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来了一批大朋友,他们是作曲家、中国音协副主席、《儿童音乐》主编戚剑波,《中国少年报》原主编、《少年诗刊》名誉主编、编委会主任金本等一批知名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孩子们为艺术家们朗诵童谣、展示非遗的制作过程。艺术家们对孩子们的表现大加赞赏,并对通州实小“以美育德”的育人模式频频点赞。

在学校的古典园林蕊春园,孩子们为艺术家们朗诵了童谣《赛跑》,这首童谣荣获“童声里的中国”童谣创作一等奖。童谣以生动的形式,记录交通工具的变化,从科技的进步发展,歌颂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歌颂人民越来越美好的生活。艺术家们纷纷称赞:“童眼看世界,童声颂祖国,视野独特,情感真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展示非遗制作过程的环节中,南通蓝印花布、木版年画、剪纸、哨口板鹞等传统非遗项目,在孩子们的手中生动再现,略显稚拙,却惟妙惟肖。艺术家们表示,孩子们手中流淌的是对地域文化的情思,眼中闪耀的是对东方文化的自信。

据悉,作为“童声里的中国”首批实验学校,自2006年以来,通州实小以童谣、童歌为抓手,将审美教育与儿童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建设“以美育德”儿童思政课程,以“美”涵育心灵,引领道德。“以美育德”成为学校独特的育人符号和新时代儿童思政教育的重要创新。学校的“以美育德”儿童思政课程,以儿童为中心,突出童味;以微型为特征,凸显实效;以美为途径,力求转向;以德为核心,聚焦化成,形成“以美育德”儿童思政课程的五种样态:一是小童声·大中国,指向“情美”的童声微思政课程,联通“童声里的中国”品牌,让学生写童诗、唱童歌,抒爱国情。二是小园林·大世界,指向“境美”的物型微思政课程,让学校的香樟林、海棠园等近20个主题园成为自然生长的书,通过比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向上向美的力量。三是小支点·大格局,指向“意美”的校史微思政课程。以一人(张謇)、一石(校训石)、一花(菊花)、一联(对联)系列来展开项目化学习,培塑大格局。四是小展台·大品格,指向“创美”的非遗微思政课程,成立了“蕊春非遗研习所”,带领孩子们制作哨口板鹞、学刻年画、创意剪纸、描绘扎染,固守一份坚持与创造。五是小寻访·大道理,指向“真美”的行走微思政课程。采访先辈、校友、家长、老师,从红色寻访中获得更多正能量。

在学校,校领导带头上好“以美育德”儿童思政课。在模式上,提出“赏美——怡情——生智——明德——创美”的进阶模型;在形式上,提出思政课堂师生共同练“五讲”、得“五味”:共同照着讲有“原味”、共同接着讲有“意味”、共同对着讲有“体味”、共同活化讲有“趣味”、共同交互讲有“回味”。五讲五味,更侧重于采用童声微课堂的样式。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全国党史学习简报》、“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均进行了报道。

如今,在通州实小,“以美育德”儿童思政教育新样态,已然让学校儿童思政教育活起来,美起来,立起来,为培育新时代的“红”孩子探索出了一条美学化的新路径。以爱育爱,以心育心,以美育德,以美成美,聚焦“立德铸魂”主题,培养出红心向阳,具有红色信仰的孩子;慧心向智,具有感性智慧的孩子;爱心向善,具有深度关心的孩子;童心向美,具有艺术素养的孩子;正心向上,具有积极心态的孩子。

通讯员 王笑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