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黄岛路,与相邻的四方路、海泊路、芝罘路、潍县路、易州路等街道,构成了大鲍岛街区的市场繁华。
2016年,黄岛路
2008年,黄岛路
2013年,黄岛路
1949年青岛解放后,政府开始整顿市场。1951年,将黄岛路一带的鱼菜摊商全部迁至市场三路的劝业场,改名为“青岛市人民市场”。喧嚣了几十年的黄岛路安静了下来。直到六十年代初,政策上有些松动,黄岛路上的商贩又三三两两的出现了,很快这里再度成为有名的自由市场,热闹了起来。黄岛路上又成了公家店铺、私人摊贩,乞丐、小偷、流浪者鱼龙混杂的地方。
曾经家喻户晓的黄岛路市场,从最初的民间自然形成的集市,到后期的市场管理规范化经营,每日里吸引着无数市民前往采购。
2016年,黄岛路33号。
2012年,黄岛路65号。
2008年,黄岛路65号。
2012年,黄岛路33号。
住在这条老街,出门就是马路市场,买菜买肉,杂货物件太过方便。这里喧嚣、嘈杂甚至脏乱,但谁都不能否认这里始终保留着老青岛的味道,更像是弥漫着人间烟火的小社会,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折射出这座城市最真实的鲜明特征。
2013年,黄岛路67号
2016年、黄岛路33号旧貌
2012年,黄岛路39号,安康里
2015年,黄岛路32号
2008年,黄岛路65号
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飘摇,一代代人在这里出生、成人、老去,黄岛路上的喧闹不仅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商户,也是历经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整治。
黄岛路与四方路、易州路交界处,曾是繁闹的“三角地”所在,每日里繁华熙攘,这里不仅是周边家庭妇女洗衣、洗菜的地方,也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场所。“三角地”原来是一个类似街心公园之处,这里有一处公共水栓,老青岛人叫它“水龙池子”。周边居民和商铺饮水可在此挑水,有专人在此看管卖水。“三角地”中央有三条石板砌成的水槽,周边的家庭妇女都来水槽边接水、洗衣、洗菜。它的旁边还有一口水井,遇到供水紧张时可使用井水解决困难。文革时期,“三角地”的花草树木被砍伐一尽,“水龙池子”被填埋,这处红火了几十年的地方变成了“三聚成”酱园。
2015年,黄岛路32号
2013年,黄岛路
2012年,黄岛路65号
说到黄岛路就会想起三聚成,会想到“三聚成”的“放心豆腐”。
1930年,奉天锦县(辽宁锦州)人黄吉甫投资三万元。在黄岛路84号开办三聚成酱园,后移居北京,店铺交于郑唱一管理,郑唱一比黄吉甫年幼六岁,同为锦州老乡,亦有称其是黄吉甫小舅子的说法。
三聚成酱园位于黄岛路、易州路和四方路围合的三角形地的中间,旁边有四方路27号的三义楼饭店等两家店铺的字号都以"三"字开头,三家商号成三角形临街营业,老板便用“三聚成”字号作了门头,为图个吉利意——“三家聚在一起,买卖就成功”,并请寓居青岛的清朝遗老大书法家王垿书写了牌匾。
1956年酱园公私合营仍名为三聚成,六十年代改为国营四方路蔬菜副食品菜店。老青岛习惯称为四方路菜店,逢年过节,每家每户供应半个猪头,一颗白菜,二两木耳,三两粉丝,要拿着各种票证去排队。
曾经的黄岛路,不但是岛城历史发展与商贸繁荣的一个代表,更是老青岛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那条承载着繁华喧嚣的老街、那一座座时光轮转渐显斑驳老里院,就是老青岛人平凡生活的真实写照,凝练了无数岁月沧桑。
2024年,黄岛路
2024年、黄岛路与芝罘路交叉口
旧日里黄岛路的繁华或许会令没来得及参与其中的年轻人难以想象,街头巷尾、店内摊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沉淀了青岛最初的城市发展记忆和承载了城市商业文化最深层的底蕴,黄岛路保存下来的传统里院建筑,不但是一笔宝贵财富,也是老青岛的一种情怀。
他的城——吴正中摄影展
时间:2024年12月15日至2025年2月28日
地点:平康五里美术馆
策展人:曾泽鲲
【献给青岛的时代记忆】
由芸廷艺术空间、时空图景影像工作室策划,历时三年编辑整理,“我记得:芸廷当代纪实摄影收藏系列”首部出版物《他的城:1978—2024年青岛》上线首发。
图/吴正中
文/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