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光伏协会公开怒怼国电电力,我是准备等国电回复之后再讲的,不过等了两天了,今天已经周五了,周末人家央企应该不上班估计也不会回复,所以不等了。
事情是这样的,用年轻人流行的话来说,我们先吃个瓜。
国电电力旗下的巴州发电公司,进行了一个抽水蓄能项目配套的60万千瓦光伏项目设备招标,不过在招标信息中,居然设置了0.6313元/瓦的最高投标限价。
这就是赤裸裸的打光伏协会的脸啊,前段时间人家忙前忙后,既拿出一个不低于0.69元/瓦销售的议案,还拿出了一个行业自律性合同,好不容易有点正反馈,至少那几家巨头是支持的。
你国电电力作为央企,居然这么不给面子?
然后2024年12月17日,国电电力公示了中标候选人。
于是光伏协会就向国电电力发了一个《风险提示函》,说你们这样做是不行的,但是人家压根就没理会光伏协会。
于是光伏协会就火了,公开质问国电电力,问了四个问题,原话是这样的:
1、是在防止“内卷式”竞争还是加剧“内卷式”竞争?
2、是否低于成本价?是否符合招投标法要求?
3、以性能价格比最佳、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
4、是不是形式主义?
有没有人感兴趣帮国电电力回答一下这四个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巴州发电公司这次具体的招标信息。
本次招标交流容量600MW,直流侧容量600MW,不少于983608块N型组件。
参与投标的企业总共有16家,大家可以放大上面这个图看看各家公司的报价。
隆基、通威、晶科、晶澳、天合等等都参与了,可以说排名靠前的巨头都来了。
重点是这些巨头的报价全部都在0.69元/W之上,也就是都遵守了之前的约定。
但是有五家没遵守,分别是昱辉光能、赛拉弗、格普光能、合盛硅业、上海电气。
不遵守的理由也很充分,人家甲方明确规定报价不能高于0.6313元/W,我有什么办法?
然后国电电力还真选择了两家报价最低的公司。
看这两个标段的报价,最低中标的是合盛硅业,以0.629元/W的价格拿下,最高的是昱辉光能,以0.6313元/瓦的价格拿下,都没有超过限价。
重点是对于中标的这三家公司,光伏协会只差没有直接说实力不行,价格来凑了。
因为原话是这样的:
“如此低的价格,明显技术和实力上有差距的企业之所以能中标,无非就是一个最低价。”
这三家公司以后能不能保证质量,这种问题没法回答,但实力肯定是比不过那几个巨头的。
我相信只要公司不垮,质量和服务应该还是有保障的,否则混不下去。
可是万一倒闭了呢?
我可不是乌鸦嘴,也没有任何评价这三家公司的意思,没有哪家公司是不能倒闭的。
当年的无锡尚德,现在已经沦落到什么地步了,好像最近被厦门一家公司收了。
还有江西赛维,曾经做到了光伏头部,现在啥都没有了。
不过从这个事情也能看出来,巨头们算是在抱团取暖,排名前五的那5家公司,该项目的报价都在0.7元/W以上,应该是私下沟通过的。
其他几家巨头也都在0.69元/W以上,还是挺默契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次两次是可以的,如果以后的项目都是这样,中小公司都以低价把业务抢走了,怎么办?
没错,他们即便拿走了业务,也是亏损的,不过没关系啊,亏损也比没业务好啊。
巨头们那么大的产能,产能利用率本来就这么低了,如果业务量再萎缩,那谁都受不了,比亏损更严重。
这里面的逻辑就在于,0.69元/W是成本线,略微低于成本线销售其实亏损不算很大,如果地方上愿意给点补贴,说不定还不会亏。
所以那些中小公司可以一直这样拿项目,就可以一直这样熬下去,那光伏行业别想产能出清了。
所以除非供需双方都积极配合,所有厂家的报价都高于成本线,采购方也不选择最低价,而是根据企业实力和产品质量来选择。
可是这太难,因为有两个矛盾,第一个是企业实力还可以通过规模来衡量,产品质量差别真不大,现在主流的光伏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大家都差不多。
可是如果招标的原则是规模大的优先,这似乎也不合理,难不成我公司小就没机会了?谁不是从小做起来的?
第二个是对于光伏电站来说,当然是组件越便宜,建设成本越低越好。
所以我总不能因为你们行业自己竞争激烈,而强行抬高价格吧,供货商自己愿意低价销售,我为什么要拒绝?
对于国电电力来说,选择低价肯定是没问题的,重点是设置0.6313元/瓦的价格上线,具体依据是什么?
不仅是这个已经完成招标的项目,还有二期项目同样也设置了最高限价0.6314元/瓦,这两个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
理论上按照招投标法,国电电力确实要给出一个解释。
这里面只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国电电力不予理睬。
第二种是避开这个价格问题,从别的方面比如企业经营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
第三种是国电电力经过自己的核算,光伏组件的成本价没有0.69元/W那么高,也就意味着光伏协会算错了。
其实关于成本价这个事情,本来就不是很严谨,因为每个企业的成本必然不一样,只是差距有大有小而已,不可能都是0.69元/W。
理论上头部企业的成本要低一点,中小企业的成本要高一点。
所以如果真的限价,其实头部企业能生存下去,中小企业一定会倒闭。
因为本来就没有成本优势,如果还没有业务来支撑的话,肯定活不了多久。
这也是那几个头部光伏企业目前来说,都愿意守住这个不低于成本线销售的原因,对他们有好处啊。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之前几次光伏周期,倒下去的巨头那么多?而中小企业会有活下来的?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巨头的成本会低一些,但是在极端情况下,中小企业可能更有优势,比如灵活性肯定更高,再比某方面的抗压能力可能更强。
实在不行小公司可以跟员工打感情牌,大公司可不行,平时本来就没有感情,危难关头没有哪个员工愿意和大企业一起共患难。
所以在行业重新洗牌的时候,头部企业的危险性并不比小公司小。
而光伏行业现在正好就是处于即将步入极端情况的前夕,所以头部企业当然有动力抱团取暖,先一致把中小企业干掉再说,他们活下来的概率就要大一些。
这也是我之前说这个不低于成本价销售的协议,可能有效的原因,因为巨头至少会同意。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当然不公平,所以他们选择低价竞争,来争取一线生机,也无可厚非。
你们猜国电电力会不会回复光伏协会提出来的那四大问题?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