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达摩院揭晓2024青橙奖获奖结果。
青橙奖由阿里公益、阿里达摩院于2018年发起,面向不超过35岁的年轻学者,是业内最早为发掘中国青年学者而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旨在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在申请材料上,青橙奖尽可能减少参评人负担,且不唯资历、不唯履历、不唯论文、不唯门第。在评审上,青橙奖秉持客观、公平、公正、严谨的原则,组织海内外专家进行通讯评审以确定入围名单。
对比往年已覆盖的10个学科领域(信息科学与工程、新兴交叉、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医学、天文、地理),今年青橙奖新增了农学和大气科学两大参评领域,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升,申报人数创历史新高。
2024年青橙奖获奖名单显示,15名中国青年科学家获奖,每位青橙奖获得者将获得100万(税前)可自由支配的奖金。15位获奖者中,有3位来自北京大学,2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以下是具体名单:
以下为2024青橙奖获奖名单及理由:
王骋(香港城市大学 副教授)
运用光学进行超快模拟电子信号处理及运算,开发出超高性能薄膜铌酸锂集成微波光子芯片。
王超龙(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
揭示了水稻杂种不育机制,探索杂种优势利用,为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基因资源与理论技术支撑。
王文冠(浙江大学 百人计划研究员)
围绕数据-知识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和社交-认知智能体开展创新性研究。
刘爽(天津大学 讲席教授)
专注于情绪神经电生理编解码研究,致力实现精神疾病的无创精准评估与靶向干预。
孙鑫(北京大学 副教授)
在刘维尔量子引力、SLE曲线和渗流模型方面取得多项引领性成果。
李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特任教授 )
提出超高清视频高效适配编码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际标准、产业实践和深空探测。
李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教授)
破解多污染物相互作用机制,为大气污染防治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李东锋(北京大学 研究员)
系统揭示青藏高原及周边河流水沙通量在百年尺度上的演变规律及机理,应用于“全球泥沙循环”的最新估算,填补了青藏高原河流泥沙在全球评估中的空缺。
杨易(香港大学 助理教授)
阐明了光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耦合极限问题,在增强和控制自由电子与光子相互作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封硕(清华大学 助理教授)
首次提出“稀疏度灾难”理论,开辟了解决自动驾驶安全性挑战的全新技术路线,并推进行业应用。
姜继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特任教授)
利用8米级光学望远镜开展首个多波段超新星巡天并领衔全球首个u波段主导的高频次多波段时域巡天项目,构建起大规模的极早期暂现源测光数据库。
夏川(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在电催化、电合成及无机-生物杂合催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曹云龙(北京大学 研究员)
首次证明病毒基于免疫压力的突变可以被精准预测,为提前预警和研究重要突变株提供解决方案。
黄小强(南京大学 特聘研究员)
融合化学和生物,创制了特色的光酶催化体系,突破了天然酶的常规催化模式,互补化学合成手段。
蒋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员)
围绕半导体异质结界面和钙钛矿本征层调控,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协同提升。
此外,青橙奖今天还公布了“最具潜力奖”的30人名单,每位青橙奖“最具潜力奖”获得者将获得10万(税前)可自由支配的奖金。30位获奖人中,6位来自浙江大学,5位来自清华大学,3位来自北京大学,3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以下是具体名单:
来源:达摩院