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来稀”

现在的人常常拿这句诗,来形容一个人的长寿,可实际上,杜甫写这句诗并不是为了夸赞长寿。

要是看了这句诗的前半句,并了解了当时杜甫的境遇,就能明白,当时的杜甫到底在表达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杜甫

要了解杜甫,就要分为青年和中老年两个阶段,因为在这两个时期,杜甫所处的境况可谓是截然不同,所作诗歌的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实提到唐朝的诗人,大部分人还是更喜欢“诗仙”李白,李白的诗磅礴大气、洒脱不羁,比如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再比如说“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提到杜甫,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其晚年生活的困厄之貌,但实际上,青年时期的杜甫,也是立志登进士第。

他曾经写下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就是要辅佐皇帝,让皇帝的英明达到尧舜之上,再一次让民风变得淳朴。由此可见,当时的杜甫是何等的雄心壮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李白出身商贾之家的背景不同,杜甫出生于官宦世家,从西汉时期开始,家里就有人做官,到了唐朝,杜家依然兴盛。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唐朝的六品员外郎,很早就在京师南面买田置地,而且年近六十的时候,杜审言还能在武则天的面前当场作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甫的父亲杜闲更是了得,他当上了兖州司马,官居四品,所以当时杜家的经济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杜甫,从来不用为生计发愁,过了二十多年的恣意岁月,那时的杜甫也是潇洒不羁,跟随父亲做官迁转时,更是广交朋友,快意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受到家庭的影响,杜甫也一直立志走仕途,并且还将李白当做了偶像,毕竟李白因为受到玉真公主的引荐,一举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更是有“力士脱靴,贵妃斟酒”的传闻。

那个时期的杜甫,还曾写下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豪迈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甫自身也是有才华的,并且受到了很多文学大家的欣赏,如果要在其他的年代,可能杜甫真的能入朝做官。

但杜甫却是生不逢时,等到他长大成年的时候,唐玄宗已经荒废朝政,官场变的愈发的混乱,科举这个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最终也沦为权贵们的晋升通道。

在那个时候,想要入朝做官已经不需要看学问和才华了,而是要看有没有强大的北京和人脉,而杜甫第一次参加会试的结果,就是名落孙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当时的读书人,为了能够进入仕途,便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叫“干谒”,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访那些权贵,如果被人赏识就能推荐做官。

可青年时期的杜甫,又怎么甘愿用这种拙劣的手段谋求一官半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老年时期的杜甫

杜甫的一生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高开低走”,年轻时家里不说名门望族,那也是大家庭。

但这一切,随着杜甫年龄的增大,和当时时局的变化,最终都烟消云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杜甫的父亲杜闲去世了,家里少了一个四品大员,一重要收入也没有了,后来分家以后,又对财产进行了分割,原本的大家庭,彻底的散了。

不过当时的杜甫,还是不缺钱的,还是属于家有庭院,外有田地的状态,不过当杜甫成为了杜家的家长后,他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开始在京师拜访权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混了几年,杜甫并没有得到权贵的赏识,陷入了一片迷茫之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杜甫见到了自己的偶像李白,不过当时的李白已经被贬,并且已经看透了官场的腐朽。

杜甫虽然年龄上要比李白小很多,但两人还是成为了“忘年交”,两人的交集重要是在天宝三年和四年,当时杜甫随李白一道前往王屋山去拜访高道,并且还到宋州找高适登台饮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期,杜甫从李白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洒脱不羁的人生,这让处于迷茫之中的杜甫,强化了内心追求,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李白就是杜甫的一个精神参照。

不过两人的交集还是很有限的,天宝四载在兖州重逢之后,两人便再也没有相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彼时的杜甫也不会想到,自己旅食京华艰难求仕的时间,居然一直持续了十年,也正是在长安十年,杜甫的生化发生了巨变,经济上变得穷困潦倒,妻儿也在百里之外。

并且还遇到了“野无遗贤”的骗局,当时的朝廷高管为了蒙骗唐玄宗,就骗他说全天下的贤才都已经在为朝廷效力,朝廷之外已经没有有才之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最终返乡,也直到那个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幼子已经因为没有钱吃饭给饿死了。

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眷入蜀,在长安和洛阳的家产也彻底荒废,这个时期,多亏受到了高适、严武的照顾,才在节度使幕下做了僚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也没能再返回家乡,而是漂泊到了西南,并在成都建了一间草堂。

纵观杜甫的后半生,虽然是报国无门,甚至说穷困潦倒,但杜甫始终没有忘记世间疾苦,仍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在成都的草堂期间,杜甫还曾发出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可见他始终将自己的命运和大唐的兴衰紧密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的最后阶段,杜甫是在湖南度过的,那个时候已经是贫困交加,政治上也没有依靠,所以杜甫所写的时,情绪上也变得悲悯。

而这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创作于乾元元年,这句诗的前一句是“酒债寻常行处有”,意思为说自己到处欠酒债,已经是很寻常的事情。

当时的长安虽然已经收复,可战乱并没有停止,杜甫看到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这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信息来源:
2024-11-30 09:21 央视新闻 千古“诗圣”,不朽“诗史”,走进杜甫的一生
2024-04-12 16:48 澎湃新闻 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为何“高开低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