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短短32天打掉了印度的大国梦,也成了印度半个多世纪挥之不去的噩梦。而印度也一直在研究,为何打不过中国?印度专家总结了印度失败的4个原因。
第一,印度高看自己,低估中国。印度自独立后,一直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倾向,英国退出了南亚次大陆,印度认为自己应该继承英国的遗产,于是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大印度斯坦联邦”的计划,包括整个南亚地区,阿富汗,缅甸甚至还有中国西藏都应该归属印度。
当时的印度接收了英国留下的工业和军事装备,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国际地位比中国高,而且印度和美苏两国关系都不错。这就导致印度天然看不起中国,哪怕在蚕食中国领土,制定军事计划时,也带有很偏激的情绪思维。他们认为印度比中国强,印军就比解放军强。
然而印军本身战斗力一般,战术水平和思维还停留在二战中,二战中英军的战斗力已经够低了,而印军的战斗力可想一般,而且印军根本没有战斗力,军官也缺乏合格的战术素养。相反解放军经过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胜利,不仅实战经验丰富,士气高涨,普通士兵的战术素养和军官素质都远超印军。
第二,印度战术部署失败,后勤拉胯。虽然对印自卫反击战仅进行了32天,但真正交战的时间更短,而印军的战术部署和后勤问题,则成为印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印军因为野心太大,将兵力均匀分散在边境各个据点,这导致力量不集中,很难形成合力。而解放军战术灵活,有重点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解放军可以灵活挑战,集中兵力切断印军补给线,打击印军据点,而印军兵力分散。
同时,虽然当时印军的装备比解放军的先进,但印军武器是万国造,这就加剧了后勤的困难。而解放军武器后勤早就实现了统一,且解放军的武器战术更适应高原作战,比如轻型迫击炮,可以轻松转移。而印军的重装备却无法有效配备部署,印军的后勤补给太长,没有足够的补给工具,缺乏有效后勤补给。
而解放军虽然后勤也比较困难,但要比印军强。解放军有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通过人力、蓄力和机械化运输,而且解放军为了适应高原运输,提前做了针对训练。总的来说,解放军的准备工作要比印军好的多。
第三,印军士兵战斗素质和战斗意志远不如解放军。
印度独立后,印军除了在国内进行过少数治安战,以及平定部分土邦之乱,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实战。且印度本身种姓制度和英印军流传下来的传统,印度士兵素质低下,文化水平低,士气不高,印军靠的是宗教,靠的是民族主义情绪。况且印军战斗力一直都很孱弱,在一战二战期间,虽然英国军队征召大量印军,然而印军只负责后勤,甚至有时候连后勤都做不好,根本不能指望印军战斗。
而解放军经过长期战争,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军事架构和建军指导思想,抗美援朝后,解放军的战斗士气和战术素养更上一层楼。解放军知道为何而战,是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而战,解放军还非常重视高原作战训练,和实战化演习,长途奔袭等,因此无论是单兵战斗力还是部队凝聚力,解放军都远超印军。
第四,印度误判了国际形势。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一直担任总理,而尼赫鲁本人有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所谓的“大印度斯坦联邦”构想就是尼赫鲁提出来的。从抗美援朝时,印度就趁机不断蚕食中国西藏领土,而且到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前,中国的外交环境都不好,早期被美西方封锁,到后来,中苏交恶,苏联又站队印度。
1962年,尼赫鲁发动军事冒险时,错误的认为美苏都会支持,而中国却无人支持,尤其是印度本身是不结盟国家领袖。国际地位当时远高于中国,加上中国自卫反击,本身就是正义的,中国也在取得自卫反击战战略胜利后及时撤军,得到了部分亚非拉国家的体谅和支持。
总之,印度在多个方面高估自己,低估了中国,而中国趁古巴导弹危机的间隙,迅速发起对印自卫反击战,在短短32天里,解放军歼灭了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这些基本都是印军所谓的“王牌旅”。一仗下来,上至尼赫鲁下至印度知识分子一下子被打懵了,印度的民族自信心也被打没了,印度的大国梦也被打没了。而尼赫鲁也因此很快中风,随后死去,当然也给中国西南带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但随着时间的远去,印度经济的崛起,印度国内民族主义重新开始泛滥,在美国的极力拉拢下,印度也忘记了62年的惨败教训。不断在边境问题上挑衅中国,还悍然挑起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让中印关系重新陷入紧张。虽然现在中印边境问题达成了协议,脱离了接触。
印度却一直把中国当成最大对手,也一直妄想取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印度也一直秉承着中国行,印度也行的理念,故意和中国不对付。印度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62年惨败,如今中国的成就属于印度,然而印度不明白,阻碍印度发展的是印度国内的种姓制度,宗教社会问题,而非中国,将中国当成对手无疑也是错误的。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东线战场记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红色文化网《对印自卫反击战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