题,申妍和同事认真梳理案件争议焦点,参照江西、江苏等地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损失评估的经验和做法,邀请长期从事工程、环境地质、文物保护等领域的专家进行实地勘察。专家认为,该公司的设施确实对长城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此外,综合雨水冲刷、冻融循环、长城材料长期风化等多种因素,建议法庭多角度酌定损失金额。
“我们多次进行调解,在保证长城风貌恢复责任履行的前提下达成调解协议。”申妍高兴地说,本案的妥善处理,提升了公益组织的积极性,对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如何良性互动、和谐对话也具有警示和思考意义。
以良方善治化解长城保护中的矛盾。85后姑娘申妍成为这个法庭庭长近一年来,充分发挥司法诉讼职能,积极回应公众关切。据不完全统计,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自成立两年来,申妍和同事累计审结涉长城保护类案件360余件,为长城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自身力量。
“在审理的涉长城保护类案件中,并不都像上述案件这样典型。”申妍介绍,山海关古城内,有很多百姓,他们既在保护区内又在居民区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文物保护交织在一起,有时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文物古建不是影响你家采光了,就是影响他家通风了,要不就是占了谁家门口一点地……申妍和同事的工作,很多精力都用来处理这些琐事。
“矛盾虽然琐碎,但处理不好,很容易小事变大事,甚至引发严重后果。但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我们坚持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做好诉源治理工作,确保矛盾不上交。”工作中,申妍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积累审判经验,妥善审理好每一起案件,让当地群众在保护古城过程中谋求发展,实现文物保护和民生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为了将保护长城的司法力量向长城沿线延伸,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在板厂峪、花厂峪、桃林口、界岭口四处秦皇岛长城重点区段建立法官工作站,实现长城司法保护力量对秦皇岛全市范围内长城文化资源的有效辐射。今年4月,法庭成立党支部,打造“长城脚下党旗红”党建特色品牌,联合长城沿线基层党支部持续开展“长城脚下四季送法”等活动。法庭成立以来,还通过开展“公众开放日”“公开课堂”等系列活动,邀请普通群众、社区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等走进法庭,了解法庭的建设情况、受理案件范围、法庭的职能作用。与专家型人民陪审员一同讲授法治课程,以案释法、以法明理,鼓励群众自愿加入长城保护和宣传工作。
如今,在长城上涂抹、私取城砖的行为很少见了,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野外长城深受户外爱好者青睐,这让长城保护面临新挑战。“很多点段的长城比较偏僻,长城内涵挖掘、旅游利用、对外宣传等工作大多还未有效开展。”申妍告诉记者,长城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如何在厘清保护边界的同时,让人与长城相互滋养,是长城保护中的难点,这也是公益诉讼的又一待破之题。
“法治的公正审判、各部门的协同保护,最终目的是让普通群众深切感受法律的威严、深刻体悟保护长城的意义,在春风化雨润无声中悄然形成保护、爱护、珍惜长城这一文化遗产的共识。”申妍深爱家乡,也深爱长城。她表示,愿意在长城保护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守护好、利用好长城资源,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来源: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孙也达)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