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培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4/12/4

10月,正值大好秋光,于是出游黄冈,去看看那座苏轼自号东坡的缘由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黄冈东坡赤壁,与敬仰的苏东坡合个影

在景区内碑廊里陈列着好多苏东坡的墨刻石碑,其中就有他在黄州(今黄冈)时的书法精品《黄州寒食诗帖》的碑刻。

这是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月,他因卷入“乌台诗案”,而贬官到黄州,实际上是被管制状态。由于生活十分贫困,微薄的俸银根本无法维持全家20多口人的基本生活,加上贬官谪居,心情十分沮丧。时值寒食节,于是在百感交集之下挥笔写下了《黄州寒食诗》二首,记下了他当时穷困潦倒之状。诗云,其一:

自我来黄州,

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

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

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

泥汙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

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

病起头己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

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

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

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

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

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塗穷,

死灰吹不起。

我细观《黄州寒食二首》诗碑,其笔凝重,字字饱含着诗人在穷困之中的心情沉重。再看一遍,行与行间一气贯通,似断又连,情景交融,被它深深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诗碑旁的小卖部里买下《黄州寒食诗帖》拓影本,作为这次旅行的纪念品

诗人随意而书的墨迹,他老人家可能做梦都没想到,800年后会被后人评为“中国天下第三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成为我国书法的国家珍宝,价值连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颜真卿巜祭侄季明文稿》墨迹

下图: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墨迹

记得我于2008年去台湾探亲姨母时,特地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在那儿我看到了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的真迹。这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的藏品甚多,远超北京故宫博物院。当1949年大陆即将被共产党解放时,蒋介石下令将故宫博物院的大部分珍宝搬运去台北,后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帮助下,建台北故宫博物院来储存、展览这些珍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大气、典雅、中西合璧式建筑,藏品近70万件。

由于藏品太多,台北故宫博物院采取轮流展出的办法,每月更换一次,我去的那次,恰巧看到了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另外还看到了毛公鼎、翠玉白菜、散氏盘、《永乐大典》中的部分散本。

我外出旅游与别人不同,许多人注重生活用品、奢侈品、服装化妆品,而我却注重图书,所以不少人看不起我那书呆子气和穷酸相。就拿那次台湾之行吧,同游者争买国际名牌包包、手表、金门高粱酒之类,而我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书屋里买了近10本《台北故宫博物院珍宝影集》,蛮吃力地背回杭州,回去的飞机上,引得大家嘲笑我为书呆子。至今为止,已16年过去了,同游者的包包早已用旧扔了,庆喜的是我那些珍贵的图册依然完好无损地静卧在我的书柜中,每次看到它们,都会联想起在台旅行的种种美好人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旅行在台湾太鲁阁峡谷中。

从台北背回来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珍宝影集》中,我了解到这帧《黄州寒食诗帖》能经800多年风雨而完好无损,中间流转了多少人手哟,根据《黄州寒食诗帖》备注提供的资料,它800多年辗转过多人的收藏。

大约北宋时的河南永安县令张浩是最早的收藏者,他喜得此宝后,还找到著名诗人黄庭坚为他题跋。黄诗人一见此帖,激情满怀,当即跋云: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末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无佛处称尊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购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画册《天工》。

到了明代,《黄州寒食诗帖》被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他欣然题跋于画上:

余平生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帖为甲观,巳摹刻《戏鸿堂帖》中,董其昌观並题。

清代顺治年间,《黄州寒食诗帖》转到了益都人孙承泽之手。此公为明代崇祯进士,入清后官做到吏部(中央组织部)左侍郎(副部长),他喜极,並盖上自己的书画收藏专用章。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被著名书画宗纳兰容若收藏。

到了乾隆皇帝时,下旨收入皇宫,皇上在画上御笔题字“雪堂余韵”四字,雪堂是苏东坡在黄州时自己盖的茅屋客厅。所以我在《黄州寒食诗帖》中,看到有“乾隆御览之宝”的宝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背回来的《中国书画精品大典》,4块大砖头式的书,坐汽车,换轮船,登飞机,背回杭州甚不易呀?

清代咸丰八年(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被纵火,诗卷被烈火烤焦,后散落民间,几十年后流落到日本。

1923年,著名书画家、甲骨文研究专家罗振玉在日本避难时,还见到过此帖,並为诗帖题跋。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投降,时任国民政府高官王世杰嘱友人在日本遍寻诗帖,並决定花重金购回,直到最后落户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东坡做梦都没想到,他随手一书的这卷诗帖,会在800多年间辗转多处,会被书画家们如此重视,会被后人评为第三行书。世事难料之事太多了!

同样,我们今天无所谓的文物几百年后也许会成无价之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