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随着2024年即将结束,全球相机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创新与变革。据调研机构CIPA预测,尽管整体销量有所波动,但2024年相机市场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活力,预计相机销量为589万台,便携相机销量为152万台,镜头销量则达到957万个。在这一背景下,各大相机厂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2025年推出众多新款相机,其中不乏重磅产品。
紧凑型相机或将重新受宠
多家外媒纷纷预测,2025年将成为紧凑型相机复兴的一年。与PetaPixel关系密切的Becca Farace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对便携、高质量摄影需求的提升,紧凑型相机将重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佳能、索尼和尼康等主流相机制造商预计将在这一领域发力,推出配备变焦镜头、价格略低于1000美元的紧凑型相机。
其中,索尼被猜测更倾向于恢复RX1系列而非RX100系列。RX1系列以其出色的画质和精湛的工艺著称,若能在2025年迎来新成员,无疑将为紧凑型相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高像素版佳能EOS R1
佳能作为相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动向一直备受关注。今年7月,佳能发布了旗舰全画幅专微相机EOS R1,搭载了2420万像素背照堆栈式传感器和升级的全像素双核智能对焦系统。然而,在像素方面,和竞品相比EOS R1并未占据明显优势。
为了应对索尼和尼康的竞争,佳能预计将在2025年推出高像素版本的EOS R1,预计将使用EOS R1的机身设计和EOS R5 Mark II同款传感器。
EOS R5 Mark II采用佳能新研发的约4500万像素全画幅背照堆栈式CMOS传感器,不仅提升了图像解析力,还显著提升了传感器的读出速度,从而大幅减少了快门速度不够快时容易出现的运动模糊和卷帘快门效应。新的传感器支持扩展至ISO 102400的高感光度,保证了低光环境下的优异表现。
尼康Z5 Ⅱ
尼康Z5作为入门级全画幅无反相机的佼佼者,其性价比一直备受称赞。然而,随着松下等友商新品的问世,尼康Z5的竞争力逐渐下滑。为了保持市场地位,尼康计划在2025年推出Z5的迭代产品——尼康Z5 Ⅱ。
据透露,新Z5相机将使用与Z6 Ⅲ相同的传感器,并配备Z6 Ⅲ的AF算法和最新的图像处理引擎。虽然视频功能可能有所简化,但整体性能仍将有所提升。特别是Z6 Ⅲ采用的部分堆栈式CMOS传感器,使得尼康新Z5在连拍速度、果冻效应、视频规格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尼康Z5 Ⅱ有望在入门级全画幅无反相机市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富士GFX中画幅
富士作为中画幅相机的代表品牌之一,其亲民的价格和出色的画质一直备受赞誉。在2025年,富士预计将推出一款全新的中画幅相机,配备高速传感器,以满足更高要求的拍摄需求。
据多个可靠消息源确认,富士GFX100RF相机预计将在2025年3月上市。这款相机将采用5000万像素的传感器,预计将大幅提高静态和视频两方面的性能。同时,富士GFX100RF采用了固定镜头设计,使得这款相机可以拥有较高的便携性。
据悉,富士GFX100RF的尺寸与富士X-Pro3相仿,后者尺寸为140.5mm×82.8mm×46.1mm,重量约为497克(含电池和SD存储卡)。
适马的全画幅Foveon相机
适马作为目前最大的第三方相机镜头厂商之一,其机身业务也备受关注。据海外媒体报道,适马首席执行官山木先生透露,适马的全画幅Foveon机型正在筹备当中。经过多年的努力,适马已经解决了制造上的问题,相机已经准备好上市。
适马在Foveon传感器的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山木和人社长今年早些时候曾在采访中透露,适马制作了Foveon传感器的原型,但发现了一些设计上的错误,后续又回炉重造,花费了不少时间。但综合来看,全画幅Foveon机型仍然值得期待。
此前,虽然Foveon传感器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与拜耳传感器的相机相比,使用起来还是不太方便。特别是低照度性能方面,Foveon传感器技术还有待提升。然而,适马表示将解决这一问题,全力制造更易使用的相机
索尼α7R VI
预计在2025年,索尼将推出α7R VI这款全新的全画幅相机。据透露,索尼A7R Ⅵ或采用8000万像素全画幅CMOS传感器,这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画质提升。
除了高像素外,索尼A7R Ⅵ还配备了BIONZ XR影像芯片和双AI处理芯片,使得相机在图像处理和识别方面更加智能和高效。同时,8.5档机身5轴防抖和增强动态防抖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拍摄稳定性。此外,索尼A7R Ⅵ还支持8K 30P和8K 60P高分辨率视频拍摄以及4K 120P、FHD 240P 10bit视频拍摄。
机身方面,索尼A7R Ⅵ将采用944万画点EVF取景器和120fps刷新率的屏幕,以及3.2英寸4向可翻转触控屏幕。此外,索尼A7R Ⅵ还支持双CFe A卡/SD卡存储,可以为拍摄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在不少人看来,相机已是夕阳行业,但至少在2025年,随着多家厂商接连发布新品和革新技术,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行业开始走向复兴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